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5:1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1:39
清仁宗指的是清朝嘉庆皇帝。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嘉庆的名字本来叫永琰,后改“永”作“颙”。清朝规定,只是在《实录》、《玉牒》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清帝名字避讳,从康熙帝开始。大致的情况是: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歴”)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
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不便,命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永琰继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份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扩展资料
颙琰在位时期结束了*。颙琰和清代历朝皇帝一样,提倡封建礼教。十分懂得“文教治天下”、“以孝治天下”,的道理,竭力用尊孔和提倡封建礼教来完善和巩固其统治,力求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自己作为传统道德捍卫者的形象。
嘉庆九年(1804年),颙琰亲到翰林院,在先师孔子牌位前行礼。按旧制,要行二跪六拜礼,为表示对孔子的虔敬,特行三跪九拜礼。此后,他还数次或亲自或派皇次子旻宁“释奠先师孔子”。
嘉庆十四年、二十四年即颙琰五十、六十寿辰时,特准孔子73代孙孔庆镕两次赴京祝寿。孔庆镕在京期间,颙琰对他关怀备至,多次召见,详细询问他本人及其家庭、孔庙的有关情况,赏给他许多珍宝、书籍,还说自己因为频年*、水旱灾害,始终未能到孔庙朝圣,十分遗憾,一再告诫他:“你诗礼承家,好生承先圣世业,总要忠孝存心”。顾琰对孔子后代及孔府的关怀备至,是为了加强孔子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颙琰(清仁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1:39
清仁宗就是指清朝的嘉庆帝。
简介: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1:40
应该是嘉庆帝,清朝第七位皇帝(清仁宗)嘉庆(睿皇帝)(入关的第5位皇帝),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1:41
好像没有啊! 清太祖 努尔哈赤 在位10年 天命 清太宗 皇太极 在位17年 崇德(天聪) 清世祖 福临 在位18年 顺治 清圣祖 玄烨 在位60年 康熙 清世宗 胤禛 在位13年 雍正 清高宗 弘历 在位60年 乾隆 清仁宗 永琰 在位25年 嘉庆 清宣宗 旻宁 在位30年 道光 清文宗 奕詝 在位11年 咸丰 清穆宗 载淳 在位13年 同治 清德宗 载湉 在位33年 光绪 清末帝 溥仪 在位3年 宣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1:39
清仁宗指的是清朝嘉庆皇帝。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嘉庆的名字本来叫永琰,后改“永”作“颙”。清朝规定,只是在《实录》、《玉牒》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清帝名字避讳,从康熙帝开始。大致的情况是: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歴”)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
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不便,命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永琰继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份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扩展资料
颙琰在位时期结束了*。颙琰和清代历朝皇帝一样,提倡封建礼教。十分懂得“文教治天下”、“以孝治天下”,的道理,竭力用尊孔和提倡封建礼教来完善和巩固其统治,力求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自己作为传统道德捍卫者的形象。
嘉庆九年(1804年),颙琰亲到翰林院,在先师孔子牌位前行礼。按旧制,要行二跪六拜礼,为表示对孔子的虔敬,特行三跪九拜礼。此后,他还数次或亲自或派皇次子旻宁“释奠先师孔子”。
嘉庆十四年、二十四年即颙琰五十、六十寿辰时,特准孔子73代孙孔庆镕两次赴京祝寿。孔庆镕在京期间,颙琰对他关怀备至,多次召见,详细询问他本人及其家庭、孔庙的有关情况,赏给他许多珍宝、书籍,还说自己因为频年*、水旱灾害,始终未能到孔庙朝圣,十分遗憾,一再告诫他:“你诗礼承家,好生承先圣世业,总要忠孝存心”。顾琰对孔子后代及孔府的关怀备至,是为了加强孔子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颙琰(清仁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1:41
颙琰-清仁宗嘉庆皇帝 清仁宗,名爱新觉罗· 颙琰(公元1760-1820年),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禅让给他而继位,为清代入关后第五帝.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1:39
清仁宗就是指清朝的嘉庆帝。
简介: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1:40
应该是嘉庆帝,清朝第七位皇帝(清仁宗)嘉庆(睿皇帝)(入关的第5位皇帝),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1:41
好像没有啊! 清太祖 努尔哈赤 在位10年 天命 清太宗 皇太极 在位17年 崇德(天聪) 清世祖 福临 在位18年 顺治 清圣祖 玄烨 在位60年 康熙 清世宗 胤禛 在位13年 雍正 清高宗 弘历 在位60年 乾隆 清仁宗 永琰 在位25年 嘉庆 清宣宗 旻宁 在位30年 道光 清文宗 奕詝 在位11年 咸丰 清穆宗 载淳 在位13年 同治 清德宗 载湉 在位33年 光绪 清末帝 溥仪 在位3年 宣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1:41
颙琰-清仁宗嘉庆皇帝 清仁宗,名爱新觉罗· 颙琰(公元1760-1820年),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禅让给他而继位,为清代入关后第五帝.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1:39
清仁宗指的是清朝嘉庆皇帝。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嘉庆的名字本来叫永琰,后改“永”作“颙”。清朝规定,只是在《实录》、《玉牒》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清帝名字避讳,从康熙帝开始。大致的情况是: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歴”)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
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不便,命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永琰继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份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扩展资料
颙琰在位时期结束了*。颙琰和清代历朝皇帝一样,提倡封建礼教。十分懂得“文教治天下”、“以孝治天下”,的道理,竭力用尊孔和提倡封建礼教来完善和巩固其统治,力求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自己作为传统道德捍卫者的形象。
嘉庆九年(1804年),颙琰亲到翰林院,在先师孔子牌位前行礼。按旧制,要行二跪六拜礼,为表示对孔子的虔敬,特行三跪九拜礼。此后,他还数次或亲自或派皇次子旻宁“释奠先师孔子”。
嘉庆十四年、二十四年即颙琰五十、六十寿辰时,特准孔子73代孙孔庆镕两次赴京祝寿。孔庆镕在京期间,颙琰对他关怀备至,多次召见,详细询问他本人及其家庭、孔庙的有关情况,赏给他许多珍宝、书籍,还说自己因为频年*、水旱灾害,始终未能到孔庙朝圣,十分遗憾,一再告诫他:“你诗礼承家,好生承先圣世业,总要忠孝存心”。顾琰对孔子后代及孔府的关怀备至,是为了加强孔子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颙琰(清仁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1:40
清仁宗就是指清朝的嘉庆帝。
简介: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1:40
应该是嘉庆帝,清朝第七位皇帝(清仁宗)嘉庆(睿皇帝)(入关的第5位皇帝),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1:41
好像没有啊! 清太祖 努尔哈赤 在位10年 天命 清太宗 皇太极 在位17年 崇德(天聪) 清世祖 福临 在位18年 顺治 清圣祖 玄烨 在位60年 康熙 清世宗 胤禛 在位13年 雍正 清高宗 弘历 在位60年 乾隆 清仁宗 永琰 在位25年 嘉庆 清宣宗 旻宁 在位30年 道光 清文宗 奕詝 在位11年 咸丰 清穆宗 载淳 在位13年 同治 清德宗 载湉 在位33年 光绪 清末帝 溥仪 在位3年 宣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1:41
颙琰-清仁宗嘉庆皇帝 清仁宗,名爱新觉罗· 颙琰(公元1760-1820年),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禅让给他而继位,为清代入关后第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