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9: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9:34
再有两个月,陕西就要供暖了。现代人取暖都是靠暖气片、地暖、电热膜辐射,古人取暖主要靠火塘、火墙、壁炉、炉灶。那么,咱陕西的古代人,都是如何取暖的呢?
秦宫――“壁炉”、“火墙”
从咸阳宫殿遗址中,考古工作人员共发现了三座疑似取暖壁炉,其中洗浴池旁边的壁炉,应该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取暖方式,它可以克服火盆、火塘取暖的弊病。第三层第三室的壁炉靠近最大的一室,应该是供给高级统治者用的。
一号建筑遗址的壁炉宽1.2米,纵深1.1米,高1.02米,炉膛为覆瓮形,可使热焰在膛内有充分回旋的余地,炉顶为“入”字形,有较大的散热面积。炉口前有灰坑,炉左侧有存放木炭的炭槽,由于木炭没有较大的火焰,因此燃烧时间较长,可令室内温度长时间保持稳定。
此外,秦长乐宫遗址中也发现了火墙的做法,即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于墙内,与灶相通,用来取暖。
汉代――“温室”、“椒房”
在西安西北郊阎家村的汉代建筑遗址中,发现了用于取暖的炉灶。这种炉灶位于屋角,以土坯砌成,灶膛呈方形,灶前有灰坑,灶外有曲尺形平面矮墙(灶屏),并有专门的排烟道(“突”)。
汉代有宫殿名叫“温室殿”,主要是皇帝冬天居住的暖殿,殿内有各种防寒保温的特殊设备。据《西京杂记》记载:”温室殿以花椒和泥涂壁,壁面披挂锦绣,以香桂为主,设火齐(云母)屏风,有鸿羽帐,地上铺着西域毛毯。”此外,未央宫温室殿还是公卿朝臣议政的重要殿所。
唐代贵族――“瑞炭”、“凤炭”
到了隋唐时期,无论士庶,冬季都减少了户外活动。虽然如此,富人和贫人的取暖方式仍然区别很大。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帝王、贵宦冬日的取暖方式是:“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人而不可近也。”在晚唐诗人张孜的《雪》中,也写尽了不同家庭的不同取暖情景,大致意思为:长安的大雪天连鸟雀都难以见到,城里的豪门贵族之家,捣碎了花椒和上泥来涂墙壁。家中到处都烧起通红的小火炉,挂起了一重又一重的防寒帘幕。这些住在安乐窝中的人们,哪里知道那些忍饥受冻的穷人,手脚都裂开了大口子,痛苦难熬。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