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被大粪浇到船上,说什么我若知岂敢犯也,你哪篇文言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4 01: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23:17
1. 地 震 [蒲松龄]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①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②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③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④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女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⑤可笑!【注释】①客:客居。②俄而:不久。③趋:快走。④逾:超过。⑤一何:多么。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余适客稷下( ) ②各疾趋出( )③并忘其未衣也( ) ④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B. 众骇异,不解其故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视街上,则男女裸聚 D. 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①本文在记叙地震的过程时,采用了怎样的顺序? ②本文用哪些句子突出了“奇变”?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 宋 人 好 善①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②。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以问先生。先生曰:“此吉祥,以飨③鬼神。”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其子曰:“前听先生言而失明,今又复问之,奈何?”其父曰:“圣人之言,先忤④而后合。其事未究,固试往,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先生。先生曰:“此喜祥也,复以飨鬼神。”归致命⑤其父。其父曰:“行先生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当此之时,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壮者,老病童儿皆上城,牢守而不下。楚王大怒。城已破,诸城守者皆屠之。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军罢围解,则父子俱视。【注释】①选自《淮南子人间训》,题目为编者所加。②解:通“懈”,懈怠。③飨xiǎnɡ:供奉,祭祀。④忤wǔ:违反,抵触。 ⑤致命:传达先生之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 ) ②其事未究,固试往( ) ③行先生之言也( ) ④罢围解,则父子俱视( )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①以问先生( ) ②此吉祥,复以飨鬼神( )③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 ( )3.翻译下列句子。①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②城已破,诸城守者皆屠之。3. 闲 情 记 趣 [沈 复]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⑤者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注释】①芸:即陈芸,沈复的妻子。②盍hé:何不,为什么不。③踯zhí躅zhú:徘徊,一个人在某一地方来回走。④作俑:制造殉葬用的偶像,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情。⑤会心:集心,专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 ) ②觅螳螂蝉蝶之属( )③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 ) ④或抱梗( )2.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 B.盍仿而效之C.试言之 D.求之闺中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盍仿而效之?②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4. 二 鹊 救 友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未几,一鹳(ɡuàn)①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zā)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③二鹊招鹳援友也。【注释】①鹳:一种较凶猛的鸟。②匝:圈。③盖:原来是。【文言知识】说“集”。“集”是个多义词。上文“集古木上”中的“集”,解释为“栖”、“躲”,句意为喜鹊栖在古树上。又,《岳阳楼记》:“沙鸥翔集”,“翔集”指有时飞翔有时栖息。它又指“聚集”、“会合”。“众贤毕集”,意为很多有才能的人都集合在一起。所谓“集市”即会聚了很多商铺的地方。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悲鸣不已( )②顷之( ) ③若相语状( ) ④“咯咯”作声( ) ⑤遂俯冲鹊巢( )2.“二鹊亦尾后”的“尾其后”,应解释为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鹊巢其上 ②似允所请 ◇成语“声嘶力竭”中的“嘶”,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5. 笼 中 鹦 鹉富商有段姓者,畜①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中。熙宁六年,段忽系狱。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女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邪!”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注释】①畜:养。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段忽系狱( ) ②女在家有人喂饲( )③早已不堪( ) ④即日放之( )3.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何其乐邪! 6.钱若赓断案明万历①中,钱若赓(ɡēnɡ)守临江有异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乡人不平,讼于官。公②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无不讶。食顷,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又顷,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守指一鹅曰:“此乡人鹅。”众人怪之,守曰:“乡人鹅食野草,粪色青;店鹅食谷粟,粪色黄。”店主服罪。【注释】①万历:明神宗的年号。②公:指钱若席。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寄店中后他往 ②食顷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 ②乡人不平,讼于官: ③众人怪之:7.喻 皓 定 塔吴越王①钱俶(chù)于杭州梵天寺命人建一木塔,方二三层,钱即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②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③,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即以钉钉实,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既钉板,上下束缚,六幕④相联,人履其板,自不能动。人皆伏其巧。【注释】①吴越王:此指五代时盘踞在浙江的钱俶。②布:铺。③喻皓:当时著名的匠师。④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文言知识】说“盖”。“盖”若作实词用,指“覆盖”、“盖头”等;若作虚词用,它常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因为”、“大概”或无义。上文“盖既钉板,上下束缚”,意为因为把板钉住后,上下束缚得很紧。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但逐层布板讫( ) ( ) ②匠师如其言( )③人履其板( ) ④人皆伏其巧(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患其塔动: 8. 鳝 救 婢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①。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②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③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注释】①以千数:用千来计算,即数千。②比:等到。③周:周围。【文言知识】 “诸”与“之于”。“诸”与“之于”在文言中常可互用互解。上文“从后窗投诸河”,即可按“从后窗投之于河”理解,而“悉纵之于河”,也可说成“悉纵诸河”。又,《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即“投之于渤海之尾”,意为把士石投放到渤海的边上。又,“问诸人”,意为向别人打听。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 ) ②一婢悯之( )③如是累年( ) ④遂为之罢业( ) ⑤悉纵之于河(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②高怀中感其异:9. 僧 荐 重 元 寺 阁苏州重元寺阁,一角忽倾。计其扶荐①之功,当用钱数千贯。有游僧②曰:“不足劳人费钱。请一夫斫(zhuó)③木为楔(xiē)④,可以正也。”寺主从之。僧每食毕,辄持楔十数,执柯⑤登阁,敲入其间。未逾月,阁柱悉正。[注释]①扶荐:此指扶正荐直。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斫:削。④楔:一头厚一头薄的木片,俗称“楔子”。⑤柯:斧头柄;此指斧头。〔文化常识〕说“贯”。古代把铜钿作为货币的单位。历朝历代铸造各色各样的铜钿。它圆而扁平,中间有孔,所以后人把钱戏称为“孔方兄”。铜钿多了,要用绳子串起来,“贯”是穿连的意思。一千个铜钿为“一贯”。昆曲《十五贯》就是写娄阿鼠偷了十五贯铜钿。上文说把重元寺阁荐直要花“数千贯”,意为要用去几百万个铜钿的价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计其扶荐之功( ) ②不足劳人费钱( )③未逾月( ) ④阁柱悉正(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可以正也: 3.选择:“辄持楔十数”中的“十数”是指: 。①十个;②十几个;③几十个;④不到十个。10. 擒 贼周氏夫妇,以渔为生,日出没风波。一日,二豪贼相谓曰:“伺(sì)周之市,但留其妇时,吾可攫其金也。”于是窥周出。周既去,二豪贼持刀近船。周畜一犬,见之,狂吠。妇闻声而出。二贼跃上船,出刃胁之。犬啮贼,以故贼不得脱身。妇乘其无备,推堕一贼河中。一贼为犬所啮,痛甚。妇举刀欲劈之,贼色挠①,跪而谢。是时夫方归,见状,即缚二豪贼至官。【注释】①色挠:脸上显出屈服的样子。【文言知识】说“伺”。“伺”常作等候解释。上文“伺周之市”中的“伺”,即指等候,句意为等候姓周的去市场。成语有“伺机报复”、“伺机而动”,其中“伺”均指等候。“窥伺”即偷偷地等候。又读cì,解释为“守候”、“服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二豪贼相谓曰( ) ②伺周之市( )③但留其妇时( ) ④吾可攫其金也( ) ⑤于是窥周出( ) ⑥周既去( )⑦出刃胁之( ) ⑧跪而谢( )⑨是时夫方归( ) ⑩豪贼至官(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以渔为生,日出没风波: ②一贼为犬所啮:11.农 妇 与 鹜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①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②创鹜之报也。【注释】①骛(wù):野鸭子。②盖:大概。【文言知识】说“创”。“创”有两个读音。读chuānɡ,指“受伤”、“伤口”。上文“疑其创也”及“创鹜”中的“创”,均指受伤。若说“创愈”,是指伤口痊愈。它又读chuànɡ,指“开创”、“创业”。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于河边捡薪( ) ②妇就之( )③妇奉之归( ) ④频频颔之( ) ⑤得雏成群(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熟视之,乃鹜也 ②妇不忍市之 3.选择:“旬日”是指:( ) ①十多天 ②三十天 ③十天 ④几天12. 刘 氏 善 举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①,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注释】①殆尽:几乎全部(烧)光了。【文言知识】说“辄”。“辄”是个文言虚词,解释为“就”、“往往”、“常常”、“总是”。上文“辄以斗升相济”,意为往往用一斗一升的粮食救助他人。成语“动辄得咎”,意为动不动就受到批评。又,“每夜辄守之”,意为每天晚上总是守护它;“人有难辄助之”,意为别人有危难总是帮助他们。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竟年如是( ) ②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③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 ④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 )⑤母卒三年( ) ⑥且为之伐木建屋⑦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2.刘家儿子“方悟”,他“悟”出了什么道理?◇成语“假公济私”中的“假”与“济”,分别解释为 与 ;这个成语的意义是: 13. 原 谷 谏 父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yú)①,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②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注释】①舆:手推的小车。②凶:不吉利。【文言知识】说“谏”。它在文言中作“好言规劝”或“用委婉的语言劝说”。上文“谏父”,意为原谷对父亲好言劝说。又,“莫不谏”,意为没有人不规劝的。这种“谏”只能用于小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如“大臣谏曰”,意为大臣对皇上委婉地劝说。反之,长辈对小辈、上级对下级要用“诫”、“告”、“戒”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欲捐之( ) ②谷年十有五( )③父不从( ) ④他日父母老( )⑤是以收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②是负义也。 3.原谷“收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14. 智 犬 破 案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chà)①,香火颇旺。一夕,有盗逾墙而入。犬吠,僧觉。盗劈僧首,立仆。遂越②货而亡。翌日,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途经一酒肆③,见五六酒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注释】①刹:寺庙。②越:抢劫。③肆:店铺。【文言知识】说“逾”。“逾”指“越”。上文“有盗逾墙而入”,意为有小偷*进入庙内。又,《石壕吏》:“老翁逾墙走”,意为老翁翻越墙头逃跑。又,“逾午方至”,意为过了中午才到达;“年逾六十”,意为年龄超过了六十岁。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去杭州百里许( ) ( ) ②香火颇旺( )③僧觉( ) ④遂越货而亡( )⑤乃诣官府诉之( ) ⑥啮一徒不置( )( )⑦盖犬智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犬伫足不前,僧怪之15. 迂 公 修 屋有迂氏①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号且诟,诘曰:“吾适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②。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注释】①迂氏:姓迂的人。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迂,迂腐。②雨兆:下雨的征兆。【文言知识】说“适”。上文有两个“适”:“吾适尔”中的“适”,解释为“出嫁”意为我嫁给你。又,“再适”即再嫁;“年二十始适”,意为到二十岁才出嫁。另一个“适”在“适 葺治,即不雨”中,它解释为“刚”、“刚才”。“适”还指“到”、“恰巧”、“舒服”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瓦裂不葺( ) ②夜半暴雨( ) ③妻子东藏西匿( ) ④妻且号且诟( )( )⑤诘曰( ) ⑥不意乃受此累( )⑦旦日( ) ⑧延人治屋(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汝何以为父? ②岂不徒耗资财! ◇成语“求全责备”中的“备”,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16.次 非 斩 蛟荆①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③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④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而能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⑤祛(qū)衣⑥,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⑦,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注释】①荆:楚国。②干遂:吴国地名;吴国当时出产名剑。③蛟:传说中生活在水中的龙。④舟人:船工。⑤攘臂。捋起袖子。⑥祛衣:脱掉外衣。⑦弃剑以全己:意为丢掉宝剑与自己的整个生命。【文言知识】说“爱”。“爱”是个多义词,常指“喜欢”、“爱护”、“关爱”等。但上文“余奚爱焉”中的“爱”要解释为“吝惜”,句意为我为什么要爱惜宝剑与生命呢?又,有人问岳飞天下何时能太平,他回答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意为只有当文官不吝惜钱财(指舍得把钱用在百姓身上),武官不吝惜生命,那时天下才会太平。【思考与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还反涉江( )( ) ②至于中流( )③于是赴江刺蛟( ) ④杀之而复上船(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未之见也: 3.次非的行为可用成语 来概括。17. 玄 石 戒 酒昔者玄石好酒。为酒困,五脏熏灼,肌骨蒸煮如裂,百药不能救。三日而后释。谓其人曰:“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吾不敢复饮矣。”居不竟月,同饮至,曰:“试尝之。”始而三爵①止。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忘其故,矣。……臭(xiù)性②之所耽③,不能绝也。【注释】①爵:酒杯。②臭性:本性。③耽:沉溺。【文言知识】说“困”。“困”是个多义词。上文“为酒困”中的“困”,指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而无法摆脱,句意为被酒所困扰。又,“楚攻宋,宋大困”,“大困”即极艰难。它又指“疲乏”,《卖炭翁》:“牛困人饥日已高”,“牛困”即牛疲乏。它又指“围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三日而后释( ) ②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居不竟月: 3.上文有4个“之”,分别说明其作用或指代内容:①“试尝之”中的“之”是 ;②“明日而五之”中的“之”是 ;③“又明日而十之”中的“之”是 ;④“臭性之所耽”中的“之”是 。4.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积重难返”的意思是 18.奇 鹰楚文王少时好猎。有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①利,殊绝常鹰。故文王猎于云梦②,置网云布,烟烧张天。毛群羽族③,争噬竞搏;此鹰轩④颈瞪目,无搏噬之志。王曰:“吾鹰所获以百数,汝鹰曾无奋意,将欺余邪?”献者曰:“若效于雉兔,臣岂敢献。”俄而,云际有一物翔,不辨其形。鹰遂竦翮(hè)⑤而升,矗若飞电。须臾,羽堕如雪,血下如雨。有大鸟坠地,度其两翅,广数十里。众莫能识。时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文王乃厚赏之。【注释】①距:禽爪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②云梦:地名,楚国的大湖泽,在今湖北境内。③毛群羽族:此指其他的鹰。④轩:高高昂起。⑤竦翮:展开翅膀。【文言知识】“以百数”及其他。“以百数”按原文解释。即用百来计算,那么就是几百,从一百到九百。上文“吾鹰所获以百数”,意为我的鹰捕获的猎物有好几百头。又,“以十数”,即数十;“以千数”、“以万数”,即数千、数万。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爪距利( )②争噬竞搏( ) ③汝鹰曾无奋意( )④有大鸟坠地( ) ⑤此大鹏雏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殊绝常鹰: ②置网云布,烟烧张天: 3.上文有“俄而”,请在本文中找出它的同义词。19.二 犬 情 深咸溪县童镛家,畜二犬,一白一花,共出一母。性狡狯(kuài)①,解人意。日则嬉戏,夜则守门。后白者倏(shū)目盲,不能进牢自食。主人以草藉檐外卧之。花者衔饭吐而饲之。夜则卧其侧,几(jī)二年余。及白者,埋之山麓。花犬乃朝夕往,至葬处则默哀,若拜泣状,良久乃反。【注释】①狡狯:聪灵。【文言知识】说“状”。“状”指“……的样子”、“情况”等。上文“若拜泣状”,意为好像边拜边哭的样子。又,“室中无人,若方去状”,意为房间里无人,好像人刚离去的样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后白者倏目盲( )②不能进牢自食( ) ③花者衔饭吐而饲之( )④几二年余( )⑤及白者( )⑥埋之山麓( ) ⑦良久乃反(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主人以草籍檐外卧之◇成语“侃侃而谈”中的“侃侃”,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20. 莽 汉 断 棘终南①之上有棘满径,枝柔而刺密,触之者恒胶结②。人畏其刺,咸迂其途避之。一壮汉义形于色,曰:“汝辈怯,是何惧之有!”遂持刀而入,欲节节而断之。孰知左断于手而右曳(yì)③其臂,下钩其裙,而上牵其袖,未至片刻已惫甚。众晒(shěn)之曰:“莽汉,莽汉,断棘好汉,棘未斩断,人已不堪!”【注释】①终南:指终南山,在今陕西境内。②胶结:粘住。③曳:拉住。【文言知识】说“辈”。文言中的“辈”,大多作人称多数用。上文“汝辈”,即你们。如说“吾辈”、“若辈”,即我们、你们。如“吾辈乃非常人也”,意为我们是不平常的人。成语“人才辈出”指人才一批一批地涌现出来。文言中表示人称多数的词还有“属”,如“汝属”,即你们;“吾属”即我们。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终南之上有棘满径( ) ②触之者恒胶结( )③咸迂其途避之( )( ) ④遂持刀而入(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是何惧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