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26 06:3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15:21
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
孔夫子打哈欠——-满口书生气
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
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孔夫子门前讲《论语》——-自不量力
孔夫子挂腰刀——-不文不武
孔夫子念文章——-咬文嚼字
孔夫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材
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
扩展资料: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出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短小、风趣、形象是歇后语的主要特点。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起到“引子”的作用,就像谜面一样。而后半部分起到“后衬”的作用,就像谜底一样。
歇后语一般都十分自然贴切。人们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让听到的人自己去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15:24
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
孔夫子打哈欠——满口书生气;
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
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另外关于孔夫子的歇后语还有:
孔夫子门前讲论语——自不量力;
孔夫子挂腰刀——不文不武;
孔夫子念文章——咬文嚼字;
孔夫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材;
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
扩展资料: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歇后语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15:21
孔夫子背书箱——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15:26
孔夫子背书箱——大有文章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15:25
bfgbdfbcvsdvcx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