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20:1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22:36
青县哈哈腔哈哈腔又称“喝喝腔”、“呵呵腔”,是在河北民间欢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哈哈腔原是俗曲曲名,清嘉庆年间北京钞本《杂曲二十九种》所收《西厢记·游寺》中即有该曲名,北京“百本张”钞本中也有该曲。清末民初是哈哈腔的兴盛阶段。河北的哈哈腔习惯上分东中西三路。青县中路哈哈腔,约产生于明末清初,青县是河北最早演出哈哈腔的县域之一,对哈哈腔在河北中部的流传具有带动、影响、示范等作用。 青县中路哈哈腔剧目丰富。除原有的一些民间小戏外,也移植了大量其它剧种的剧目,现代戏创作也较活跃,是中国戏曲繁荣发展的一个历史缩影。主要剧目约有一百余出,基本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代表剧目有《双灯记》、《李香莲卖画》、《金锁记》、《小王打马》等。 青县中路哈哈腔的音乐属板腔体。主要板式有[头板]、[二板]、[三板]、[快三板]、[垛板]、[尖板]等。各门当唱腔大体相同,包括男腔、女腔,男女同调,但旋律有所区别。打击乐伴奏受高腔影响,起初用大铙、大镲,梆子戏兴起后又改用梆子打击乐。同时,文场引进了梆子的主奏乐器板胡。伴奏乐曲有[海青欢]等几十首,多借用梆子曲牌。吹奏乐有[水龙吟]、[泣颜回]等几十首,多由京剧借鉴而宋。 青县中路哈哈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齐全的戏曲行当,分类也较为清楚,其中老生行中的“奸生”、净行中的“零碎花脸”等角色,是该剧种中独有的。 青县中路哈哈腔在河北哈哈腔发展史上具有酝酿、形成并向周围迅速传播的独特作用,但如今濒危程度十分严重,亟待加以保护。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23:54
就是喝着哇哈哈~然后大笑的,就是哈哈腔~小心把自己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