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安全”主要靠食品企业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0:02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4:45
靠什么守护“舌尖安全
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1月26日报道,继婴儿配方奶粉和新西兰牛奶之后,日本大米也开始成为,报道称,这主要源于中国民众对国内大米污染的担忧。
2012年,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系列片的不断播出,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不得不让世人对中国的“吃文化”大呼惊讶,中国人好吃、乐吃,也会吃!但是中国的食品安全早就被国人所诟病,从三聚青胺、苏丹红、毒大米、地沟油等等,暴露出食品领域存在诸多的不安全现象,许多人为了确保“舌尖安全”,宁愿购买外国的、昂贵的奶粉和食品,也不愿意冒险去使用国内的一些不能确定是否有问题的食品。如今日本大米也开始成为中国民众大量以昂贵价格从国外购买的物品之一。
一直以来,监管部门监管不严,生产企业投机取巧,让食品安全成为越来越让人闹心的“老大难”问题。靠什么守护“舌尖安全”呢?当然是*!*应从土地治理开始,从种植、生产、运销、销售等环节抓起,从“根”上抓起,用严格的标准来检验、监管。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执法部门长期巡视,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做到秉公执法、依法办事,想必,食品安全不至于会发展到现在这么让人闹心的地步。
“舌尖安全”,当然还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发力、共同守护,共同营造“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大环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4:46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保证食品安全可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市内多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督查暗访。
据了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督查暗访组,对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四川润丰肉食品有限公司、四川好运来面业有限公司、加加食品集团(阆中)有限公司等10家食品生产企业疫情防控和保障措施开展了专项督查暗访。
通过督查暗访,执法人员发现10家企业均制定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每日对生产场所、设备设施、存储仓库等进行了清洁消毒,对人员流动情况进行登记并签订了联保承诺书,员工进厂进行了体温监测并记录,未发现没佩戴口罩的现象, 未发现涨价现象,未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故。“还将继续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实行每日消毒制度,务必每日对食品生产加工场所、 设备设施、存储仓库等按时清洁消毒,并保持空气流通。”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特别是以肉禽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必须索要并保留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确保原料来源可追溯,生产出的食品安全可靠。
该负责人说,企业要执行员工健康管理与报告制度,逐一了解外地回来员工的返程路线、所乘交通工具、有无与疫区人员接触史等情况,并进行基本的健康检查和隔离。对从业人员每日进行健康检查, 并做好记录建档。发现有咳嗽、发热、呼吸道感染、感冒症状的岗位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及时就诊。从业人员进入生产加工场所前应严格清洗、烘干、消毒手部,并穿戴消毒后的工作衣帽和口罩。“内部开设食堂的企业, 应避免集体性就餐。可选择分餐配送方式,分散性就餐。严格落实食堂从业人员岗前健康检查、食材进货查验和留样制度,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的要求进行操作。”该负责人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4:47
要想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员管理
人员的仪容仪表及健康状况检查。这里指从业人员要有健康证明,工作期间没有传染病症状,不得佩戴任何饰品,佩戴发网帽子口罩等。
洗手消毒。执行正确的洗手流程,牢记必须洗手消毒的情形,整点洗手消毒提醒。
第二、设备管理
1.检查确认设备工具的清洁。设备工具是否有霉斑和生锈的情况。
2.检查设备运转状况。包括设备的性能及温控,产品的温控。以及设备的清洁消毒。
第三、物料管理
确认食材品质和有效期检查。保证采购渠道的资质,正确储存食材。
避免食品交叉污染。食品交叉污染的渠道有很多,它可以通过食品加工者,通过加工环境、工具和食品间的接触引起。
做好食品食材的异物防护。特殊食材加工。要设专人专岗,要亲自监督确认。食品添加剂使用。专人专柜,严格控制使用。
第四、环境管理
1. 厨房的垃圾处理。要正确的配备和防止垃圾箱,避免手部肢体直接接触垃圾箱,及时清理垃圾箱。
2. 虫鼠害的预防和处理。发现迹象要及时处理,要专业人员及时处理,避免私自使用杀虫饵剂。
以上是在运营一家餐厅时,卫生安全方面需要注意的点,每一条都有规定的具体流程与需要遵循的规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4:48
舌尖上的安全不能只考食品企业,食品的原料是源头,应该从源头抓起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