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9:5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0:35
众所周知,华夏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就是“尊老爱幼”,并且还有着“百善孝为先”的俗语,因此在古代道德的约束之下,“不孝”被视为一项十分严重的罪行,在古代的一些朝代之中甚至会被杀头,可见老人在中国历史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名为“人活60岁,不死就埋”的残酷法令,那么这条法令到底起源于哪朝呢?它们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就要从中国古代生产力严重不足说起了。在古代,由于人口和科技的*,普通百姓只能生活在“靠天吃饭”的环境之中,每年的收成只能祈祷风调雨顺,万一遇到兵荒马乱或者旱涝灾害,中国十分脆弱的小农经济就会被破坏殆尽。在粮食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人们只好采取“弃老”的方式,将老人送到山上的废弃窑洞或者山洞之中,只给他们留下很少的食物和水,让他们自生自灭,这种墓又被称为“弃老墓”,迄今为止在四川、安徽等地还有着类似的遗址。
那么这个习俗到底起源于哪个朝代呢?实际上它正是出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天下之后,为了解决六国贵族之中的年长者,防止他们日后联合起来造反,于是就颁布了一道圣旨:“花甲老人弃之。”在法家的统治思想之下,老百姓梦只能唯唯诺诺的遵从,不过由于当时医疗水平的低下,能够活60岁的老人并不算多,这才减少了这种悲剧的发生。
后来,秦始皇的皇宫之中爆发了鼠灾,秦始皇对于时常出没的老鼠束手无策,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没能彻底消灭这些老鼠,于是秦始皇就昭告天下,寻找民间的捕捉老鼠的高手。这时,一位8岁的孩子自告奋勇站了出来,应召而来打算为秦始皇解决鼠患。秦始皇问他怎样能彻底消灭老鼠,天真的孩子回答说:“老鼠的天敌可是猫。”
秦始皇非常失望:“朕曾经也听过大臣的建议使用过猫,但是效果却很差。”孩子反驳说:“那是因为陛下没有选对猫。”于是秦始皇就让孩子抱过来自己家的猫一试,3天之后皇宫之中果然就没有老鼠出没了。好奇之下,秦始皇询问猫的来历,孩子回答说是自己61岁的爷爷所提供的。
秦始皇又问:“朕已经颁布过法令,为何你的爷爷还活着?”这时8岁孩子才潸然泪下,为秦始皇讲述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孩子的爷爷为了逃脱这条法令,于是就让自己的儿子假扮自己去死,而秦始皇宫里闹鼠患,也是见多识广的爷爷才知道这种老鼠不是普通猫能够抓获的,必须要用自己家从遥远的西方进贡过来的猫才能起效。听了这个故事之后,秦始皇被孩子的故事所感动,于是下了废止了“弃老令”,从此,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才得以延续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0:36
秦朝,当时秦始皇正在修筑长城,征召60岁以下的人前往修建,很多人知道可能是一去就回不来了,于是很多四五十岁的人假扮60岁的老人躲避征召,秦始皇听说这句话后大怒,下令凡是过了60岁的人全部活埋,于是才有了这一闹剧。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0:36
人到60岁被活埋出现在清朝,这是因为亲王认为老人的经验丰富,并且比较念旧,同时比较反对他施行的*,因此活埋这些60岁的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0:37
弃老*曾经在秦国实施过。据说在古代的时候,会因为生产力不足,导致食物无法满足所有人生存,青壮年可以劳动,自然要活下去,过了60岁花甲的老人就没什么价值了,只能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