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引经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8:0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50
引经,又称“引经报使”,是指某些药物能带引其它药物直达病所而起向导作用。它是在归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用药经验。善用引经药,能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增加病所的有效药量,从而改善疗效。
一、引经药的种类
有关文献记载的引经药分类较乱,认定也不统一,经整理可分为如下两类:一为按十二经记述,如手太阴肺经为桔梗、升麻、葱白、辛夷,手阳明大肠经为白芷、石膏,足太阴脾经为升麻、苍术,足阳明胃经为白芷、石膏、葛根,手少阴心经为细辛、黄连,手太阳小肠经为木通、竹叶,足少阴肾经为肉桂、细辛,足太阳膀胱经为羌活,手厥阴心包络经为柴胡、丹皮,手少阳三焦经为连翘、柴胡,足厥阴肝经为柴胡、川芎、青皮、吴茱萸,足少阳肝经为柴胡、青皮。二为按六经记述,如太阳经用羌活、防风、藁本,阳明经用升麻、葛根、白芷,少阳经用柴胡,太阴经用苍术,少阴经用独活,厥阴经用细辛、川芎、青皮。
二、引经药的功用
关于引经药的功用,前贤有许多精辟论述,而就临床运用来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引药归经脉 指引经药在方剂中先驱先行,引药入经。如左金丸为清泻肝火之剂,方中吴茱萸辛热入肝,黄连苦寒入心,吴茱萸为肝经引药,可引黄连之寒来清肝火。白虎汤主治阳明经热盛,石膏用以引诸药入阳明经而收清热生津之效。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可引导少阴经寒邪出于太阳之表等。头痛因部位不同而涉经各异,《丹溪心法》在治疗时即注重引经药的运用,指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二)引药至病所 一些引经药具有明显的作用趋向,可引导它药作用于病所。如补中益气汤,以升麻、柴胡为引,升提下陷之中气。清胃散中也以升麻引诸药清泻胃火。其它如川芎引药上行,牛膝引药下行,桔梗载药上达,肉桂引火归元;上肢痛用桂枝、桑枝、羌活,下肢痛选牛膝、独活等,均为实践所得,已为医者习用。此外,治疗头痛时,无论外感内伤,常佐用风药,如羌活、蔓荆子、防风等,实亦寓引经之意,李中梓对此解释为:“高巅之上,惟风可到。阴中之阳,自地*也,在风寒湿固为正用,即虚与热亦假引经。”
三、运用引经药的注意事项
(一)引经作用,并非不变
炮制可改变药物的性能,如土炒入脾,盐炒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归肺,酒炒上行。引经药的引导作用随炮制不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二)辨证使用,有的放矢 运用引经药,应以辨证为前提,充分考虑其本身的药性与功能,尽可能功能与导向统一,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如手少阴心经引经药黄连与细辛,清心火时选黄连,通心阳时用细辛。再如痛泻要方中的防风,既能引药入脾,又能散肝郁,舒脾气,胜湿止泻;龙胆泻肝汤之柴胡,既能引药入肝胆,又能舒畅肝胆。
(三)重视功能,不拘引经 临床辨证用药组方,重要的是看药物的基本功能,而非一味强调某药的引经作用。实际上在众多的方剂中,选用药物的依据主要是功能与归经,而选药引经的则为数较少,这就是说,引经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并非是必须的。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引经药的作用。
四、引经学说中的疑点
引经概念的提出,是中药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飞跃,实际上有关归经及引经的理论已蕴含了西药受体学的思想。这一学说在发展过程中未能深化与细化,至今还显得过于粗糙,仍处于经验用药的层面上,理论上不能完全合理解释,缺乏严谨性,实践上不能直观量化,缺乏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引经药的条件应是首先对某经具有选择性,其次应具引导力,即既有治疗作用,又有载体功能。而实际对引经药的认定、选取及应用并无一个统一、具体的标准,大都属于个人体会。
(二)作为引经药,应该有与该经有着亲和力的、强于其它药物的物质,否则怎能说明它能引导它药而不为它药所引?而这种特殊物质至今还只是一种推测,并未得到确切的验证。
(三)数药引至一经尚可理解,一药引数经(如柴胡同时为足厥阴、足少阳、手厥阴、手少阳经的引经药)则未免失之牵强,似带有一厢情愿的人为迹象。
(四)若遇数经同病,法当数经同治,而方中药有多种,引经药是只引某药归某经,还是引诸药同归某经?
尽管目前用同位素示踪等先进技术已证实了经络的存在,但引经研究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方面是由于经络所属脏腑具有物质与功能的双重性,引经药的引导定位(或曰受体)很难确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引经药与所引药之间发生的反应难以计数和控制,引经药的导向成分也因而难以测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50
古人云:“引经之药,剂中用为向导,则能接引众药,直入本经,用力寡而获效捷也”。由此可逐步总结,归纳结论。《读书笔记》曰:“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佐使,则不通病所”。因此临床在辨征论治的基础上,酌情加入引经药,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捷效。 引药上行: 如桔梗,《参苓白术散》本方所治诸证,乃因脾胃气虚,兼挟湿滞所改,方中人参、白术益气健脾燥湿为君,山药、莲子肉、茯苓、薏米、扁豆建脾渗湿止泻为臣,佐以炙甘草益气和中,砂仁和胃醒脾,理气宽胸,桔梗宣利肺气,载药上行为使药,借桔梗载药上行,引经于肺,而达益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共奏益气健脾,和胃渗湿之功,使脾运复建,湿去泻止,倘若把桔梗当作平喘之品删掉不用,则违背了《局方》的立法本义,疗效难著。正像《本草求其》日:“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每在临证处方用药时,余味无穷。《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瘀汤》以桔梗载众祛瘀之品而能除胸中之瘀,牛膝引瘀血以下行,一升一降,促进气血运行。《伤寒论》中的《三物白散》亦用桔梗引巴豆上升方能祛除胸中寒实。并有学者通过实验揭示了桔梗在该方中的“引向”作用,如果去掉桔梗,则仅能涤除腹水而不能荡涤胸水。临床亦有“诸根多降,桔梗能升”之说。 引药下行: 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陶弘景谓:“今出近道蔡州者,最长大柔润。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本经逢源》日:“丹溪言牛膝能引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故牛膝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牛膝可作为身体下部疾病的引经药使用,临床上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下肢肌肉萎缩无力等病症,疗效颇著。旋复花亦是治疗呃逆上气的一位“引药下行”之品,临床有“诸药皆升,旋复花独降”之说。 引火归元: 肉桂。众所周知《十全大补汤》中的肉桂即是一味“引火归元”之品,对虚阳上越的诸证,每个汤液、丸散剂中配之肉桂即能温肾助阳,鼓舞气血之力,得到满意疗效。 引气上升: 升麻、柴胡二药在《补中益气汤》中引清气上升,从而使该方显益气升提之功。如在治疗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中气下陷之证时,如去掉升麻、柴胡,该方只有补益气血之功,而不能益气升提,升举下陷之脏器。 引血下行: 牛膝。如《镇肝熄风汤》中重用牛膝30g,归肝肾二经,引血下行,从而达到了降逆潜阳,镇息肝风,为高血压、眩晕等病之良方。 引邪下行: 牛膝。如《玉女煎》中的牛膝引邪热下行,降上炎之火而止上溢之血,即清且补,共成清胃养阴之方。 引药入病所: 引诸药达病所的药物.临床使用十分广泛。如桑枝引诸药达肩、臂、手指等,羌活引诸药达上肢,独活引诸药达下肢,少阳头痛专柴胡,巅顶头痛用藁本,太阴头痛选苍术,呕家圣药用生姜,疮家圣药用连翘,气之总司妇科之主帅:香附。通经下乳之要药:穿山甲、王不留行.妇人食了乳常流。“血中气药”为川芎。 由此而论: “使药引经,引经行使”之说是归经和配伍理论结合的发展。引经学说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51
引经药的使用一般是根据发病部位相应的脏腑或经络使用相应归经的药物,如少阳经疾病用柴胡,黄芩。太阳经疾病用蔓荆子,川芎等,而且还有上行和下行之分,至于量,一般用量都很小不超过6g但有的引经药的功用与疾病直接相关,可同时做君药或臣药使用那么药量可以增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51
引药上行用桔梗,引药下行牛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52
叫作药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