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7:5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7:05
白话释义:
我认为粮食和布匹都是很难得的东西,如果使用不加节制,那么没有道理不会匮乏。所以先王教化天下人,无论吃肉还是穿衣,都有各自的节制。
我私以为因为奢侈而引起的浪费,比天灾更甚。古代尧只是住茅屋,现在的百姓争着装饰自己的房子。
古代臣子也没有很好的食物,现在却连一般的商人都已经厌倦了美食。古代人多地少,却有存储,是因为节制啊。现在人少地多却担心不够,是因为奢侈啊。
如果希望一个时代崇尚节俭,那么就要反对奢侈,如果因为奢侈不被责备,反而争相崇尚,那么这样的弊政到什么时候才有个尽头呢?以前毛玠为礼部尚书的时候,没有人敢喜欢美衣美食。
魏武帝曹操感慨地说“我的法令还不如毛尚书啊。”今天如果使各个部门都像毛尚书那样严格,那么风俗改变,就不难了。
原文:
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古者尧有茅茨,今之百姓竟丰其屋;古者臣无玉食,今之贾竖皆厌粱肉。
古者后妃乃有殊饰,今之婢妾被服绫罗;古者大夫乃不徒行,今之贱隶乘轻驱肥。古者人稠地狭而有储蓄,由于节也;今者土广人稀而患不足,由于奢也。
欲时之俭,当诘其奢;奢不见诘,转相高尚。昔毛蚧为吏部尚书,时无敢好衣美食者。魏武帝叹曰:“孤之法不如毛尚书”。令诸部用心,各如毛蚧,风俗之移,在不难矣。
此文出自唐代房玄龄所著的《晋书·傅玄传》。
写作背景:
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之家。曾祖房翼,北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父房熊,释褐州主簿;父亲房彦谦,好学。
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十八岁时,齐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县尉。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唐国公晋阳留守李渊率兵入关,房玄龄于渭北投靠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任秦王府记室参军。
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
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首先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与他们结为朋友,共同为李世民效力。
击破王世充后,认为张亮“倜傥有智谋”,遂推荐给李世民,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委以心膂”。
其他,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聪明识达,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经房玄龄举荐以后,得到李世民重用的,后都位至卿相。
房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军谋大事,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军书奏章,停马立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
李渊对房玄龄深加叹赏,对侍臣讲:“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秦王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性心理。
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后来,隐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官属,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并被驱斥于外任。
贞观初年,时值天下初定,他与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共掌朝政,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规模以及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他们二人所制定,在当时获得美誉。
贞观三年二月,房玄龄改封魏国公,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房玄龄尽心竭诚,早起晚睡。加之他明达吏事,不分卑贱,人们都称他为良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7:06
我认为粮食和布匹都是很难得的东西,如果使用不加节制,那么没有道理不会匮乏。所以先王教化天下人,无论吃肉还是穿衣,都有各自的节制。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7:06
原来这两句话是晋武帝司马炎大搞奢侈浪费时,一位正直的大臣傅咸上书相谏说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奢侈浪费造成的恶果,比天灾人祸更厉害。其一,自然灾害有地区性,常常在个别地区或少数地区发生,且有时间性,而奢侈浪费则何时何地都会发生,其危害大得多。其二,自然灾害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形成,而奢侈浪费在很短时间内即可造成恶果。其三,奢侈浪费还败坏社会风气,腐蚀人们的灵魂,是我们做人之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