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3:0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5:41
在春秋之前,“子”本来是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微子、箕子等。在春秋早期的时候,只有少数诸侯所属的卿的谥号称“子”,如宁庄子、石祁子之徒。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所谓的“礼坏乐崩”越来越严重。
到了春秋中期的时候,诸侯的卿普遍在谥号里都称“子”了。可是到了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私人讲学之风的盛行和“士”阶层地位的提升。于是人们便把“子”作为著名学者和老师的尊称,如孔子、墨子之类。到了战国时期,“子”作为一种称呼就更普遍了,一般学者都可以称为“子”。
夫子的意思:
“夫子”本来是对各级军官的称呼,如周武王牧业誓师的时候,就称呼各级军官,(如千夫长、百夫长)为“夫子”。到了春秋时期,卿大夫相见面时互称“子”。但是在背后议论时,是称对方为“夫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表示对其人的尊称。
和上面一样,到了春秋末年、战国初期,由于“学术下于民间”和士人讲学之风的兴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和文化,于是对传播文化的“士”也越来越尊敬。相应的,人们就把教授知识的老师尊称为“夫子”,如孔子的弟子就称他为“夫子”。
孔子是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夫子”的人,因为他的父亲叔梁纥的爵位是大夫。孔子继承了叔梁纥的大夫爵位,人们自然就把他称为“夫子”了。“夫子”比子更带有尊敬的意味,只是到了后来,“夫子”也开始泛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5:41
你提到的那些“子”都是属于“字”的范围,古代人取名很讲究的,现代说的“姓名、名字”看起来很随便,都是一个意思,但在古代那是截然不同的,“姓”是姓、“名”是名、“字”是字,姓指的是祖宗的姓氏,是一种传承,名则是一种称呼,是一种期望或者愿景和想法,字则是男人的专属,指的是男子成年加冠后由家族长辈取的,是对自身的一种认同和认可,所以古人在亲朋友好友间都是称呼“字”而不是名,名是用来给普通和外人称呼的,是一种疏远和普通的称呼。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5:42
1、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5:42
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回答查无此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