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0: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1:17
正文:俗话说:“河不亲水亲,人不亲土亲”。七月的一天,在广东*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当听清笔者是故乡山西来的客人时,已几十年没 回过家乡的古稀老人、原广东省顾委主任王宁禁不住老泪纵横,一把拉过笔者按坐在他身旁的沙发里,用颤抖、却是地道的晋南口音连连发问:“你从山西来?山西好哇?我就是咱山西襄汾人,我就是从襄汾走上*路的……” 东洋鬼子猖撅日 农家少年挽弓时
1923年4月23日,襄汾县(当时叫襄陵县)邓庄乡南梁村老王家诞生了一个胖乎乎的男婴。此儿生得虎头虎脑,哭声大得惊人,难有消闲的时候。为镇住他的哭闹,父亲为他起名王宁。小王宁从小便显得机灵过人,经常问得大人们目瞪口呆,被村人誉为“神童”。听乡亲们喊自己的儿子为“神童”,心里美滋滋、却大字不识一个的父亲,产生了让儿求学的念头。但当年求学却不如如今这么方便,家徒四壁的王家拿什么供儿子念书阿?就在王父犯愁的时候,乡亲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个一块银元,那个两个铜板,硬是为小王宁凑足了学费。这年小王宁才6岁。6岁的小王宁没有辜负父亲和众乡亲的厚望,以年年第一名的成绩读完了初小、和高小,并以全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临汾中学,成了全乡第一名“秀才”。但考上临汾中学的小王宁,并没念成中学,因为这年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鬼子掀翻了他喜欢的书桌。读了两个月中学的他,让父母用牛车拉回乡下,又成了一名农民。读不成书的小王宁却因祸得福,回到乡下后,他碰上了他的小学老师乔冠五——中国*党的一名地下党员。在这个地下党员的帮助和带领下,年仅14岁的小王宁积极投身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先后在区、县牺盟会工作,成了县里有名的抗日积极分子。党看他是个可造之才,也着力培养、帮助他,使小王宁进步很快,到1938年初,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党,成了襄汾中心区最年轻的*党员。这年他还不满l 5周岁。 黑云压城仍从容 临危不惧锄奸凶
1937年年底,太原失陷;1938年年初临汾失陷、襄汾失陷,日寇的铁蹄踏到了小王宁的家乡。面对凶残的敌人,已是*党员的他,坚决要求党组织把他留下打游击。党组织考虑到他年龄太小,一开始坚决不答应,但经不住他的软磨硬缠,最后勉强把他留在襄汾县二区牺盟会里。
襄汾县二区当时属于敌我拉锯区,双方经常交锋。担任游击小组长的王宁,在和敌人面对面地打了几次后,胆子越打越大,经常领着游击小组摸黑潜伏到敌据点下,打得敌人一晚上不得安宁。1938年夏,为帮助老百姓从敌占区抢收小麦,王宁制定了一个“狼口夺食”的计划:把游击小组分成3个小组,分别潜伏到敌据点下,这儿打一阵、那儿打一阵,让鬼子摸不清虚实,不敢贸然出击,老百姓则借着夜色掩护进行抢收。这个计划一直拖了3天才让鬼子识破,但这时老百姓已抢收了5000多亩的麦子,游击小组也早巳撤得没了影踪,鬼子气得只能在空麦地里放*泄愤。
由于王宁的游击小组神出鬼没,日本鬼子多次围剿也不见效果,就想了个损招:收买汉奸。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汉奸还真让鬼子找下了。这天晚上,王宁他们在一个村子里睡得正香时,悄没声息就让鬼子给包围了,一下牺牲了好几人,要不是从地道撤得快,还不知要牺牲多少人。事后一调查,原来就是这村里的一个“二混子”告的密。这下王宁火了,领了两个人,在内线接应下,混进敌据点,第三天就把这家伙在据点里给崩了,吓得据点里的敌人好多天也不敢放下吊桥。自此,王宁锄奸的故事便在襄汾一带流传开来……
党的“七大”警卫员 开国大典“守护兵”
也许是因为“锄奸”出了名,王宁在此后不久,就被调到*圣地——延安,先在延安大学行政学院学习,后到安吴堡青训班培训,最后分配到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时间是1938年8月。
延安时期,王宁最庆幸和骄傲的是自己参加了党的“七大”保卫工作,亲眼见到了毛*,党的“七大”,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由于当时敌我关系错综复杂,*顽固派不断派人破坏,保卫工作非常艰难。就是毛*也说(对李克农)“搞好了保卫工作,就开好了一半会”。为开好这次会,保卫部门对延安地区进行了过筛子似的清查,查出了一大批潜伏特务和反*,仅王宁所领的小组就查获特务13人、收缴电台2部。在整个开会期间,王宁作为巡回警卫,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十几天会下来,人瘦了一圈,感动得李克农同志摸着他的头直夸奖:“小鬼,你是个好样的”,特意放了他几天假作为慰劳。
党的“七大”后;王宁又作为聂荣臻同志的随员来到晋察冀边区,在华北联大学习了两年,并随着学校参加了1944年的冀中反扫荡,荣立三等功。1944年,他又调回延安,任延安大学行政学院党支部*,直到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期间,他先任*冀察热辽区社会部侦察科长,参加了爷台山战役和赤峰保卫战。接着到热辽二十专区任**,参加了解放赤峰市的第二次战斗。1948年底,他被调到筹建中的北京市*,参加了北平和平解放,并任解放后的北京市*办公室副主任、北京*社会部秘书,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开国大典的保卫工作。开国大典作为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盛事,已被永远载入史册,但是它召开期间的保卫工作却一直鲜为人知。当时,刚解放的北京,混杂和潜伏着几十万*的散兵游勇和特务,社会形势极度复杂。为搞好开国大典,王宁作为罗瑞卿同志的得力助手,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如对潜伏特务的侦破,对起义人员的登记等等,仅收缴*支就达10余万支。大典当天,王宁受罗瑞卿同志委托,亲自领着一连人在天安门广场外围值勤,保证了大典的顺利进行。毛*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时,他就站在金水桥的护栏旁,亲眼目睹了毛*和其他*领导人的风采。直到今天,王宁讲起这段历史时还激动不已,说是“自己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幕”。
剿匪阵前“华南虎” 安邦定国“一柱石”
王宁在开国大典保卫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叶剑英同志的注意,当叶帅率部队南下时,特意点将王宁跟随,并在解放广东后,任命他为*华南分局社会部办公室主任、广东省*厅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广东省*总队第一政委、第一*。
刚解放了的广东,由于*潜伏特务的破坏,局势很不稳定,经常发生土匪袭民的恶性事件,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为保卫新生的共和国政权,广东省开始了剿匪斗争。剿匪令一下,王宁率领的省*总队便奔赴到剿匪第一线,在他指挥下,参加了大大小小的上百次战斗,歼灭土匪上万人。1951年2月,毛*下达了《处决罪大恶极的匪首、恶霸、特务》命令后,广东省在叶剑英主持下,由王宁率省*总队在2月23日夜间突击逮捕了大小匪首、特务、恶霸1万多名,当天夜里就处决了罪大恶极的1700多名,使广东局势得到根本好转,王宁也被叶帅誉为“剿匪阵前‘华南虎’”。
平息了广东的土匪叛乱后,王宁随后被任命为省*厅*、党组*,并一干就是十几年。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偏安在台湾的蒋介石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以为**的时机已到,屡屡派出敌特和武装人员到*沿海*扰,仅广东沿海一年间就遭袭击200多次。为狠狠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广东省*队配合边防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一年间作战上百次,歼灭蒋匪军上万人,稳固了广东边防。除此而外,*队还在王宁的领导下,抓获潜伏特务数千名,破获反*案件上千起,有力地保证了广东省的社会治安。为此,陶铸在一次会上夸王宁是“安邦定国的柱石”。
十年离乱身遭劫 历尽坎坷志刚坚
就在王宁为社会主义事业干得正起劲的时候,文化大*开始了。一生耿介的他,自然逃不脱这场劫难,运动一开始,便被打成反*。昨天还是“安邦定国的柱石”,今天一下子就成了反*?王宁心里实在想不通。想不通就要抗争,抗争就会付出血的代价——由于他坚决不屈从造反派,大会批、小会斗后,戴着手铐脚镣、遍体鳞伤的他被投进了监狱,罪名是:反*分子。这一呆,就是3年。3年里,他和家人互不通音讯,谁也不知谁的死活。
1971年林彪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后,王宁才被放出了监狱。解放后的王宁顾不上养伤疗疾,就一头扎入到祖国建设中。没想到,他这埋头苦干又让人指责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干了没几天就又靠边站。直到粉碎“四人帮”后,他才得到了彻底解放,重新被委任为省*厅*、*常委、省*委*,主管全省*工作。恢复工作后,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拨乱反正,把“四人帮”弄颠倒了的人和事重新颠倒过来。为此,他废寝忘食地工作,经常十天半月不回一次家。在他领导下,短短两年时间,广东省公检法系统就恢复正常,并为许多受害者平了反,使广东省很快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1982年,他被选为广东*副*兼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并一干6年,查办了大批大案、要案,为广东省党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著名的海南倒卖汽车案,就是他顶着巨大压力查办的。他按党的原则办事,从不徇私情,被人们誉为“黑包公”。但在特区建设上,他却是个“先行官”。现在的珠海特区、汕头特区、深圳特区,无一不留下他的脚印和汗水。特别是在任特区办副主任的时候,他为特区建设更是操碎了心,现在特区施行的许多*、法规,都是在他领导下制定的。就是1988年5月,他退居二线、担任*广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后,也没减少对特区建设的热情,经常到三个特区考察、调研,为特区建设出谋划策,被特区人誉为“特迷顾问”。 老来犹唱“大风歌” 不忘桑梓一片情
1993年5月,年过古稀的王老从省顾委主任任上退了下来,但他离休不离志,继续尽着一个*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在他提议和召集下,广东省成立了老同志*协商讨论小组,由他主持每月讨论学习两次。综合意见、形成方案后送*参考。他还经常到省*系统讲课,帮*厅培训年轻的*战士。他还担任了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主任,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出力流汗。最为可贵的是,王老虽然几十年没回过老家,却一直关心着故乡建设。襄汾县修公路、办学校,他都没少捐款。当他听说山西搞引黄工程时,专门组织了在广州的山西籍老干部到山西驻广州办事处捐款,他个人一下就掏出2000元人民币。就连这次笔者到广州采访,老人也热心帮助,不仅为我提供了采访名单,还积极和山西籍老干部进行电话联系,使笔者的这次采访活动大得其便。但当笔者对他表示感谢、并感谢他为引黄工程捐款时,他却说:“这算得了什么,能为家乡、.家乡人办点事,我心里高兴。一个*者就要一生无私地奉献于社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是一个*党员的心声,这是一个*者的情怀。可谓“凛然浩气贯长虹”,对此,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