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1: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5:23
《中国电影报》:大盛国际本身就是很有经验的发行公司,为什么拱手让出影片的发行? 安晓芬:我本身是很看好《小时代》的,但是大盛国际不可能保底发行。大多数投资人出于安全考虑,希望找到一家有保底的发行公司,毕竟一天没上映,结果就是未知的。我不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准,首先要对各个投资人负责,让他们安心。发行方乐视影业这次提出的“《小时代》嘉年华”方案很棒,26日20:00全国点映的600场,几乎场场爆满。
《中国电影报》:《小时代》的项目最早是中影股份副总张强提议的,为什么在出品方名单里没有看到中影? 安晓芬:张强当时把这个项目引荐给我的时候,他还没有到中影工作,他调到中影后,确实提出过想要让中影加入出品团队,但当时《小时代》已经开机了,并且投资方已经“人满为患”,实在是分不出股权给中影了。其实不光中影,当时还有许多公司,包括一些基金,也没有进来,只能对他们说声抱歉了。
《中国电影报》:今后会不会考虑跟基金合作? 安晓芬:会考虑。前提不是规模大小的问题,而是要看大家是否能建立对彼此的信任,像《小时代》这次的几家投资方之间的合作就是建立在坦诚信任的基础之上。
《中国电影报》:有报道称,除了已经拍完的两部,《小时代》将会再拍三部,是否属实? 安晓芬:还不好说,因为后面几本书的版权不在我们手上。但是《小时代2》确定会在2013年上映,如果后期制作顺利,我们争取在暑期让观众看到。
《中国电影报》:据说大盛国际在2013-2014 年将会出品三部女性情感题材电影,这三个项目是怎样选定的? 安晓芬:我拍电影不喜欢跟风,也不喜欢重复自己,我手里有三个比较好的女性电影题材,涉及女性的各种情感和抉择问题,比如大龄女青年怎么就成了剩女,功成名就的女人的情感困惑等,比纯爱情片深刻一点。每次我拿到一个题材,会先问作为观众的安晓芬是怎么想的,有没有过这种感受,现实生活中会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有,我就会认为值得做。我想,一个人首先是生活在大众中的一员,只要不是特别另类的人,情感与大众就会是共通的。 2013年5月27日,大盛国际总裁安晓芬在一条转发的微博如此说到:“电影《小时代》的关注度一直高居不下,我做了这么多年电影,第一次碰到影院为一部电影自发播放预告片,而且在多部电影前面,那可是影院放弃了广告时间哦……”安晓芬转发的这条前一天的微博显示着:《小时代》飙升到微博影视热门话题榜第9名。
安晓芬这些天的微博主要话题都是有关《小时代》的,因为她在该片中身兼三职——出品人、制片人、发行人。在与记者两个多小时的聊天中,安晓芬侃侃而谈着《小时代》的项目始末以及营销定位等市场核心问题,虽然她对该片票房问题的回答保守低调,但从容的背后无不流露着奢华的市场野心;虽然她对项目启动前后的各种波折轻描淡写,却也足以让人感受到居中的不易与辛劳。
《泰囧》、《致青春》的大举全胜让光线和当家人王长田精神抖擞,或许在有着《叶问》系列以及《锦衣卫》等成功案例之后,《小时代》会成为安晓芬和大盛国际的另一张闪耀的名片,并力推他们成为华语电影市场格局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民营力量。
《MOVIE》:谈下《小时代》这个项目的初衷吧。
安晓芬:这个项目最早是紫禁城的张强推荐给我和我的合伙人——上海麦颂李力先生,麦颂是专门做电影投资的,它跟和力辰光实际上是一家,都是李力的公司。我们一起签下版权以后,就开始筹备这个电影。张强一直在策划这个项目,总发起人是他,我只是个操盘手。他最早把柴智屏推荐给我们。后来张强、李力、柴智屏和我,四个人见面谈这个事情,大家一见如故。之前有过电视剧的公司找过柴姐,但因各种原因,没有合作成。而到2013年,我们的电影又来找她,她就觉得是和《小时代》有缘分,就决定一起来做这个项目。
MOVIE:张强去了中影集团做副总裁。
安晓芬:那时候他还在紫禁城,他把版权推荐给我们,但是保留了紫禁城的投资权利,成为出品方之一。
MOVIE:您在这个片子中有三个身份——出品人、制片人、发行人,看来是身挑重担。
安晓芬:是。张强是总发起人,最后落实到我们四个人身上:李力是总制片人,制片人是我,柴智屏做监制,再就是后来加入的导演郭敬明。柴智屏从整个艺术风格到导演的物色,当时都委托她了。因为她在台湾做偶像剧比较成功,希望她能在台湾物色一个导演和编剧。但是她找来找去,谈了很多都觉得不合适。后来就想,能不能请郭敬明来做编剧。后来郭敬明就跟我们就一起见了个面。那天,我和郭敬明先到,就先聊了一会,聊着聊着,我知道他上大学的时候正好是学编导的。我就说,既然你是学编导的,你怎么不做导演呢?他说自己没想过。跟他聊完后,就觉得他很懂电影,他对所有人物的把握非常到位,没有人比他更合适做导演。他还是觉得有点忐忑。我跟他说,艺术上有柴智屏做监制,我从市场方面保驾护航,这有什么难的呢?他就同意了。等到李力和柴智屏到了的时候,大家都一拍即合,觉得让郭敬明身兼编剧和导演,我们就解放了,不用再找其他人了。
MOVIE:作为制片人,你当时心里确实有底吗?
安晓芬:我们和他一聊,觉得他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我觉得导演就是一种思想和价值观的艺术表达,他有能力和*去表达,这很重要。所以在这部电影中,没人能比郭敬明更了解他笔下的人物,更熟悉人物的喜怒哀乐,所以他是最合适的。我们一点都不担心,他能同意,我觉得挺开心的。
MOVIE:这部片子投资多少钱?
安晓芬:还是不要具体说数字了,反正就是个中上等投资的片子。当然,投资人肯定是不会赔钱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我做电影这么多年,真的没有看见过这么高关注度的电影。先不说它将来的口碑怎么样,艺术水准怎么样,那需要观众去评说。单从电影没有上映之前的高关注度来看,是从未有过的。我相信它的市场表现会不俗,这是市场给我们的信心,所以肯定是不会赔钱。至于赚多少,就要看运气喽。
MOVIE:预计会超过《致青春》么?
安晓芬:那不敢说。因为常规意义上,一个电影的品质成型以后,它在市场的预期表现会大概有个预估。郭敬明的电影是个粉丝电影,我们当初非常明确地把观众群体定位在15到25岁。这么多年来,没有一部专门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打造的一个电影。郭敬明的粉丝,能够转化成多少票房,这是我不熟悉的,所以我不敢妄加预测。所谓的“粉丝电影”,号召力变成票房是什么样子,其实整个业界都在关注。可能30到40岁的不会关注,那很正常,因为他们已经过了那个年龄段,根本不会买那本书。我只能说,票房应该会不错。
MOVIE:之前有媒体报道,很多人想把钱投进来,但是你们还会进行筛选。
安晓芬:是。最开始只有群星瑞智、和力辰光和大盛国际三家在筹备。后来紫禁城在筹备差不多的时候进来了。在前期没有成型的时候,我们不能拿投资人的钱,因为风险要自己担当。一旦拿了投资人的钱最后没有成型呢?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先自己垫钱。我们按照说好的比例,先投进来。后来很多投资人,知道这个项目,一听《小时代》就觉得很好,想投资。然后我们就分一些股权给他们。投资方有和力辰光、大盛国际、天娱、群星瑞智、欢瑞世纪、乐视、紫禁城等十家公司。
MOVIE:《小时代》在市场和整体营销战略上是怎么部署的?
安晓芬:《小时代》很明确的定位就是郭敬明的粉丝电影。粉丝电影要看的是什么呢?从郭敬明的小说上看,表现的就是青春、友谊、爱情、时尚。其实发生的故事,就是粉丝正在当下经历的事情。《致青春》是70后的青春,《中国合伙人》是60后的青春,《小时代》就是85后、甚至90后们正在经历的青春。我们针对这样的特点,精准的营销。《致青春》的定位是没有年龄界限的,五六十岁的人也有过青春,《中国合伙人》的年龄层也比较宽泛,但《小时代》就是15到25岁孩子的青春。这是我们的观影人群。我们不会把策略放在年龄大的人身上。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小时代》的粉丝,也是郭敬明的粉丝。郭敬明所有的作品,他们都追。郭敬明是一个作家,也是个明星。所以最开始的宣传策略就是以导演为核心。郭敬明有近2000万的微博粉丝,三千万的书籍粉丝,我们把他当做一个最大的媒体来营销,我们每次的物料发布,不管是海报还是预告片,都是给媒体的同时,也给郭敬明,让他也当做一个媒体,通过他的微博和博客或者微信里发布出来。最后执行的结果是,他成为一个最大发散源。比如一个消息在其他媒体里只有几千条,在郭敬明那里就有十几万条。我们每个物料铺出的时候,都会上话题榜。这是这次宣传的一个最大的看点。
另外就是,传统媒体我们也覆盖,常规的电影宣传我们也不落下。他的电影就是针对他的粉丝群来做的特殊策略。而且跟很多电影不同的是,我们的物料是极大丰富的。这也归功于郭敬明。海报有一百多款,我们都发不完。以前做电影都不够,都是捉襟见肘。但是《小时代》基本三天就要发送一次物料。100多款的剧照和海报,电影中的歌曲,很好听的有五六首,作为宣传的就有2首MV。预告片也是,我们当时做了7款。我们发现第一款转发量和点击量太疯狂了,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几千万的点击量。连张宏森*都关注到了,说你们《小时代》的预告片破了纪录,三天有4000万的点击量。我们发布预告片的时候,郭敬明的微博上看到的阅读量,是9000多万次,我的粉丝才1万多,我的预告片的那条微博的阅读量是三百多万次,这是从来都没有的,我平常的微博的阅读量也就是几千到一两万次。粉丝关注度的疯狂,给了我们很深的印象。
MOVIE:您评价下郭敬明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吧。
安晓芬:我其实已经说过很多次了。郭敬明可以说是一个天才,真的是个天才。他非常的聪明,他特别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和别人的意见。只要是你说的对,或者刺激了他的想法,他一定会接受。他又特别勤奋,聪明加勤奋,把很多人都甩到后面。他比其他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他的生活里可能就是工作。他每天都在我们的营销微信群里,每天都在里面和大家讨论各种事情。这样的聪明加勤奋的导演,将来不可限量。第一次当导演可能会有稚嫩,但是他给出的答卷远远超出了一般新导演的水平。整个电影画面、节奏、质感都非常好。
MOVIE:他说以后会继续拍电影,这方面和大盛国际是否有协议?
安晓芬:接下来我们还会一起合作,接着拍《小时代2》《小时代3》。大家在一起合作很愉快,当然有时候也会吵架,那是有不同意见时,各说各的理。
MOVIE:为什么吵?
安晓芬:比如为一个海报。他说他的观点,我说我的观点,都会吵起来。我觉得那个颜色,我们不习惯,我们习惯了惯常的风格,他的设计,我们觉得有点素净,有些不能接受。最后他连续拿了几款不同风格的,我们开始另眼相看,觉得很特别,所以也就接受了,他给了我们另眼看电影的启示。我的微博粉丝很多都是院线的、影视公司的、媒体的朋友,他们看到这些物料时,都和我说不错啊,从此开始关注小时代。一般来讲,我们都会尊重导演的意见。
MOVIE:在这个项目当中,遇到最难处理的是哪些事情?
安晓芬:最困难主要是演员的选择,那个是我们最纠结的。比如我们选择了一个演员,觉得很合适,但另外一个演员就会说,他(或她)在的话我就不来了。再比如几个人都想演一个角色,所以有时候选来选去,非常纠结。好在我们最后定下的演员,实践证明选的非常合适,都演得很好。当然我们这次没有个人的偏好,选十二个演员,大家会一起商量。既要合适角色,又要是好演员。
演宫洺的那个演员,我跟柴姐和导演有过不同意见。我觉得宫洺应该是30出头的人,有成熟度和威严感。我们找来找去没找到合适的。柴姐推荐了凤小岳,导演看了也觉得挺好。但是我就是觉得有点嫩,怕演不出来那个威严和孤傲。但是真的没想到,他演得很好。我后来对凤小岳说,我当初不看好你哎,但是没想到你把宫洺演活了,还真是宫洺那个味道。所以我觉得这些演员很棒。
MOVIE:因为演员的问题,推迟开机了?
安晓芬:差不多延后了两个月。我们要拍两部,又要在春节前杀青,80多天的拍摄周期对于新导演来讲是非常大的考验。如果我们按照开始的进度的话,春节前是怎么都杀不了青的。剧组要回家过年,预算肯定是要超的。而且郭敬明对场景、服装道具的要求很高,我们已经超了800万。我们现场用的道具杯子,都是900多块钱一个的。如果春节前杀不了青的话,那肯定更超。所以我每天都特别焦虑。每天都盯着制片主任,让他们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赶进度,一旦有一个特别贵的场景,我都会跳起来,让他们去找人压低花销。制片主任都快被*疯了。
MOVIE:您去过几次片场?
安晓芬:差不多十几次上海。基本每周都去,有时候每周去两次。每次去都是催进度,盯预算。郭敬明经常盯着道具说不行。比如买了一个台灯,他说不合格,买不到的话,他就把自己家里一个30多万的台灯拿来,后来把他家沙发都搬来了,最后索性把他新装修还没住进去的家给占了,连拍五天,把一个新家折腾的够呛。
MOVIE:和柴智屏都是同时去的?
安晓芬:有时候会一起去,经常开会。有时候她在,有时候我在。和柴姐的这个合作是很愉快的经历。你会发现一个团队里每个人的闪光点。从开始的不熟悉,到最后很开心地在一起。最后杀青的时候,每个人都流泪,都很感慨。演员也是一样。台湾和内地的演员开始彼此陌生,没过多久,大家就玩到一起了,郭敬明是个能融入的人,经常和演员打打闹闹,在片场,演员和导演,就像孩子们在一起闹,很欢乐,所以气氛一下子就很亲密融洽。演员之间,微信微博互动很频繁。
MOVIE:制片*多很强势,但您看不出来。
安晓芬:该坚持的时候会很强势。但是基本上跟我合作的人,都会变成好朋友。有的事情他们不理解时,我会和他们讲清楚。我会很公正处理事情,我不会因为个人的利益,损害别人的利益。每个人都有诉求,我会为了电影,满足各方的要求。
MOVIE:您是双子座,郭敬明也是。您有双子的典型性格吗?
安晓芬:有。双子很执着,说干就干,愿意尝试新的事物,不会因循守旧。我的年龄在剧组里差不多是最大的,但是我们都不会感觉到差距。和年轻人在一起相处,我可以很融入。 作为《锦衣卫》、《叶问》系列的制片人,及新导演*作《李献计历险记》出品人之一的安晓芬,如何通过*作来判断一个新导演的能力并投资?她表示,就她个人来讲是通过两种渠道。
第一种是通过导演自荐,这种情况下安晓芬表示首先要考察他的专业程度,看他以前是否有过作品,从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出他的镜头语言的专业度和作为导演个人的创意;另外一种渠道是关注当下新导演的作品,安晓芬表示自己会从媒体观众和影评人的反应来考察新导演的作品。
而对于国内的新导演来说,常常会出现整部电影发力不均,一部电影中只出现几分钟亮点的情况,安晓芬表示这并不影响她对一个导演的选择,她在一部*作中最看重的是一个导演自身的影像风格和创意构想。
“我会投一个比较突出特点的,弱点会想办法用别的来弥补”,安晓芬如是回答自己对于导演的选择。(新浪娱乐) 《叶问2》 10年来最成功商业作品
首映当天,《叶2》的金牌制片人安晓芬团队只请了少数媒体和数位在圈内有影响力的影评人。“依我的意思是,一家媒体都不请,但这是不可能的。并不是我们瞧不起媒体,而是希望在我们电影最后推向市场之前,不要有太多的评论出来。”《叶2》前期宣传并不多,只做了开机仪式,拍片的过程中请媒体去集体探班一次。安晓芬的宣传策略是,我们要“气势”,劲儿一分,气势就散了。到了上映前,《叶问2》的宣传才铺天盖地地压过来,《叶问2》团队更是在十大城市做了超大的户外广告,十大卫视在《新闻联播》前的黄金广告时间播放《叶问2》的片花。这是前所未有的攻略,为的就是保证上映前一天,甄子丹功夫之王的剪影成为大街小巷上必定能见到的画面。
首映开始前,尽管已经部署好了这一切,坐在电影院等着自己电影上演的安晓芬还是很紧张。她身边坐着各家院线的老板。在电影行业中,一切都是为院线服务。一部电影再好,如果得不到院线的支持,匆匆上映后就下线,也不可能取得好的票房。反之,一部电影如果能够得到足够多的银幕,获得理想票房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大部分观众的观影习惯是,到了电影院看影院排期再决定看哪一部电影。当院线能把一部影片的拍片档期缩小到每个厅的放映只隔15分钟,那密集的排片会让观众无法有其他选择。
安晓芬的策略是:请院线领导们来大学生电影节现场看,在自己的“福地”让他们感受到现场的热烈,让他们自己去判断这部电影的成败。结果首映空前成功,观影的过程中,电影院中响起了10多次掌声,安晓芬这一仗是打赢了。
制片人的英雄时代
作为《锦衣卫》、《叶问》系列电影的制片人,安晓芬则是专业的会计师出身。她入行是跟着张伟平与张艺谋做新画面影业,主要负责财务工作。通过专业的财务管理,安晓芬可以不在现场但清楚片场发生的一切事情。也是因为参与张艺谋电影的财务工作,安晓芬精确地掌握了电影的成本分布。后来,由于自己闲不住的性格,安晓芬放弃了新画面一年一部戏,一年忙仨月的轻松工作,转投星美,继续负责财务。但由于工作需要,她也将院线市场摸了个透。2008年,安晓芬成立了自己的影业公司。
多数电影制片人对于电影剧本的判断和直觉都是非常敏锐的。一来是电影制作最核心的“质”就在于此,二来时机不等人,很可能晚一步看完剧本,项目就被别人抢走了。也有不少后来很成功的电影是制片人在瞬间完成的决定,当然这不涉及后面对剧本的再开发和修改。安晓芬成立的大盛国际传媒公司,在接到《李献计历险记》的动画原片时,安晓芬只看了两分钟便决定要拍,而且一定坚持原片中真人演员与动画结合的效果。该片已经吸引了很多当红大腕明星参演客串,只为了剧中人李献计的一片痴情,和对现实中该片导演李阳的欣赏。(《商业价值》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