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8:2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9:12
新科刘廷式高中进士衣锦还乡,求娶邻家盲女的故事出自《梦溪笔谈》,其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沈括。从身份来看,刘廷式高中进士,前途一片光明,其地位远高于邻家盲女。那么,刘廷式为何愿意跨越身份和地位的差距,执意要迎娶一个身体有缺陷的女子呢?背后原因并不复杂。
刘廷式原本也是一个田家子弟,在金榜题名之前,曾经盲女的父亲定下过一个婚约。刘廷式成为进士衣锦还乡,主要是为了履行约定,迎娶邻家翁的女儿。回到家乡之后,刘廷式才发现邻家翁早已去世,他的女儿也因为不幸患上疾病成了瞎子。刘廷式没有计较邻家盲女的生理缺陷,打算按照原计划娶她过门。
邻家盲女觉得自己配不上刘廷式这个新科进士,不敢跟士大夫联姻,于是以双眼有疾拒绝了刘廷式的求婚,继续过自己的苦日子。刘廷式坚持认为,自己跟邻家翁有过约定,自己不能因为他老人家去世,就违背自己的诺言。最终,邻家盲女禁不住刘廷式的追求,按照婚约嫁给了他。
刘廷式对盲妻非常疼爱,两人感情极其和睦。出门的时候,刘廷式经常陪在妻子身边,生怕她出现任何闪失。两人结婚之后,先后生育了几个孩,生活得相当的幸福。盲妻去世之后,刘廷式痛哭了一场。刘廷式当初迎娶盲女的时候,或许只是想要遵守自己的诺言,承担应有的责任。不过,两人相处多年后,已经成了水*融的亲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9:12
由于苏东坡的颂扬,刘庭式娶盲女的故事得到了广泛宣传,他为什么这样做呢?主要是以下原因:
1、个人品德
刘庭式是个有品德修养、懂得礼仪的人。在他未考中进士的时候,刘庭式曾经“议娶乡人之女”,有了婚约,但是还没有聘礼订亲。按古代的婚礼制度,这种情况并不能算订婚了。后来刘庭式考中了进士,而那个女子却因病而双目失明了。
由于女子家里以务农为生,非常贫穷,所以就不敢再向刘庭式提婚约之事,也有人劝刘庭式另娶盲女的妹妹为妻,刘庭式听后笑着答道:“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可负吾初心哉?”于是,刘庭式最终娶了盲女为妻。婚后,刘庭式和盲女十分的恩爱。在调任密州通判后,他还把盲妻接到了任所。
这说明刘庭式已诺必践,是个有品德修养的人。
2、初恋情深
刘庭式打算娶得是自己同乡的女孩子,可以说他们以前认识,在北宋男女大妨还不是那么严重的时候,他们可能有交流,说不定还是相知甚深。这样的类似初恋的感情,对于用情专一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经历。那么以后他会一直记着这些美好的回忆,不会轻易变心。
俗话说:男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女人,就会越来越随便;女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人,就会越来越挑剔。白居易因为得不到自己同乡的初恋情人,后来的生活越来越放浪,家里歌姬养了一个又一个,都是在十五六岁的样子。
3、人生志趣
在调任密州通判后,刘庭式把盲女妻子接到了任所。后来,盲女在生了几个孩子后去世。刘庭式十分悲伤,哀痛之情经年不减,一直不肯再娶。有一次,苏轼问他:“哀生于爱,爱生于色。子娶盲女,与之偕老,义也。今君爱从何生,哀从何出乎?”
刘庭式答道:庭式曰:“吾知丧吾妻而已。吾若缘色而生爱,缘爱而生哀,色衰爱弛,吾哀亦忘,则凡扬袂倚市,目挑而心招者,皆可以为妻也耶?”苏轼听了刘庭式的这番话后,深深地赞叹说:“子功名富贵人也。”刘庭式后来监太平观,老于庐山,绝粒不食,目奕奕有紫光,步上下峻坂如飞,以高寿终。
王安石有首词:“我为灵芝仙草,不为丹唇秀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志趣,有人为了美丽的容貌、窈窕的身材,也有人为了人间真情、修身养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9:13
这是一个俗套的故事,走上人生巅峰的高富帅重情重义,信守诺言,迎娶了昔日婚约一方的灰姑娘。题主的这个问题也十分好回答,因为刘廷式与他的未婚妻是按照宋代婚俗下草帖,下定帖,议下礼、下彩礼等环节一步步建立起的婚前关系。按照这个约定成俗且有法律保护的婚前合约来看,任意一方违背了约定,都要遭受巨额的财产赔偿和司法诉讼。
这并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在宋代一系列婚前交往中,存在这样一个习惯,如果男女两方不放心媒婆的介绍而决定亲自见面,当时叫做“相媳妇”,也就类似于今天的相亲,且这个环节必须在下定帖后才可以展开。如果在相媳妇时,男子并不喜欢这个女人,意图毁约,他就必须赔偿至少两匹绢。而一旦下才礼之后的男女任意一方毁约,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
宋代*的工资确实很高,但刘廷式要赔偿这笔巨额款项仍然是左支右绌,因为宋代*本身的开销也十分巨大。更何况他只是一个没有多少实权,类似于*领导班子下的低级文员。他是无法承受这笔费用的。当然,他更不想因为这次违约而对他的仕途名声造成不好的影响。这是一个积极想往上爬的小*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
以上的回答是黑化的,我们也可以按照那个故事的梗概和主流解释作一个光明的回答:刘廷式是一个君子,是一个正气凛然的好*。他的妻子虽然是一个盲人,可能长相也不出众,但好在刘廷式并不在意(或许他是个脸盲),他从小就喜欢这个青梅竹马的女邻居,他们早早就立下了山盟海誓,不论贫穷富贵,生老病死,都要不离不弃。
两种回答,大家各取所需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9:13
答案很简单:刘庭式(不是刘廷式)是个人品高洁,诚信守诺的人。他之所以在中进士之后,却迎娶了邻家盲女,是因为两人早有婚约在先。
刘庭式字得之,齐州(就是现在的山东济南)人,苏东坡任密州(山东诸城)知州时,刘庭式任通判,实际上是苏东坡的副手,刘庭式早年的这段青春往事,虽然记载于《宋史》,实际上却是借苏东坡之口流传下来的。
据《宋史》记载,刘庭式没有中进士时,曾经跟邻居议亲,商量着要娶邻家之女为妻,双方定了婚约,但是还没有来得及正式送上彩礼。
可就是这个节骨眼上,刘庭式中了进士,要知道,在哪个时候,中进士意味着从此进入了另一个社会阶层,之前是平民,之后就成了当官的。之前是被管理者,之后就是管理者了。在民间为了庆祝中进士,甚至还要立牌坊,以示光宗耀祖。
中了进士,该回乡成亲了。可是邻家定过婚约的女子却因为一次急病弄瞎了双眼,成了盲女。男方是进士及第,女方是贫病交加,女方感到自愧,先是不再提起婚约,后来又跟刘庭式说,可以娶盲女的妹妹。但是刘庭式却笑着说:"吾心已许之矣,岂可负吾初心哉。”我怎么会改变初心呢?
最终,刘庭式还是娶了这位邻家盲女,婚后,刘庭式和盲女十分恩爱。任密州通判时,他还把盲妻接到了任所。最终盲女在密州去世,刘庭式悲伤异常,一直不肯再娶。
后来苏东坡看他悲苦,于是问他:“哀生于爱,爱生于色。今君爱何从生,哀何从出乎?”悲哀生于爱恋,爱恋生于美色。现在你的爱从何来,悲哀从哪里来呢?刘庭式的回答堪称经典:“吾知丧吾妻而已。吾若缘色而生爱,缘爱而生哀,色衰爱弛,吾哀亦忘,则凡扬袂倚市,目挑而心招者,皆可以为妻也耶?”
这段话的大意是:我的悲伤是因为我知道死去的是我的结发妻子,她有眼睛是我的妻子,没有眼睛也是我的妻子啊!如果我因她容貌俊美才生爱恋之意,因为对她有爱恋之意才生哀痛之情,那么随着她年老色衰,我对她的爱恋就会越来越少,她死后我就不会哀痛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些站在大街上挥舞衣袖、用眼神挑逗男人、卖弄风流的女人,岂不是都可以娶作妻室了吗?
随后,苏东坡把这件事记了下来,甚至还写信告诉了自己的兄弟和朋友,对刘庭式大加赞许,于是刘庭式的故事就流传了下来。
总之,刘庭式之所以中进士后却迎娶了盲女,是因为刘庭式高洁的人品以及他诚实守信的品质。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9:14
有句话叫再美的爱情都熬不过岁月,再坚定的誓言都经不起考验。
无论当初的约定多么好,一旦人的地位发生改变,过去的海誓山盟都会烟消云散,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历史上也不乏坚守约定,矢志不渝的典范。宋朝的大学子刘庭式就是其中的代表,他遵守约定娶盲女为妻、对婚姻矢志不渝的故事为人称道,流传至今。
山东章丘的刘庭式是一个勤奋好学的青年,知书达礼,尊老爱幼,见到长者不是彬彬有礼,面带微笑;见到晚辈和蔼可亲,满面春风。刘庭式还喜欢助人为乐,不管是孤寡老人,还是孤儿、乞丐都接受过他的帮助。
跟那些调皮的孩子相比,刘庭式可谓是鹤立鸡群,非常耀眼。村里人对这个小伙子也是有口皆碑、赞不绝口。给他提亲的人络绎不绝,谁不想跟这样好的小伙子结为连理呢?
本来刘庭式父母不想让儿子订婚这么早,因为儿子还在攻读,怕影响了学业,也怕日后地位变了儿子不满意了,会辜负人家姑娘。但又无法抵抗源源不断的说媒大军,索性就给儿子定了亲。
这个姑娘倒也是附近数一数二的农家女子,人长得标致,品行也不错,刘庭式本人也非常满意,亲戚朋友也夸姑娘人不错,虽然没有来得及下聘礼,但也写下一纸婚约,等于彼此有了一个约定。
刘庭式订婚之后,更加努力学习,因为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他不但要争取考取功名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且要争取将来有个好工作,给未来的小家庭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争取金榜题名,出人头地。
很快就到了动身进京考试的时候,未婚妻前来给刘庭式送行,在村头两个人依依不舍,姑娘含情脉脉地说,哥哥考中了可别忘记妹妹,靠的成绩不理想了妹妹也不会嫌弃。刘庭式深情地看了姑娘一眼,坚定地点了点头,踏上了通往京城的路。
考试成绩公布了,刘庭式果然不负众望,金榜题名高中进士。
不久后,刘庭式意气风发开始了回乡的旅程。在路上他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找份好工作,让爸妈享福。当然当然也没有忘记自己深爱的姑娘,自己的未婚妻,他想回去后立马完婚,让新娘子分享成功的喜悦,过上幸福生活。
可是,回家后才知道姑娘患病成了盲女,清澈明亮的眼睛失去了光芒。
得知刘庭式金榜题名,姑娘的父母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自己的女儿已经成为盲人,肯定不能要求人家履行婚约,刘庭式的成功跟自己无关。但万万没有想到,刘庭式不在乎姑娘的眼睛,坚持履行婚约。
姑娘的父母于心不忍,就建议他娶自己的小女儿。可是刘庭式对岳父说:您老说的什么话,我是跟您大女儿订婚,怎么能够忘记初心呢?
姑娘老人见刘庭式这样执着,还能说什么呢?于是就欢天喜地给把女儿嫁给了刘庭式。
那么姑娘婚后的生活怎么样呢?四个字,非常幸福。刘庭式爱妻始终如一,无怨无悔。
多年后,妻子不幸先他去世,刘庭式非常悲痛,好多年没有再婚。刘庭式的领导苏轼劝他不要太死心眼,但刘庭式说一如夫妻百日恩,无法释怀啊。苏轼对这个下属佩服的五体投地,心说这个人真不简单。
刘庭式虽然是个古人,但他的行为对我们现代人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罢,都要有契约精神,忠于爱情,忠于事业,忠于合同。
假如大家人人都能这样诚实守信,社会风气才会和谐端正,整个民族才会向前积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