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7:1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3:02
我谈一下我的看法:
死和亡一般都是用在一起的,现代汉语经常用,属于常用语,表示一个人的生命停止了。
殁,古时候文言文用法,人死了大都用殁,在现在人的文章和说话中很难见到。
牺牲现在汉语对因为公事或者是人民死亡的同志的专用词。
剩下的几个,除了逝世是现在汉语对有特殊身份如国家领导人,如学术专家等死亡的尊称,其余的都是古代的说法,当然殉字现在也提起,但表示一种中性或者贬义的说法。
死:丧失生命。
亡:其本义是指逃跑,后来才有了死的意思。现在的死和亡都是一个意思了。
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
牺牲是指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逝世,基本上用于寿终正寝
殒,基本上死于非命这些
卒,用于疾病死、突然死亡之类的
殉,为了某种目的而牺牲生命:殉难 殉职 殉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3:03
“死”和“亡”:一般都是用在一起的,现代汉语经常用,属于常用语,表示一个人的生命停止了。
“殁":古时候文言文用法,人死了大都用殁,在现在人的文章和说话中很难见到。
"牺牲":作名词,古指祭祀或祭拜用品。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它作动词,指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如为国牺牲。
“逝世”:有去世、死亡的意思。
“殒”本义:死亡,丧身;指伐灭其国家并俘获其君主。
“卒”:捐身徇国
“殉”:为了某种目的而牺牲生命;古代用人或物陪葬。
死亡的别称
“死“的同义词很多,常见的有去世,过世,逝世,故去等。在古代,“死“的别称不但众
多,而且从中能够窥见等级观念、心理活动以及情感色彩。
崩、驾崩、大薨、山陵崩、大行、登遐、晏驾、千秋、百岁、泰山其颓。
崩:天子之死叫“崩”,“驾崩”,意思是皇帝的车驾崩坏了。
薨:诸侯或相当于诸侯的封国国君、封爵王侯、以及贵妃、公卿大臣之死称“薨“。
卒:大夫之死叫“卒”,这从西周一直到唐宋以前都是如此。唐宋以后,普通百姓死,才
敢称“卒“。
死:古时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令
原之戚:《诗·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也写作“鹡鸰”。后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钱溯耆《与缪荃孙》:“适溯耆抱令原之戚,神绪不宁,肃谢有稽,正深歉疚。”
鸰原之戚:林则徐《与叶申芗》:“闻仲勤上年因遭鸰原之戚,未肯入闱,谊笃孔怀,洵堪起敬。”
折臂之痛:曾国荃《与郭意城》:“今猝抱折臂之痛,战守之事,助我无人,是真穷且苦也。”
参考资料
余冠英.《诗经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3:02
我谈一下我的看法:
死和亡一般都是用在一起的,现代汉语经常用,属于常用语,表示一个人的生命停止了。
殁,古时候文言文用法,人死了大都用殁,在现在人的文章和说话中很难见到。
牺牲现在汉语对因为公事或者是人民死亡的同志的专用词。
剩下的几个,除了逝世是现在汉语对有特殊身份如国家领导人,如学术专家等死亡的尊称,其余的都是古代的说法,当然殉字现在也提起,但表示一种中性或者贬义的说法。
死:丧失生命。
亡:其本义是指逃跑,后来才有了死的意思。现在的死和亡都是一个意思了。
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
牺牲是指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逝世,基本上用于寿终正寝
殒,基本上死于非命这些
卒,用于疾病死、突然死亡之类的
殉,为了某种目的而牺牲生命:殉难 殉职 殉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3:03
“死”和“亡”:一般都是用在一起的,现代汉语经常用,属于常用语,表示一个人的生命停止了。
“殁":古时候文言文用法,人死了大都用殁,在现在人的文章和说话中很难见到。
"牺牲":作名词,古指祭祀或祭拜用品。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它作动词,指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如为国牺牲。
“逝世”:有去世、死亡的意思。
“殒”本义:死亡,丧身;指伐灭其国家并俘获其君主。
“卒”:捐身徇国
“殉”:为了某种目的而牺牲生命;古代用人或物陪葬。
死亡的别称
“死“的同义词很多,常见的有去世,过世,逝世,故去等。在古代,“死“的别称不但众
多,而且从中能够窥见等级观念、心理活动以及情感色彩。
崩、驾崩、大薨、山陵崩、大行、登遐、晏驾、千秋、百岁、泰山其颓。
崩:天子之死叫“崩”,“驾崩”,意思是皇帝的车驾崩坏了。
薨:诸侯或相当于诸侯的封国国君、封爵王侯、以及贵妃、公卿大臣之死称“薨“。
卒:大夫之死叫“卒”,这从西周一直到唐宋以前都是如此。唐宋以后,普通百姓死,才
敢称“卒“。
死:古时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令
原之戚:《诗·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也写作“鹡鸰”。后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钱溯耆《与缪荃孙》:“适溯耆抱令原之戚,神绪不宁,肃谢有稽,正深歉疚。”
鸰原之戚:林则徐《与叶申芗》:“闻仲勤上年因遭鸰原之戚,未肯入闱,谊笃孔怀,洵堪起敬。”
折臂之痛:曾国荃《与郭意城》:“今猝抱折臂之痛,战守之事,助我无人,是真穷且苦也。”
参考资料
余冠英.《诗经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