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7:1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2:18
en :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它认为:
1.学生是发展的人
这里首先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学习规律,掌握规律,在现实中应用规律。其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成功。要相信只要我们找到因材施教的办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天才。
2.学生是独特的人
首先,学生是完整的人,他不是学习的机器,有感情,我们应该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其次是认识差异,因材施教。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差异的表现又反映在不同方面,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转化差异,视差异为财富,因材施教,各展其长。
3.学生是独立的人
这里指:首先,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告知学生现成的结论。
正因为如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一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
三、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
(一)是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是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重视课程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是改革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四)是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是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六)是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建立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适应性。
这就是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了解了它,课改的基本精神和思想也就把握了。
四、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在这个问题里,我将给大家谈谈怎样实施新课堂的改革,主要谈以下几点:
(一)确立新理念,适应新课堂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提课程的灵魂。课程改革的成功是新教育理念实践的结果。
课程理念的转变与提升:
1.整齐划一到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创新。
2.本位的灌输到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3.从单一机械的课堂到让学生回归自然、社会实践。
4.从强调独立分科到重视全面综合。
5.从评价重选拔到评价促进师生发展。
6.从封闭保障的教学到开放交往的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从强调教师、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环境,是四个因素相互之间持续互动的动态过程。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参考资料:语文天地原创文学
That's al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2:18
学习是一种人类的活动,只要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人都是主体
协助学习:是人与人的交流,可以看成矛盾的两方,双方之间的转化与互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2:19
学习应该是自愿的,自发的主动追求知识的行为。这过程中,需要借助其他外界帮助,但主要的还是人。(老师常说的一句话:你自己不学,别人再怎么帮忙也不行)。
主动学习是学习的唯一正确之路,协作学习是学习中的一条件变快捷之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2:19
用心去体会吧
为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原因如下:1、从教育论的观点看: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是有个的、有潜能的,教学活动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的具体表现为:让学生理解及掌握的知识技能越来越多;让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感悟越来越深入,思维能力...
什么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意思是,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发生和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是最重要的,学生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那一方,是产生发展变化的一方,是处于主要、重要地位的一方。教师虽然看似主导着课堂的进程,但是教师只是在为学生头脑中的变化创造条件,不管是讲授还是展...
学生的主体是什么意思?以学生为主体有什么表现?
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发现者、探索者,是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学生主体作用(subjective function of student)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发现者、探索者,是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2、学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主体.是个性...
如何理解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课程标准讲“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行为人就是主体,学生当然是学习的主体。有一句话课程标准里面没说,因为怕说了以后引起糊涂。其实教师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一个是学习的主体,一个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体”里的“主体”,应该是指在语文学习中认识...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多种感官协同作用的过程,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这种互动是有非常好的效果的。利用教具、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不仅眼看、手动、口讲、脑想,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活动中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三、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求知的欲望,大胆让学生给学生上课,...
这样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里指:首先,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告知学生现成的结论。正因为如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一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三是关注学生...
如何理解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经验的获得,还是智力、能力的发展,教师都既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既不能把知识生...
怎样理解以学生为主体
1、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基础性;教师为引导的特征:情感性、启发性、促进性、反馈性。2、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独立性的核心是思维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教师为引导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当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怎么理解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育中的一种理念,意思是将学生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让教育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权利和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有序地成长。具体说来,以学生为本,就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学习主体,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就...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含义是?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主体性。现代教学理论则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主要的辅导者,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认识活动是主要的。教师的任务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从唯物辩证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