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都说精神不佳,需要鸡汤怎么回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9: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5:37
对于现在力不从心、对于未来无法把握,时常处在一种迷茫、伤感、需要帮助的状态下。“心灵鸡汤”中那些看上去充满智慧和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的文字恰好符合了他们的心理期待。
心理学上有一个“巴纳姆效应”,指的是在人格的成长中,每个人都很相信一些关于自我的笼统模糊的描述。这种效应的解读实际上就是我们特别相信一些主观的判断,所以当一篇美文、一个思想跳出的时候,它上面的一句话正符合我的生存状态或者我的一个特质,那这个时候对这篇文章就会产生一种共鸣、一种亲历的感觉。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被带着走”的感觉。“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曾经,网上一度出现了大量“反心灵鸡汤”的段子,因呼吁正视人生现实而引发网友的疯狂转发。这些“反鸡汤”段子以“心灵鸡汤”为灵感来源,却和“心灵鸡汤”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用最直白的方式告诉你:人生需要拆穿,“鸡汤”需要变个味,需要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人生中最大的悲哀就是每天看‘鸡汤’文,每天给自己打气,然后再看‘鸡汤’文,再打气。”不可否认,每个时代都需要“心灵鸡汤”,“心灵鸡汤”的流行有很多种原因,但是它在当下个体精神生活中的凸显优势,不仅照射出社会转型时期年轻一代的时代焦虑与精神空乏,也与公共生活和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有莫大关系。不管最畅销的杂志,还是微信的朋友圈,“心灵鸡汤”比比皆是,以至于思想、哲学、文学的东西,都要“鸡汤”化才能广泛传播。如何在时下“鸡汤式”精神文化传播过程中多撒一点人文佐料,让人在阅读中沉淀一份思考、获得一份心灵的归属与精神的动力,显然是让朋友圈回归最初纯净应面临的命题。归根到底,“朋友圈鸡汤”只是人们可选择的一种精神表达、沟通的方式,在纷繁芜杂的人生思考面前,每个个体都应永远保持一份清醒、一份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