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0:31
共8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9:34
01 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所以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差一天。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0:52
细说起来,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历史更为悠久,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中就有这样的描述: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而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主要是从清朝开始的, 有一种说法是:清朝皇帝为了节省开支,在腊月二十三祭祀火神的同时也祭祀灶神,民间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形成了新的风俗。
还有一句流传很久的俗语: “官三民四船五”。
说的是在古代过小年的时间,官宦之家腊月二十三,寻常百姓腊月二十四,水上船家腊月二十五,而北方受到“官三”影响较大,渐渐调整了小年的时间安排。
越往南 小年时间越晚
小编翻阅了几本日历,发现日历上面都是将腊月二十三标注为“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只是南方民间的一种习俗。
究竟为什么南北方的小年差一天呢?对于这件事,民间有种说法:小年从清代起有了“官三民四船五”的区别,也就是说,当时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据说,小年原本就是在腊月二十四,但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一向节俭的雍正皇帝在腊月二十三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之后王族、贝勒纷纷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由于北方长期是*中心,受官方影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中心, 小年便依然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越往南边,过小年的时间越晚,到了广东一带,老百姓甚至是把三十儿晚上当做小年来过的。”北京民俗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朱羿说,虽然南北方过小年的时间不一致,但风俗习惯还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比如说,南北方都会在小年这天祭灶王,这也是过年期间最重要的仪式之一。民俗传说中认为,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灶王爷要上天汇报这家人的善恶,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为了让灶王上天多说好话,所以要在灶王上天这天祭拜,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为了让灶王少告状,还要用糖瓜把灶王的嘴黏上。所以,就有了“二十三,糖瓜粘”的说法。只不过,糖瓜这类食品在北方比较常见,南方由于气候的原因,可能不利于糖瓜的保存,所以南方人吃得少一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2:27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南方小年之所以和北方不是同一天,是因为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俗语,在过去北方地处*中心,所以受官气影响较重,于是就将小年定为腊月二十三,而南方还是遵循腊月二十四的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6:26
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所以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差一天。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8:51
古时候的说法是清朝皇帝在腊月23就会祭拜天神,为了避免重复,就把小年提前了。但是老百姓还是24去祭拜天神。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21:32
因为清朝宫廷把小年定为腊月23,实际上在清朝以前南方和北方的小年都是腊月24,清朝建立以后宫廷里有腊月二十三祭天的习俗。所以这个惯例逐渐流传到了北方民间,于是北方地区过小年就改为腊月二十三。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0:30
日历上,通常将腊月廿三和廿四都标注为小年,原因是南北方的小年相差一天,廿三是北方人民的小年,南方人的小年则是腊月廿四。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3:45
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却是腊月二十四。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在以前当官的要祭拜灶王在二十三,所以民间就只能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