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大事年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7:5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9:35
汉武帝大事年表
夏历 公历 武帝年龄 大 事
景帝前元年156(公元前) 1岁 七月,生于猗兰殿。
前四年 159(公元前) 4岁 立为胶东王。
前七年 150(公元前) 7岁 立为皇太子。
后三年 141(公元前) 16岁 正月,即皇位,是为武帝。
武帝建元元年140(公元前) 17岁 1.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献「天人三策」。
2.行三铢钱。
3. 免丞相卫绾,以窦婴为相,田蚡为太尉,赵绾为御史大夫。
二年 139(公元前) 18岁 1.窦太皇太后厌儒干政,赵绾下狱自杀,窦婴、田蚡免官。
2.纳卫子夫为夫人,升卫青为太中大夫。
3.初置茂陵邑。
三年 138(公元前) 19岁 1.代王登、长沙王发、中山王胜、洛川王明来朝。
2.闽越攻东瓯,遣使发兵救之,徙东瓯人于江淮间。
3.张骞初使西域。
4.建上林苑。
五年 136(公元前) 21岁 1.罢三铢钱,行新铸半两钱。
2.置五经博士。
六年 135(公元前) 22岁 1.窦太皇太后5月逝世。
2.罢丞相许昌,以舅田蚡为丞相。
3.闽越王郢击南越,遣将攻之,未至,越人杀郢降。
元光元年 134(公元前) 23岁 1.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2.诏举贤良、文学,亲策之。
二年 133(公元前) 24岁 汉伏兵马邑,诱击匈奴,断绝与匈奴和亲。
三年 132(公元前) 25岁 黄河于淮阳缺口,发卒10万塞之,无功 。
四年 131(公元前) 26岁 杀前丞相窦婴,田蚡病死,以薜泽为丞相。
五年 130(公元前) 27岁 1.使唐蒙通夜郎,置犍为郡,使司马相如通邛笮。
2.置一都尉,属蜀郡。
3.陈皇后以巫蛊罪被废居长门宫。
4.以张汤为太中大夫与中大夫赵禹共订律令。
六年 129(公元前) 28岁 1.始税商贾车船,令出算。
2.开漕渠。
3.匈奴扰上谷,遣卫青、李广、公孙敖、公孙贺等击之,唯卫青胜,封关内侯。
元朔元年 128(公元前) 29岁 1.定二千石不举孝廉罪法。
2.匈奴入渔阳、雁门等地,遣卫青、李息分道还击,卫青胜。再用「飞将军」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数年不犯右北平。
3.卫夫人生皇子据,被立为皇后。
4.置苍海郡。
二年 127(公元前) 30岁 1.颁「推恩令」削藩国势力。
2.匈奴入上谷、渔阳,遣卫青、李息等击之,收复河南之地,置朔方郡。
三年 126(公元前) 31岁 1.罢苍海郡、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专营朔方城。
2.张骞自大月氏还,拜为太中大夫。
五年 124(公元前) 33岁 1.薜泽免相,以公孙弘为相,封平津侯。
2.遣卫青等击匈奴右贤王,大胜,拜卫青为大将军。
3.置博士弟子50人,免除其赋役。
六年 123(公元前) 34岁 遣卫青统六将两次出定襄击匈奴,斩俘万余人,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张骞为博望侯。
元狩元年 122(公元前) 35岁 1.淮南王安、衡山王赐反,事泄自杀,受牵连者死数万人。
2.张骞遣使寻求身毒国,重开西南夷。
3.立刘据为皇太子。
二年 121(公元前) 36岁 1.丞相公孙弘死,以李蔡为丞相。
2.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匈奴,俘浑邪王太子得休屠王祭天金人。
3.霍去病、公孙敖分道出北地,张骞、李广分道出右北平,击匈奴。霍去病越居延,至祁连山,大捷,夺取河西之地。
4.匈奴浑邪王降,设五属国。
三年 120(公元前) 37岁 1.作昆明池教习水战。
2.始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四年 197(公元前) 38岁 1.造皮币、「白金」,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
2.管盐铁、算缗钱。
3.遣卫青、霍去病击匈奴,漠北大决战,从此「漠南无王庭」,加卫青、霍去病大司马衔。
4.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五年 118(公元前) 39岁 1.罢三铢钱,铸五铢钱,汉币制始定。
2.丞相李蔡自杀,以庄青翟为相。
六年 117(公元前) 40岁 1.使杨可主持告缗。
2.遣使巡行郡国,查盗铸金钱者,并检举兼并之徒及为吏有罪者。
3.霍去病死,葬茂陵旁,墓像祁连山。
元鼎二年 115(公元前) 42岁 1.御史大夫张汤自杀,丞相庄青翟下狱自杀,以赵周为相。
2.起柏梁台,以铜作承露磐。
3.以孔仅为大农令,桑弘羊为大农丞,置均输通货物。
4.废「白金」,统一在上林苑三官铸钱。
5.张骞使乌孙还。
6.设酒泉、武威郡。
7.求汗血马。
三年 114(公元前) 43岁 初定年号,以2年前于汾阴出宝鼎之年(116(公元前))为元鼎元年,再追订即位次年为建元元年,从此中国历史始用皇帝年号纪年。
四年 113(公元前) 44岁 1.始巡郡国,至荥阳而还。
2.遣使谕南越王内属,比内诸侯王。
五年 112(公元前) 45岁 1.南越吕嘉反,遣路博德、杨仆等征讨。
2.酌金案,夺列侯爵160人,丞相赵周自杀,以石庆为相。
六年 111(公元前) 46岁 1.平南越,置9郡。
2.平西南夷,置5郡。
3.东越王余善反,遣将击之。
4.分酒泉、武威,置张掖、敦煌2郡。
5.穿六辅渠。
元封元年 110(公元前) 47岁 1.率18万骑北巡,遣使谕告匈奴单于臣服。
2.东越人杀余善降,诏悉迁其民于江淮。
3.封禅泰山,下诏改元,以十月为元封元年。
4.置平准,赐桑弘羊爵左庶长,为治粟都尉,领大农令,掌盐铁,主均输与平准。
二年 109(公元前) 48岁 1.发卒数万塞瓠子河缺堤,令群臣自将军以下皆负薪,终填黄河缺口。
2.遣荀彘、杨仆水陆两路征伐朝鲜。
3.滇王降,赐滇王印,以其地为益州郡。
三年 108(公元前) 49岁 1.遣将军赵破奴俘楼兰王,破车师。
2.朝鲜降,设4郡。
五年 106(公元前) 51岁 1.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死,墓像卢山。
2.初置部剌史,巡察郡国。
六年 105(公元前) 52岁 汉乌和亲,细君远嫁乌孙。
太初元年 104(公元前) 53岁 1.定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改元太初。
2.筑受降城于塞外。
3.遣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苑。
二年 103(公元前) 54岁 1.丞相石庆卒,以公孙贺为相。
2.李广利攻宛失利,遣使截退兵于玉门。
3.赵破奴没于匈奴。
三年 102(公元前) 55岁 李广利再征大宛。
四年 101(公元前) 56岁 李广利伐大宛胜还,自敦煌筑亭至盐泽,于轮台渠犁置卒屯田,供出使西域使者之用。
天汉元年 100(公元前) 57岁 遣苏武等出使匈奴。
二年 99(公元前) 58岁 1.遣李广利击匈奴于天山,胜还。
2.李陵降匈奴。
3.作「沉命法」。
四年 97(公元前) 60岁 1.遣李广利等击匈奴,战不利,引归。
2.族诛李陵家。
太始元年 96(公元前) 61岁 徙郡国吏民豪杰于茂陵。
二年 95(公元前) 62岁 赵国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成白渠。
三年 94(公元前) 63岁 钩弋夫人生子弗陵。
征和元年 92(公元前) 65岁 大搜上林苑、长安城,巫蛊始起。
二年 91(公元前) 66岁 1.族诛丞相公孙贺,以刘屈牦为相。
2.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卫皇后自杀。
三年 90(公元前) 67岁 1.丞相刘屈牦因与贰师将军李广利谋立昌邑王为帝,下狱腰斩。
2.匈奴入五原酒泉,遣李广利击之,李广利率7万众降匈奴。
3.田千秋讼太子冤,族灭江充,建思子宫,为归来望思台于湖县。
四年 89(公元前) 68岁 1.纳田千秋之议,悉罢诸方士求神仙事。
2.以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
3.下轮台罪己诏。
4.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广「代田法」。
后元元年 88(公元前) 69岁 1.金日磾擒马何罗,平宫变。
2.*死钩弋夫人。
二年 87(公元前) 70岁 1.立刘弗陵为太子,托孤于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等。
2.二月,崩于五柞宫,葬茂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9:35
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1105783971_hanwudadi/196.shtml
一代英主 汉武大帝
时来运转做太子
武帝出生于公元前156年,父亲是汉景帝刘启,他出生那年碰巧是景帝登基之年,所以他一出生就已经是皇子了。武帝的母亲是王美人,美人是嫔妃的一种等级。传说在武帝母亲怀孕时梦见了太阳钻入怀中,汉景帝听说很高兴,认为是个吉利的梦,预示着小孩子将来会有大作为。但因为母亲不是皇后,按照规定不能继承皇位,不过,汉武帝刘彻时来运转,最终如愿登上了皇位。
初登皇位 改革受阻
公元前140年,16岁的汉武帝正式登上了皇位,他雄心勃勃地想将文景之治继续下去,但在初期却遇到了阻力。主要来自当时的太皇太后窦氏,即武帝的爷爷汉文帝的皇后。那时她做太后已经有了四十年,本家族在朝廷的势力很庞大。按照规定,分封的一些王侯都要到各自的封地去,但窦氏的亲属们都不愿意到那些边远的地方去,他们留在京城互相勾结,违法乱纪的事经常发生。窦氏提倡汉朝初年很盛行的黄老思想,即远古的黄帝和近世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这在汉初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促成了"文景之治"盛世景象的出现。但到了武帝时期,因为分封的诸侯王们对抗*,所以迫切要求加强*的权力来扼制地方势力,由此形成了武帝和窦氏太皇太后的思想分歧。
加强*集权
为了加强*集权,汉武帝做了很多工作。当时的丞相负责管理文武百官,实权很大,皇帝有时还不如丞相的权力大。武帝即位后,利用原来做丞相的都是开国功臣,基本上都已经年老或者去世,武帝让众多的儒生代替元老们,掌握国家政权。公元前124年,武帝便让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来做丞相,这样就改变了以前总是由贵族来做丞相的惯例。
不通过战争削藩而达到目的,被公认为汉武帝*成功的典型实例——就是颁布了《推恩令》。在高祖刘邦时期,曾经封了很多刘姓的王,叫做同姓王,但后来这些同姓王的后裔横行乡里、对抗*。为了彻底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武帝就颁布了这项命令,内容主要是: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长子继承以外,还可以用"推恩"(也就是广布恩惠,让更多的人来享受特权)的形式把其他的儿子在本侯国内分封。新的侯国就脱离原来王国的*,地域独立,而且*权力也基本被剥夺,受当地郡县官吏的管辖。这样,就使原来独立的地方王国自动地将权力上交给了国家。此后,地方的王与侯仅仅享受物质上的特权,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税,没有了以前的*特权。
为了进一步加强君主权力,武帝还用派刺史的方式对地方的豪强、官吏进行监督。公元前106年,武帝将全国分成了十三个监察区,每个区叫做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的刺史叫做司隶校尉,其他十二个州都叫刺史。刺史在六个方面对地方进行监督和问责,即"以六条问事":一是豪强占田超过了*数量,而且恃强凌弱;二是郡守不遵守诏书、法令,欺压百姓、横行地方、贪污*;三是郡守审判案件不体恤百姓、草菅人命、随意赏罚,被百姓所嫉恨;四是选拔任命官吏不公平、排斥贤能之人、任用小人做官;五是郡守的子弟们仗势欺人,郡守也为子弟向下属求情,使下属枉法办事;六是郡守不忠于皇帝,而是和地方的豪强们勾结,搞权钱交易,损害国家利益。
为了更多地选拔人才,武帝还下诏命令全国官吏向*推荐人才,当时叫做"贤良方正"。有名的董仲舒就是在这次推荐考试中得了第一名。武帝召见他,探询治国的良策。董仲舒便将自己的一整套经过发展的儒家治国思想说给武帝听,武帝非常赞赏。
公元前135年,窦氏去世。时机终于来了,武帝马上将窦氏的人一律罢免。武帝的治国思想顺利地在全国推广,加强了*集权,有力的扼制了地方的豪强势力。
勘定边患,北击匈奴,开疆拓域
此后,汉武帝开始勘定边患、拓展疆域,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汉帝国。这件大功业,对中国的历史意义重大。
首先是南收两越。东越、南越是古代百越族的生活区。汉武帝时有南越、闽越和东海三个王国,都接受汉的封号。汉武帝时,朝鲜半岛中、北部也归入汉帝国疆域,汉朝影响东达日本,西通南夷。西南夷乃今川南、贵州、云南及甘肃边地,汉武帝派司马相如率使谕抚,后来相继都可行使直接统治。
再是通西域。为配合抗击匈奴,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创了“丝绸之路”。秦朝西不过临洮,汉疆域扩展到西域,势力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脉西部诸山的总称),直抵中亚以西。
北逐匈奴。北方匈奴一直是秦汉时代最大的边患。汉武帝即位后,经过长期谋划和准备,逐渐改“和亲”为大规模自卫反击,直至军事惩罚的战略策略。在完成了*集权以后,派卫青等四路大军大规模出击,卫青一路取胜,打到龙城(今蒙古国境内)。后又派霍去病率万骑第五次大规模出击,在祁连山大获全胜。卫青、霍去病还各率五万骑兵第六次出击,深入漠北,直抵今俄境贝加尔湖,惩罚性打击了北方强敌。此后,匈奴无力南下。
汉武帝勘定边患,开拓疆域,被史学家们誉为“有功于吾国最大者”,汉代已形成明确的国家概念,汉武帝时已有汉统一的《舆地图》,这个地域统一的概念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后世,还使中华文化植被四方。
公元前87年,武帝病重,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任命了几个辅佐大臣后,他很快便去世了。汉武帝是汉朝诸帝中生命力最强、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汉武帝的陵墓为茂陵,在西安附近。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是秦始皇,一是汉武帝。秦始皇结束了周代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集权大一统的帝国。但是这个帝国缺乏统治经验。虽然秦始皇是一位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人物,开创了中华第一帝国。但这个帝国的寿命却过于短暂,只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
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中的第二帝国。这个帝国创生于农民起义。其创业君主刘邦是一个出
身草莽行迹近乎无赖与游侠(*领袖)之间的边缘人物。由于一种*和阶级的包容性,他的集团具有较为宽泛的社会基础,乘*纷争之际,终于取得全国政权。�
但这个新皇朝几乎不具有法理和意识形态的任何正统性。因此这个帝国在开创之初就陷入了极端不稳定之中。自高帝、吕后至文景的五十年间,内部变乱不断。外部则匈奴交侵,社会深隐危机之中。直到汉武帝登基,这位班固称之为“雄才大略”的人物,才为这个皇朝开辟了崭新的局面。�
汉武帝塑造主流*意识形态,规划制度,招揽人才,改革内政,建立币制与财政,决战匈奴,拓展外交,不仅重新奠定了汉帝国的制度基础,而且其宏谋远虑为此后直到清皇朝两千年间的中国君主立宪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当稳定而成熟的模型和范式。�
然而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彩和主观偏见。�
班固的《汉书·武帝纪赞》试图纠《史记》之弊,其论汉武曰:�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对汉武帝的雄材伟略基本给以肯定。但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则指出其仍有偏颇:“专赞武帝之文事,而武功则不置一词。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论汉武帝,则纯从理学道德史观的角度出发,谓:�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资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爱忠直之言却恶人欺蔽。好赏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清吴裕垂《历朝史案》,则指出:�
“宋人竭中国之财力,纳币赂寇,偷安旦夕;致使生民左袒,肝脑涂地。退而渡江航海,竟以议和误国。则武帝所为,又岂宋人所能议乎?”�
这个问题问得不错。�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设计制订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的*和经济轴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屏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
古今之论汉武帝者,惟清人吴裕垂特具卓识。其论略曰:�
“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
武帝生平,虽不无过举,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始尚文学以收士心,继尚武功以开边城,而犹以为未足牢笼一世。于是用鸡卜于越祠,收金人于休屠,得神马于渥洼,取天马于大宛, 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宝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设教也。�
至于泛舟海上,其意有五,而求仙不与焉。盖舢舻千里,往来海岛,楼船戈船,教习水战,扬帆而北,慑屐朝鲜,一也。扬帆而南,威振闽越,二也。朝鲜降,则匈奴之左臂自断,三也。闽越平,则南越之东陲自定,四也。且西域既通,南收滇国,北报乌孙,扩地数千里,而东则限于巨壑,欲跨海外而有之,不求蓬莱,将焉取之辽东使方士求仙,一犹西使博望凿空之意耳。既肆其西封,又欲肆其东封,五也。惟方士不能得其要领如博望,故屡事尊宠,而不授以将相之权,又屡假不验以诛之。人谓武帝为方士所欺,而不知方士亦为武帝所欺也!”�
汉武帝是一个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功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规模宏远的君主。他是一个宏扬学术崇尚知识的贤君,也是一个知过能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
武帝元朔元年的诏书说:�
“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
元朔六年诏书又说:�
“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
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变。他始终认为,只要情况变了,*也要变,“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 �
元光三年,董仲舒上策论三篇,史称“天人三策”。武帝亲自召问之曰:�
“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或夭或寿,或仁或鄙,习闻共号,未烛厥理。伊欲风流而令行,则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修何饬而膏露降,百谷丰登……德泽洋溢,施平方外,延及群生?”�
〔大意是:夏商周三代受命的根据何在?天地之间的灾异为什么而发生?人寿的长短、人性的善恶是根源何在?如何教理?怎样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政事祥和、五谷丰登,使天下百姓都生活得快乐幸福?〕�
他所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具有本体性战略性的大问题,充分表明其视野之广阔。他要求作为哲学家的董仲舒不要就事论事地回答,而要讲出“大道之要、至论之广。”这说明他对如何治理国家考虑得很远很深。他所探索思考的不是一时应变之权宜,而是系统的历史哲学和*哲学。他晚年曾对卫青说:�
“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他认为他所从事的“内兴功利,外事四夷”*,都是出于创立制度、为后世留下样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考虑。他承认自己的*会扰民(“劳民”);他并不希望他的后代效法他的扰民*,他告诚后代必须警惕而避免重蹈秦朝速亡的覆辙。�
翦伯赞描述汉武帝云:�”
“说到汉武帝,会令人想到他是生长得怎样一副严肃的面孔?实际上,汉武帝是一位较活泼、较天真、重感情的人物。他除了喜欢穷兵黜武以外,还喜欢游历,喜欢音乐,喜欢文学,喜欢神仙。�
汉武帝,是军队最英明的统帅,又是海上最经常的游客,皇家乐队最初的创立人,文学家最亲切的朋友,方士们最忠实的信使,特别是他的李夫人最好的丈夫。他决不是除了好战以外,一无所知的一个莽汉。”�
我认为,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斗争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才艺。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尔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汉武帝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
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
他的诞生据说伴随着母亲梦见红日人怀,他的曾祖父刘邦托梦为他命名为“彘”(野猪)——而他的父亲则解释此字谐音于“智”,为他改名为“彻”,透彻,并赐号曰“通”;而他也的确是一位智圆行方、通彻无比的传奇男子。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真正的太阳之皇、圣武大帝。�
他的*在他的时代导致了巨大的变革,因而也引起巨大的冲突,巨大的争论,使他成为一位备受争议以至误解的人物。而他生平中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他不幸地阉割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最有天才也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而这个人原来是最能理解他同时崇爱他的。结果此人由于恨而用笔来惩罚他;使他身处的这一伟大时代和他的生平成为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时代。而汉武帝则从此成为最被误解的一位谜一般的君王。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1)
� 〔何按:汉朝之得名,旧以为源自“汉水”或“汉中”,非也。刘邦始封“汉中王”,初不欲就国。有进言曰:“汉水上应天汉。汉中,据有形胜,进可攻退可守,秦以之有天下。”刘邦乃就汉中王。取天下后,国号称“汉”。汉者,天汉,银河之古称也。武帝年号有
“天汉”,盖以苦旱连年,欲“天汉”降雨,故名之。故汉民族之名,语源实来自“天汉”。〕��
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甲申),太子刘启32岁。�
夏6月,文帝病甚,托孤周亚夫、卫绾。以中尉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嘱太子:“若有缓急,可用周亚夫为将。〕�
乙亥,孝文皇帝崩。民出临三日,葬霸陵。�
丁未,太子启即皇帝位,是为景帝。�
尊母窦皇后为皇太后,立太子妃薄氏为皇后。�
〔《史记·外戚世家》:“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景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关于窦太后。窦太后,赵国清河人,《史记》《汉书》不传其名。“索隐”引皇甫谧云“名猗房”。�
窦氏在惠帝时以良家子被选入宫侍皇太后。汉初时,国家经济不富裕,宫室开支很大。吕太后决定将部分宫人赏赐给诸侯王;每位诸侯王五个。�
窦氏也在列。她请托负责这次派遣工作的*,将她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人员之中,因为她是赵国人。�
但那位负责人把窦姬托付的事给忘了,将窦姬的名册错放在去代国的人员中。这些名册都已经过吕太后的审批。无法更改。�
当时的代王是高祖薄姬的儿子刘恒,后来的孝文帝。�
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窦姬给刘恒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景帝刘启。�
刘恒做皇帝之后,窦姬成为皇后。�
刘启即位是为景帝,窦皇后成为皇太后。�
封太后弟窦广国为章武侯。户11,869。太后兄窦长君(已死)子彭祖为南皮侯,户6,460。�
〔何按:西汉初叶,功臣(列侯)、外戚及刘姓诸王鼎足而立构成统治阶层的三大集团,皇帝亦受制之。�
同时,在社会中,在统治阶层与被统治的“小人”之间,出现了一个新的边缘阶层,即“游士(游学之士)。游士有文化知识特异才能而无财产及社会地位,往往寄食贵族阶层,成为其荫户为“客”。游士在战国争霸角逐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从事战略和政略设计、意识形态组织、*操纵。在始皇时代游士也已形成一种重要的*边缘力量,可主导*威胁于政权,因而被秦始皇所压制(即“焚书坑儒”)。结果这一边缘*势力,在刘邦起义和夺取政权及新制度构建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如韩信、陈平、叔孙通、陆贾之辈)。这一游士阶层,所操学术则颇不同,有黄老之学,有儒学,有方术之士,亦有习法术者。�
贾谊、晁错正是汉初之际这个边缘层中的*代表人物。〕�
〔《贾生列传》:“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廿余年,天下和治,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何按:贾谊是汉初之*改革家,然其学术来源于李斯(曾从学于李斯)。贾谊早夭,其志未酬,而晁错则是贾谊之同道,在*上继承了贾谊的事业。汉武帝一朝之更制改化,其源实本于文景两代贾、晁始倡之新政试验。〕�
〔刘邦是个实用主义者。轻视书本知识,不喜欢甚至是不尊重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儒士。�
刘邦曾在儒冠小解,以示他对读书人的轻视。刘邦能成为气势恢宏的大汉朝开国皇帝,两个出身儒家的思想家,给了刘邦鼎力之助。一个是陆贾,一个是叔孙通。�
陆贾是位理性主义的儒家思想家。陆贾早就是刘邦的追随者,然而刘邦并没有重用他,经常拿他开心,天下初定,尉佗平定南越后,自封为王,意在割据。刘邦就派陆贾前往,授佗南越王印,陆贾的辩才使尉佗叹服,甘愿称臣。刘邦封陆贾太中大夫。�
陆贾见刘邦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治国方略,便经常在刘邦面前称赞和引用《诗经》、《尚书》。�
刘邦说:“我坐在马背上能打下天下,靠背诵《诗》、《书》行吗”?陆贾反诘道:“可以坐在马背上得天下,但可以坐在马背上治天下吗?”�
陆贾将中国历代治国成败的经验教训,分析给刘邦听。陆贾说,商汤和周武王都是靠文武并用,才使天下得以长治久安。而吴王夫差、智伯都是崇尚武力而灭亡的。如果秦王朝能在一统天下之后,施行仁义,仿效先圣治理国家。陛下,你能得到天下吗?�
他也觉得陆贾说得有道理。于是,就说,陆贾,你就给我写几篇文章,帮我分析分析秦王失天下和我得天下的原因,跟我谈历史上治国成败的经验和教训。�
陆贾总共写了12篇文章。合订成书,名叫《新语》。《新语》实际上代表了汉初治国的大政方略。�
《新语》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过度使用刑罚、傲慢自大以及奢侈无度。陆贾一方面尽力地说明汉朝如何避免必然的消亡,另一方面也旁敲侧击地大谈灾异现象和其显示的警戒意义。他更强调一个能长治久安的国家必须要注重儒家的伦理道德。几十年之后,贾谊在其《过秦论》指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汉初另一位重要思想家是使汉朝*确定统治格局、编订朝廷礼仪的叔孙通。重新整合
而正式使用。中国的朝廷礼仪成为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叔孙通,秦始皇时的儒经博士。秦二世逃出秦宫,投奔早已兴起于山东义军,最后投靠到刘邦的麾下。在投靠刘邦之先,许多儒士都不喜欢他,说他只会讨好拍马,见风使舵,品德低下等。他发现刘邦不喜欢儒服后,他穿上楚制短衣。�
叔孙通跟刘邦说:“知识分子都是文弱书生,打天下的时候用不上他们,但是天下取得之后,治天下时,他们还是有用的。”刘邦未置可否。古代五帝不同乐,三王不同礼。礼总是根据不同时代的人的要求而制定的礼乐制度。因为时代不同啊!我愿意吸取古代礼制和秦朝礼仪中有益的成份,再结合当今现状制定汉代礼制。刘邦说:“你去试试看。但原则是要简单明了,便于把握,利于适用。”�
叔孙通找了32个鲁生。练习起朝廷上应该用的各种礼仪。刘邦检阅过之后,觉得并不像担心的那么难,就要求群臣随着学习。�
高祖七年十月。汉朝沿袭历史上的纪年方法,仍是以十月为岁首。每年十月都是大汉帝国庆典之时,公元前200年,刘邦要求使用汉家朝仪。整个过程由御史大夫主持,隆重而有秩序。整个过庄严肃穆。�
朝仪结束之后,高祖刘邦很兴奋。感叹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原来也是很威风的。”于是,高祖任命叔孙通为奉常(景帝中六年,更名为太常),主持国家的宗庙礼仪。同时,赐他五百金。任命叔孙通弟子们全部为“郎”。他使汉代开始以礼治国,即以文治国。司马迁评价叔孙通说:“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
汉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乙酉),刘彻诞生。�
7月7日景帝王夫人称言梦红日入怀,生刘彻于长安未央宫猗兰殿,乳名阿彘。后更名“彻”,字“通”。�
〔母王美人,共生三女一男。男即刘彘,后易名为“彻”。(《释名》:“彻,达也。”达,即通也。通达智慧,故名为“彻”。)汉制,美人俸比二千石。景帝共生男13子,彘为第9子。或言为第10子。时年,景帝32岁。〕�
4月,孝文薄太后崩。立皇子刘德为河间王。�
5月,实行薄赋*,复民田半租,三十税一。�
匈奴入代边,劫掠而去。遣御史大夫陶青至代下与匈奴议和亲事。�
以太中大夫周仁为郎中令,张凯为廷尉,楚元王子平陆侯刘礼为宗正,以中大夫晁错为左内史,申屠嘉为丞相。�
〔班固《百官志》:“太中大夫,掌论议,无员,多至数十人。秩比千石。属郎中令。中大夫掌论议,属郎中令,其位在大中大夫之下,谏大夫之上。后武帝拨擢中大夫,更名曰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比千石如故。(此元狩五年事。)〕�
诏减笞刑。�
〔文帝时以笞刑代肉刑,(废除刖足剜目等残肢之刑)。本年又减少笞刑数,五百者减三百,三百者减二百。〕��
前二年(B155,丙戍),2岁。�
冬10月,梁王刘武来朝。�
3月,立皇子刘德为河间王,刘阏为临江王,刘余为淮阳王,刘非为汝南王,刘彭祖为广川王,刘发为长沙王。�
4月,文帝母、太皇太后薄氏崩。�
令天下男子年20始傅(登籍征役)。(旧法依秦律,傅年为17)。(傅是一种户籍登记制。男子成丁登记曰“傅”,从此开始为国家服役。至五十六岁始免。秦简《编年记》,年十七傅,六十免。二十始傅,宽民*也。)�
〔何按:傅者,夫也,父也。成丁曰夫,成年可为人父曰父。傅,夫,父字通。秦制男17而成丁,至此改之。男子成丁曰“夫”,未婚曰“匹夫”,已婚有子曰“父”。君子成丁曰士。士者,什长也。什长世袭。成丁有仪礼,曰“冠”。〕�
6月,丞相申屠嘉卒。�
8月,以御史大夫陶青为丞相。?/ca>
参考资料: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1105783971_hanwudadi/196.s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9:35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1)
� 〔何按:汉朝之得名,旧以为源自“汉水”或“汉中”,非也。刘邦始封“汉中王”,初不欲就国。有进言曰:“汉水上应天汉。汉中,据有形胜,进可攻退可守,秦以之有天下。”刘邦乃就汉中王。取天下后,国号称“汉”。汉者,天汉,银河之古称也。武帝年号有
“天汉”,盖以苦旱连年,欲“天汉”降雨,故名之。故汉民族之名,语源实来自“天汉”。〕��
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甲申),太子刘启32岁。�
夏6月,文帝病甚,托孤周亚夫、卫绾。以中尉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嘱太子:“若有缓急,可用周亚夫为将。〕�
乙亥,孝文皇帝崩。民出临三日,葬霸陵。�
丁未,太子启即皇帝位,是为景帝。�
尊母窦皇后为皇太后,立太子妃薄氏为皇后。�
〔《史记·外戚世家》:“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景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关于窦太后。窦太后,赵国清河人,《史记》《汉书》不传其名。“索隐”引皇甫谧云“名猗房”。�
窦氏在惠帝时以良家子被选入宫侍皇太后。汉初时,国家经济不富裕,宫室开支很大。吕太后决定将部分宫人赏赐给诸侯王;每位诸侯王五个。�
窦氏也在列。她请托负责这次派遣工作的*,将她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人员之中,因为她是赵国人。�
但那位负责人把窦姬托付的事给忘了,将窦姬的名册错放在去代国的人员中。这些名册都已经过吕太后的审批。无法更改。�
当时的代王是高祖薄姬的儿子刘恒,后来的孝文帝。�
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窦姬给刘恒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景帝刘启。�
刘恒做皇帝之后,窦姬成为皇后。�
刘启即位是为景帝,窦皇后成为皇太后。�
封太后弟窦广国为章武侯。户11,869。太后兄窦长君(已死)子彭祖为南皮侯,户6,460。�
〔何按:西汉初叶,功臣(列侯)、外戚及刘姓诸王鼎足而立构成统治阶层的三大集团,皇帝亦受制之。�
同时,在社会中,在统治阶层与被统治的“小人”之间,出现了一个新的边缘阶层,即“游士(游学之士)。游士有文化知识特异才能而无财产及社会地位,往往寄食贵族阶层,成为其荫户为“客”。游士在战国争霸角逐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从事战略和政略设计、意识形态组织、*操纵。在始皇时代游士也已形成一种重要的*边缘力量,可主导*威胁于政权,因而被秦始皇所压制(即“焚书坑儒”)。结果这一边缘*势力,在刘邦起义和夺取政权及新制度构建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如韩信、陈平、叔孙通、陆贾之辈)。这一游士阶层,所操学术则颇不同,有黄老之学,有儒学,有方术之士,亦有习法术者。�
贾谊、晁错正是汉初之际这个边缘层中的*代表人物。〕�
〔《贾生列传》:“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廿余年,天下和治,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何按:贾谊是汉初之*改革家,然其学术来源于李斯(曾从学于李斯)。贾谊早夭,其志未酬,而晁错则是贾谊之同道,在*上继承了贾谊的事业。汉武帝一朝之更制改化,其源实本于文景两代贾、晁始倡之新政试验。〕�
〔刘邦是个实用主义者。轻视书本知识,不喜欢甚至是不尊重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儒士。�
刘邦曾在儒冠小解,以示他对读书人的轻视。刘邦能成为气势恢宏的大汉朝开国皇帝,两个出身儒家的思想家,给了刘邦鼎力之助。一个是陆贾,一个是叔孙通。�
陆贾是位理性主义的儒家思想家。陆贾早就是刘邦的追随者,然而刘邦并没有重用他,经常拿他开心,天下初定,尉佗平定南越后,自封为王,意在割据。刘邦就派陆贾前往,授佗南越王印,陆贾的辩才使尉佗叹服,甘愿称臣。刘邦封陆贾太中大夫。�
陆贾见刘邦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治国方略,便经常在刘邦面前称赞和引用《诗经》、《尚书》。�
刘邦说:“我坐在马背上能打下天下,靠背诵《诗》、《书》行吗”?陆贾反诘道:“可以坐在马背上得天下,但可以坐在马背上治天下吗?”�
陆贾将中国历代治国成败的经验教训,分析给刘邦听。陆贾说,商汤和周武王都是靠文武并用,才使天下得以长治久安。而吴王夫差、智伯都是崇尚武力而灭亡的。如果秦王朝能在一统天下之后,施行仁义,仿效先圣治理国家。陛下,你能得到天下吗?�
他也觉得陆贾说得有道理。于是,就说,陆贾,你就给我写几篇文章,帮我分析分析秦王失天下和我得天下的原因,跟我谈历史上治国成败的经验和教训。�
陆贾总共写了12篇文章。合订成书,名叫《新语》。《新语》实际上代表了汉初治国的大政方略。�
《新语》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过度使用刑罚、傲慢自大以及奢侈无度。陆贾一方面尽力地说明汉朝如何避免必然的消亡,另一方面也旁敲侧击地大谈灾异现象和其显示的警戒意义。他更强调一个能长治久安的国家必须要注重儒家的伦理道德。几十年之后,贾谊在其《过秦论》指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汉初另一位重要思想家是使汉朝*确定统治格局、编订朝廷礼仪的叔孙通。重新整合
而正式使用。中国的朝廷礼仪成为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叔孙通,秦始皇时的儒经博士。秦二世逃出秦宫,投奔早已兴起于山东义军,最后投靠到刘邦的麾下。在投靠刘邦之先,许多儒士都不喜欢他,说他只会讨好拍马,见风使舵,品德低下等。他发现刘邦不喜欢儒服后,他穿上楚制短衣。�
叔孙通跟刘邦说:“知识分子都是文弱书生,打天下的时候用不上他们,但是天下取得之后,治天下时,他们还是有用的。”刘邦未置可否。古代五帝不同乐,三王不同礼。礼总是根据不同时代的人的要求而制定的礼乐制度。因为时代不同啊!我愿意吸取古代礼制和秦朝礼仪中有益的成份,再结合当今现状制定汉代礼制。刘邦说:“你去试试看。但原则是要简单明了,便于把握,利于适用。”�
叔孙通找了32个鲁生。练习起朝廷上应该用的各种礼仪。刘邦检阅过之后,觉得并不像担心的那么难,就要求群臣随着学习。�
高祖七年十月。汉朝沿袭历史上的纪年方法,仍是以十月为岁首。每年十月都是大汉帝国庆典之时,公元前200年,刘邦要求使用汉家朝仪。整个过程由御史大夫主持,隆重而有秩序。整个过庄严肃穆。�
朝仪结束之后,高祖刘邦很兴奋。感叹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原来也是很威风的。”于是,高祖任命叔孙通为奉常(景帝中六年,更名为太常),主持国家的宗庙礼仪。同时,赐他五百金。任命叔孙通弟子们全部为“郎”。他使汉代开始以礼治国,即以文治国。司马迁评价叔孙通说:“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
汉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乙酉),刘彻诞生。�
7月7日景帝王夫人称言梦红日入怀,生刘彻于长安未央宫猗兰殿,乳名阿彘。后更名“彻”,字“通”。�
〔母王美人,共生三女一男。男即刘彘,后易名为“彻”。(《释名》:“彻,达也。”达,即通也。通达智慧,故名为“彻”。)汉制,美人俸比二千石。景帝共生男13子,彘为第9子。或言为第10子。时年,景帝32岁。〕�
4月,孝文薄太后崩。立皇子刘德为河间王。�
5月,实行薄赋*,复民田半租,三十税一。�
匈奴入代边,劫掠而去。遣御史大夫陶青至代下与匈奴议和亲事。�
以太中大夫周仁为郎中令,张凯为廷尉,楚元王子平陆侯刘礼为宗正,以中大夫晁错为左内史,申屠嘉为丞相。�
〔班固《百官志》:“太中大夫,掌论议,无员,多至数十人。秩比千石。属郎中令。中大夫掌论议,属郎中令,其位在大中大夫之下,谏大夫之上。后武帝拨擢中大夫,更名曰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比千石如故。(此元狩五年事。)〕�
诏减笞刑。�
〔文帝时以笞刑代肉刑,(废除刖足剜目等残肢之刑)。本年又减少笞刑数,五百者减三百,三百者减二百。〕��
前二年(B155,丙戍),2岁。�
冬10月,梁王刘武来朝。�
3月,立皇子刘德为河间王,刘阏为临江王,刘余为淮阳王,刘非为汝南王,刘彭祖为广川王,刘发为长沙王。�
4月,文帝母、太皇太后薄氏崩。�
令天下男子年20始傅(登籍征役)。(旧法依秦律,傅年为17)。(傅是一种户籍登记制。男子成丁登记曰“傅”,从此开始为国家服役。至五十六岁始免。秦简《编年记》,年十七傅,六十免。二十始傅,宽民*也。)�
〔何按:傅者,夫也,父也。成丁曰夫,成年可为人父曰父。傅,夫,父字通。秦制男17而成丁,至此改之。男子成丁曰“夫”,未婚曰“匹夫”,已婚有子曰“父”。君子成丁曰士。士者,什长也。什长世袭。成丁有仪礼,曰“冠”。〕�
6月,丞相申屠嘉卒。�
8月,以御史大夫陶青为丞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9:36
http://cn.chiculture.net/0106/html/cc2/0106cc2.html
没法复制。你看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9:37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代最重要的皇帝之一,景帝刘启第三子,母王美人,4岁时被封为胶东王。因受景帝姐姐刘嫖的喜爱,7岁立为皇太子。汉景帝后三年(前141年),16岁的刘彻登上皇帝位。第二年,首创年号为"建元"。从此,我国历史开始用年号纪年。
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比较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因素依然存在,封建统治思想尚待确立。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主义*集权的措施。在*方面,首先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分封子弟为侯,王国封地被分割;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的军事力量;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将冶铁、煮盐收归宫营,禁止郡国铸钱,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汉初对边疆民族问题主要采取安抚和亲*。汉武帝改变过去的方针,通过战争开拓疆域。他先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连续发动了多次反击匈奴的战争,解除了来自匈奴的威胁,保障了黄河流城广大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消灭了南越割据政权,统一了今天的两广地区,又在今云南、贵州等省设置郡县,加强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与大月氏、乌孙、安息等国联系,开通了内地与西域之间的交往。他的这一系列文治武功,使西汉王朝发展到鼎盛时期。
汉武帝统治时期,人才辈出,这和他兴办官学、广开仕途、注重奖惩、因材授职的人才*是分不开的。他在位的54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人才盛世,群星灿烂,各尽其能。他们辅佐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造就了不朽的历史功业。
汉武帝统治晚期,由于连年征战,徭役加重。他又大兴土木,耗费巨大。为了增加收入,他重用酷吏,增加捐税,使大批农民破产*。天汉二年(前99年),齐、楚、燕、赵等地都有农民起义爆发。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他下"罪己诏",表示对过失的追悔。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病逝,庙号为世宗,谥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