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拓拔圭的一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3: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4:23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一说为什翼犍的儿子)。376年,秦灭代国,拓跋珪出逃。 建立北魏 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正月,16岁的拓跋珪趁前秦灭亡、北方混乱的机会重兴代国。拓跋珪得到以贺兰部为首的诸部支持在牛川大会诸部,召开部落大会,即位为代王,年号登国。拓跋珪任用贤能,励精图治,重兴代国。即位不久,因牛川偏远,便迁都盛乐。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自称魏王。 北魏建立时四周有强敌环伺,北有贺兰部、南有独孤部、东有库莫奚部、西边在河套一带有铁弗部、阴山以北为柔然部和高车部、太行山以东为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及以西的慕容永统治的西燕。因为叔父拓跋窟咄为了争位与刘显勾结,企图取拓跋珪而代之形成内部不稳。拓跋珪往依贺兰部,又派人向后燕求援。太元十一年十月,拓跋珪以沉着及精妙的战略会合慕容垂之子慕容麟带领的后燕援军在高柳大败拓跋窟咄。窟咄带领残兵败将西逃,依附铁弗部,后来被铁弗部杀死。 燕魏争霸 北魏与后燕皆是公元386年建立,后燕强而北魏弱,因此拓跋珪先与后燕结好,牵制西燕的侵犯。因后燕战马缺乏,屡求于魏,甚至发生公元391年扣留前来进贡的北魏使者、拓跋珪之堂弟拓跋觚以求名马的事,两国关系告结。而北魏亦采取联西燕拒后燕的*,对付后燕。再者,北魏势力逐渐强大,387年打败独孤部刘库仁之子刘显和刘卫辰。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征服了占据阴山北麓的贺兰部。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又征服了占据河套以西的匈奴铁弗部。随后又兼并库莫奚、高车等部落,实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后燕在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六月,慕容垂出兵灭西燕,攻陷长子,杀死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将三十多人,西燕亡。华北一带只剩下北魏与后燕二国争霸。 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七月,后燕帝慕容垂命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等率军八万攻魏,并以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等率一万八千骑兵为后援。魏军接获消息后,则是先将主力部队后撤,然后在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一带的黄河与燕军隔岸对峙。魏军复又假传慕容垂已死的消息,使慕容宝等闻讯后军心动荡,后来燕军中又有将领阴谋发动兵变拥慕容麟为帝,更导致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慕容宝不得已只好趁夜撤退。然而时值严冬,气温急降,河水结冰,北魏派拓跋遵领骑兵7万,堵塞燕军南归之路。拓跋珪立即亲率精兵二万骑渡河,追击燕军。 魏军日夜赶路,反观燕军疏于戒备,慕容麟率军三万殿后,却是一边行军一边打猎。终于在六日后,魏军于参合陂西追及燕军主力,而燕军当时安营于陂东靠近河边处。魏军连夜登山,计划奇袭燕军。翌晨,魏军登上山头,下临燕营。燕军正要东归,忽见魏军遍布山上,士卒大惊。拓跋珪下令攻击,燕军争相渡河逃命,人马相互践踏,压死及溺死者数以万计。仅包括太子慕容宝及部分亲王在内的数千人逃走,而慕容绍则为魏军所杀,其余燕军四、五万人全部投降。后来,在北魏大臣王建的建议下,拓跋珪将后燕降兵全部坑杀于参合陂。此场扭转了燕强魏弱之战,便是有名的参合陂之战。 慕容宝等逃回中山后,屡请求再次伐魏,慕容德也劝说慕容垂趁自己尚健在时亲征,以免遗留后患。慕容垂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太元二十一年(396年)三月,慕容垂率大军再次伐魏,直扑云中。拓跋珪率众北退阴山,避其锋芒。陈留公拓跋虔镇守平城,慕容垂攻下平城、杀拓跋虔。但未能与拓跋珪决战便因于途中病情加重,急忙退兵。四月,慕容垂病死上谷、其子慕容宝秘不发丧而还,至中山后僭立为帝。慕容垂此次的北伐,并没有能够挽回后燕军事上的颓势。同年七月,拓跋圭在盛乐称帝、改元皇始。 称霸华北 此后,拓跋珪就挟其三、四十万骑兵,长驱进入中原。当时后燕在全国重要的战略及*中心有五处,即中山、龙城、邺、晋阳、蓟。皇始元年(396年)八、九月间,北魏拓跋珪率领四十余万大军,攻取晋阳。十一月,攻下常山、信都,河北许多郡县的*,不是逃亡就是投降。这时慕容宝在中山有步兵十二万、骑兵三万七千,悉数而出抗拒魏军,大败而还。魏军进军包围了中山,久攻不下便派兵先平信都及邺城,然后还取中山。皇始二年(397年)三月,慕容宝率军突围,退往龙城。十月,魏军攻下中山,后燕官吏兵投降两万余人,后燕的疆域被切断为南北二部。 皇始三年(398年),慕容德在南部的滑台称燕王,建立南燕。在北部,后燕内乱频仍,皇始二年(397年)当慕容宝率军突围,退往龙城时,慕容详、慕容麟先后在中山城破前称帝。皇始三年(398年),兰汗杀死慕容宝,自称大将军、大单于、昌黎王。同年,慕容宝庶长子慕容盛杀兰汗自立,但不久在401年为大臣段玑所杀。慕容垂少子慕容熙登上帝位,这时的后燕疆域,仅有辽西一带。407年,慕容熙被冯跋兄弟杀死,推高云(慕容云)为燕王,建立北燕,后燕灭亡。 天兴元年(398年),拓跋珪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平城,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 不得善终 拓跋珪晚年因服食寒食散,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犹以将帅及拓拔皇族兄弟为甚。天赐四年(407年)至天赐六年(409年)间,拓跋圭两位堂兄弟、北魏名将常山王拓跋遵坐醉乱失礼于太原公主而被赐死、卫王拓跋仪以谋叛罪被赐死,又诛杀司空庾岳、北部大人贺狄干兄弟及高邑公莫题父子。 天赐六年(409年)次子拓跋绍母贺夫人有错失,拓跋珪幽禁她于宫中,即将下令杀她。到黄昏时仍未决。贺氏密告拓跋绍救她。拓跋绍当晚与帐下及宦官数人,犯禁偷入宫中。左右侍御立即大呼贼至,拓跋珪即时惊起,寻求弓刀而不获,便即突然驾崩,终年仅39岁,在位24年。 拓跋珪谥号为 道武皇帝 ,庙号 太祖 。(永兴二年谥宣武皇帝,庙号烈祖,泰常五年才改谥为道武,太和十五年改庙号为太祖。)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