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6:1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0:31
说话不算数,首先要看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答应的;另外就是孩子说话不算数是因为能力达不到,还是只是随口说说,根本就没想过要兑现?
为什么说首先要看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答应的?因为很多时候,是我们大人诱导孩子做出了一些承诺,这种带有诱导成分得出的承诺并不是出自孩子的真心,那么他随时反悔也就很正常了。
比如,你对孩子说,你可以跟妈妈去超市,但是不能买玩具。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你就不要去了。相信所有的孩子都会先一口答应下来,管它呢,先去了超市再说。如果不答应,那连超市也去不成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用交换的条件来要求孩子做事情,有的可能很快见效,但有的时候可能孩子就会反悔。我们往往责怪孩子说话不算数,却忽略了是我们的诱导在前。
其次,孩子是能力的原因做不到和只是随口说说,这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孩子确实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做不到,那么我们可以原谅他,并且将目标制定得合理一些;但如果孩子养成了说说而已,根本没想要兑现的话,那这个态度必须要扭转过来。
最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老是说话不算数,那我们还要从自身找原因,是否我们经常答应了孩子的事情也没有做到,导致孩子也学会了这样应付别人。如果我们自身没有做到,那么真诚的跟孩子道歉,以后尽量不要再信口开河随便答应孩子的要求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0:31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问个问题;提问的是家长吗?这个说话不算数的孩子,是你的孩子吗?
接下来咱们言归正传,来说说我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疑惑。
凡是做家长的都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说话不算数的;而且事实上,说话不算数的孩子只占很少的比例。
那么,为什么有些孩子说话算话,有些却老是抵赖、逃避、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或者做过的事呢?
我想或许会是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造成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应该在家长身上。
我们都知道“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那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然后,孩子会把自己受到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所有我们也会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经由孩子这面镜子起到反射的作用。
比如,如果一个家长跟孩子说,不能随地乱扔瓜皮果壳;可是家长却一直把吃过的香蕉皮、塑料空瓶等随手乱扔;在目睹了家长很多次乱扔垃圾的情况下,孩子是无论如何不会达到家长的要求去做到保持环境清洁,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的。
回到题目上来,我想说的是;如果发现孩子有说话不算数的情况,那么家长可以反思一下,在自己身上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发生?
比如家长答应了孩子某件事情,但是事到临头却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没有兑现;几次下来,就会在孩子心里形成“家长说话不算数”的印象。轮到自己做事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去模仿家长的行为,也变得说话不算数了。
所以说,如果想让孩子改掉这个习惯,那么我们家长要先做到言行一致;毕竟,家长的身教一定是重于言教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0:32
孩子说话不算话的情况很常见,尤其是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总是能听见他们跟父母,老师及小朋友之间讨价还价,说话不算数。首先,孩子说话不算数,父母需要先从自身找原因,父母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一个信守承诺的好榜样。
比如,在孩子提出自己的需要时,很多父母可能为了平息一时的冲突,信口开河答应孩子提出来的要求,只为了不让孩子继续哭闹或者结束当众让父母难堪得局面。但事后父母又不能及时兑现,孩子自然会从中学到不遵守约定和诺言。其次,父母需要和善而坚定的坚守自己的界限,这样孩子才不会为了达到无理要求继续挑战父母底线。比如,孩子都爱看动画片,很多家长头疼的是孩子说话不算数,说了看两集,看完了仍然不关闭电视,父母如果强行关闭电视机,就会引发和孩子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前告知和约定手势和暗号的方法。提前跟孩子用具体语言告知孩子,妈妈同意看几集?然后问孩子当看完了可以用什么样的手势提醒她?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一般孩子都愿意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
最后,如果孩子因此产生情绪,请与孩子在一起,同理他的感受,当一个人被理解了,感觉就会好起来。说出孩子当时的感受,是失望,沮丧还是愤怒,说出孩子相信的原因,并大胆说出孩子的愿望。孩子一旦得到父母理解,就能与父母在感情上建立起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