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6: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2:09
蓬壶山清水秀、四季如春、风光如画、名胜遍布、人文荟萃、民风淳朴,酷似蓬莱仙境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曾用“千浔瀑布如飞练,一簇人烟似画图”诗句描绘蓬壶如诗如画如仙境的自然风光。蓬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仙岭、农村科技文化园和观山、汤城景光带为两翼,以福建省唯一供奉炎帝、闽南人祭拜中华民族三皇始祖神农大帝的仙洞山和高僧弘一法师诵经著书弘法、俗称“桃源甲刹”的普济寺为策应,辐射周边呈祥的雪山言、锦斗的乌髻岩,构成永春中部生态朝圣旅游中心。同时,三角古街、马跳天险、温泉地热、南音、白鹳武术白鹤拳、舞狮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期待着您来探索、解读和开发。 ——国建AA*旅游区
百丈岩,国家AA*旅游区,位于福建省永春县蓬壶镇境内的白鹳山脉南端。山峰称马德山,峰巅的寺庙俗称马氏、马寺。寺前有五彩巨石,酷似向天烛火,因而亦称百丈岩。它地理位置独特,山势险峻,登临俯察,有如九天揽胜。放眼远眺,村烟点点,桃溪蜿蜒,令人心旷神怡,素有“小泰山”之誉,因其一峰独耸。
百丈岩,相传为马氏仙姑修道坐化之所。寺庙初建于宋代,主奉马氏女,俗称马氏仙妈。据民间传说,宋朝马氏女入山*,为贫苦百姓治疗疾病,其德感天动地,坐化后当地民众塑像建庙,奉以香火,寄望仙姑广佑众生。历经900多年的风雨沧桑,马寺供奉的马氏仙姑是闽南罕见的肉身佛,而马氏信仰随华侨下南洋,走出国门,在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广为流传。
许多游客善信不远千里到百丈岩,或揽胜吟咏,或向仙妈占香许愿,或占梦祈福,以求事业有成,平安康泰。民间流传着许多祈求仙梦并得到验证的故事。每年中秋佳节是朝圣的高峰期,至时,海内外游客蜂拥页面是至,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许多游客占香求梦,席地而眠,希望得个吉祥好梦;有些则通宵达旦,赏月谈天,品赏桃源夜景。正是天上月圆,仙乡梦好,人神和洽,家国长春。 仙洞山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镇美山村,古称瑞峰、陈岩山,海拔580米,位于蓬壶镇之西北面,距镇*驻地约2公里之间,距永春县城27公里,距泉三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仅4公里,交通便捷。景区面积16平方公里,是一处集朝圣、避暑、森林浴,名胜景观,历史人文探幽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仙洞又为桃源名山之一。其山怪石嶙峋、奇峰耸秀、林深树茂、殿老径幽、胜景殊多,乃游览、避暑胜地。山上覆盖着一片*带常绿阔叶林,郁郁葱葱,是一片罕见的*带季雨林。
其中一座古庙真宝殿原名显应庙,始建于五代南陈末年(581-586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八闽中罕见的奉祀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神农氏的古庙及坐姿高达13米的天然石佛,是福建省现存祠神农大帝最古老且完整的炎帝庙,现为永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宋理学家陈知柔,曾在此讲学授徒,尝与朱熹游憩其间。朱熹赞曰:“蓬山皆美,而陈岩尤胜”,并欣然题联于柱曰:“千浔瀑布如飞练,一簇人烟似画图”,且遗下“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的墨宝。元至正年间,惠安卢琦任永春县尹,多次游赏陈岩,曾撰示《蓬壶父老》七律二首。
还有壮观险绝的来鹤台,飘飘欲仙的醉翁石,奉祀海峡女神的天后宫及势如天寺的无极殿等。 隐落于永春蓬壶镇五班山山腹之中,五班山即五峰一字排开由西南向东北伸延,形成一大弧形屏障。这里远离繁华古镇,独得一方幽静。普济寺始建于五代(公元907年-960年间),自名僧音净卓锡后,代有高人硕彦,1936年高僧性愿法师来任方丈,重振寺风。1939年5月,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来到普济寺,掩关治律,弘扬佛法,撰著佛经。弘一法师在普济寺有一年半时间,生活十分俭朴,三衣过冬,两餐度日。他称普济境地幽辟,风俗淳古,有如世外桃源而叹为观止。他坚持不开山、不授徒,于诵经、著述、弘法之余,鉴抄佛教经典无数,且写得一手好字,永春士僧俗有求者均书佛号经偈作答,以借墨缘。因此,弘一墨迹在永春俯拾可得。大师还在普济寺度过他六十大寿,他在俗至友柳亚子、夏丏尊、徐悲鸿及得意门生丰子恺,均以诗词画幅献桃祝寿。
上殿正中供奉如来佛,两旁为其弟子文殊和普贤,后堂为观音,主殿两侧为十八罗汉,下殿左右两厢塑有四大天王,下院则有钟鼓楼列于两边。主建筑前有半圆形的月池,内有二龙吐雾,灵气顿生。
若在普济寺小住,晨起看日出,天边云彩变幻多姿,唯仙洞山静若圣者,浮想联翩;日落在此打坐,看西天喜奏黄昏颂,普济寺缄默怡然,有松涛泉鸣贯耳,如入一方净土…… 马跳峡位于蓬壶镇西北部,是晋江东溪的发源地,又是永春地形,气候的分界线:马跳内多高山峻岭,比较寒冷,马跳外多低丘盆地,四季如春。
马跳峡峡谷阻隔蓬壶和呈祥、锦斗两地,是一处自然天险,地理位置非常险要,为福建南北交通要道,亦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誉称“永春的剑门关”。
晋江上流桃溪主流经蓬壶龙潭而下,流到马跳桥进入峡谷,湍流三弯三曲约400米长(其间历经三层潭渊),到“一夫关”下(今马跳二级电站蓄水坝下),自入口到此处的溪水水平落差达35米。谷底狭窄如梯,风寒水冷,浪声如雷。越出一夫关外,景物豁然开朗,溪水渐转平缓,但仍奔行于峡谷之中,长700米。
古时附近建有要寨、关口、驿站,在绝壁之中架有栈道。马跳古栈道称萧公路,相传是唐代萧氏父子凿壁为羊肠小道,路口题刻“一夫关”三个大字,体现“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特点。宋代陈知柔造“高骞石桥”,罗氏造雨亭。
有趣的是,峡谷两岸,有两块大岩石相对而峙,一块印着四个马蹄迹,一块印着两个马蹄迹,传说是宋代名将杨文广平南时骑马跳峡留下的,所以这地方称为马跳峡。
马跳峡谷下游南岸有“蝙蝠洞”,传说神奇,疑为原始先民居住之所。
解放后,因开拓漳泉公路,不少古迹被毁,如“一夫关”、“马蹄迹”、“古栈道”、“古桥”等。现景点有:峡谷、深潭、一级电站、蝙蝠洞等。 位于永春县蓬壶镇的三角街,具有独特的闽南风格,是全省唯一的叉型布局的骑楼式建筑群,堪称*时代闽南地区集镇建筑中最科学而美观的杰作。
蓬壶地处永春县东半部和西半部的分界点,是著名的千年古镇,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交通便利。*时期,盘踞泉州、莆田的地方军阀头目陈国辉(南安人)为了巩固和发展武装势力,特别重视兴建永(春)德(化)公路、沿线桥梁以及各地集镇的街市。1930年,他看中蓬壶双溪交汇处埔兜坂的双溪口有一片荒杂地和沙滩适宜建新街,就请工程师设计好图纸,强迫蓬壶各姓族长、豪绅交纳税款,摊派建店任务。于是按图纸统一规格施工,1932年竣工启用,从此形成20世纪中后期蓬壶侨乡的经济、贸易、文化中心。
该街整体近乎三角形,故名三角街。主街依地形和交通需要呈三叉形(丫字),三条街的出入口各通往一个方向,向南通往达埔镇的街道称为“蓬达路”,向东通往苏坑镇的街道称为“蓬苏路”,向西北通往锦斗镇的街道称为“蓬锦路”。永德公路穿过蓬达、蓬苏路。三条路口比街心稍高,寓含中库聚财之意。当年的规划设计,颇具科学性与前瞻性。一是三条街道的走向与蓬壶地理特点相符;二是建筑材料符合当时社会条件,石料、黄土、石灰、木材来源充足;三是建筑风格有科学性和侨乡特色。一般店面宽16尺,深54尺,高36尺,公巷宽14尺。店面统一为三层骑楼式建筑,第三层有小阳台,高低适宜,店口避雨廊宽8尺,有方形砖柱支撑,门窗则随房主喜欢有中式、西洋式。街中道宽33尺,排水沟各1.5尺(以上均鲁班尺)。每路各放2个公巷,以便通行。街后凿三口水井,利于生活饮用和防火。街道全长360米,店面起初设计120间,后来增加到136间,外观整齐壮美。它是福建省少见的至今保存完好的旧街建筑之一。 在这条旧街上,曾飘过一代高僧——弘一法师的身影。1939年,弘一法师决定到永春蓬壶的普济寺闭关静修。乘车从永春县城前往普济寺。途经蓬壶三角街,法师下车步行。时值日寇侵华,闽南动荡,厦门沦陷,泉州也在惶恐之中,城乡破产厉害。法师缓步街头,看到市廛农商凋敝,痛时忧国,不无兴叹。法师特地交代蓬壶邮电代办所经纪人林庶满:以后凡寄给他的信件,除丰子恺、刘质平、夏丐尊、叶圣陶、柳亚子等少数人可送至普济寺外,其他一概退回原处。法师还亲自把宣纸边角料裁成细条,手书“收件人不在,退回原处”,把这样一大沓字签留与代办所备用。随后法师一行步行至普济寺。 蓬壶镇历史文化积滨深厚, 英才辈出, 宋朱熹、杨文广、明张瑞图、李我九、清施琅、*弘一法师以及当代国家领导人*、*等圴来过蓬壶, 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和珍贵文物。这里的白鹤拳、南音、舞狮、高甲戏、朩偶戏等,誉满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