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下如下几句话签语在佛家中如何解释:世人难破贪字关,时时布施无波澜, 其它钱财身外物,两袖清风身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5:4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9:51
世人难破贪字关——凡夫几乎没有不贪的,财、色、名、食、睡,哪样放得下?到死都不肯撒手。贪心重,下一辈子感生饿鬼!所以民间有人死为鬼之说,原因就在此。如何去贪?布施!
时时布施无波澜——布施就能对治贪心,勤布施,贪心就弱,久而久之就会无,布施又是修福,时时布施,福报绵绵不绝,就不会遭遇意外。布施包括财布施(外财——钱物,内财——劳动、血液、器官等),法布施(解决别人的疑难、疑惑,由迷信转为正信),无畏布施(让众生远离恐惧、死亡等威胁)。
其它钱财身外物——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多了反倒会造恶业,够用即为富有!
两袖清风身平安——不取不义之财,自然轻松,快乐,身心平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9:52
贪,佛教中的三毒之一,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又以贪与爱为同体异名。
布施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与人之义。盖布施原为佛陀劝导优婆塞等之行法,其本义乃以衣、食等物施与大德及贫穷者;至大乘时代,则为六波罗蜜之一,再加上法施、无畏施二者,扩大布施之意义。亦即指施与他人以财物、体力、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求得累积功德,以致解脱之一种修行方法。大乘义章卷十二解释布施之义:以己财事分散与他,称为布;惙己惠人,称为施。小乘布施之目的,在破除个人吝啬与贪心,以免除未来世之贫困,大乘则与大慈大悲之教义联结,用于超度众生。
布施乃六念之一(念施),四摄法之一(布施摄),六波罗蜜及十波罗蜜之一(布施波罗蜜、檀波罗蜜)。布施能使人远离贪心.
《月灯三昧经》云布施十种利益:布施乃破悭贪之前阵,入道之初门。菩萨行能此者,则获十种利益也:
一、降伏悭吝 谓修菩萨行者,若能布施,则悭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复萌动矣。
二、舍心相续 谓修菩萨行者,行于布施,财虽匮乏,而喜舍之心,无有间断也。
三、同其资产 谓修菩萨行者,施心无量,观诸众生,与己无异,所有财产,平等受用,无有彼此也。
四、生豪富家 谓修菩萨行者,于一切财物,常行惠施,心无吝惜,则当来果报,必生豪富之家,财宝具足,受用无穷矣。
五、生处施心现前 谓修菩萨行者,此生既能行于布施,则感后世随其所生之处,而他人施与之者,皆无悭吝之心矣。
六、四众爱乐 谓修菩萨行者,既能常怀惠施,无所悭嫉,则四众之心,常生爱乐,而无嫌恨也。
七、入众不怯 谓修菩萨行者,既能布施,而为四众之所爱乐,故入大众之中,自无畏怯之心也。
八、胜名流布 谓修菩萨行者,能无所求而行布施,则人多称赞,胜妙名闻,流布遐迩也。
九、手足柔软 谓修菩萨行者,好行布施,济人缺乏,能感手足柔软,相好*之报也。
十、不离知识 谓修菩萨行者,自初发心行施以来,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善知识等,获闻法要,未尝远离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9:52
世人难破贪字关 - - 凡夫俗子都市利心重, 唯利是图, 难除"贪"念;
时时布施无波澜 - - 指人们若随时随地的施舍众生, 就可万事大吉, 风平浪静;
其它钱财身外物 - - 指所有的财产, 钱物都不属于你本身, 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
两袖清风身平 - - 指身不附物, 两袖清风, 可保一生平安, 万事如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9:53
凡人心里都有贪念,要经常记得馈赠别与施舍,钱财乃身外之物,没有什么财产就会平平安安不会有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