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16 15: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7:59
对话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话题与句型相结合、机械操练和意义操练相结合。
在实践中,对话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一提到师生对话,许多人就自然而然联想到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以为那就是师生对话。但作为教学状态的师生对话,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堂上的师生问答。发生在课堂上的有些师生问答,其实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
真正的师生对话,指的是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这是对话在“质”方面的要求。
2、对话并非越多越好。教学中的对话无论是作为一条“原则”,还是作为一种方法,它的使用都必须服从服务于教学的目的,不能为对话而对话,对话的滥用必然导致形式主义。总之,对话并非越多越好,这是对话在“量”方面的要求。
3、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一致。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排除异己,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差异。观点的不同正说明问题的复杂性,说明有对话的必要与可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应该是“对话”的主旋律。
对话理论介绍:
对话理论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早期奠定时期,都有先哲推崇和主张通过“对话”来探究真理和知识。比如,孔子、苏格拉底都采用对话的形式来教学,成效显著,意义非凡。这种对话往往是探索一定真理、知识的手段,“是以回忆为导向的……意在获取存在于外部的和先前已知的真理。”
对话还被赋予了特定的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和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内涵。“对话作为一种理论,其覆盖的内容极其广泛,研究的方向和角度因而也呈多样化,包括哲学方向、文学和语言学方向、心理学方向、社会学方向,以及教育学方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