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钟石的主要事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1:0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7:22
沐浴着书香的人生
新华网江苏频道兴化4月9日电
在浓浓茶香的氤氲中,和我们对坐的是一位清矍长者——陈钟石。无论是沉静的叙说还是动情的举止,都透射出读书人的一种本质。
陈钟石,生于1942年9月,属马。这匹壬午之马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从来没有停下过自己手中的笔。
回顾40年漫漫文学路,陈钟石感慨良多。
幼时,陈钟石居住在舍陈庄,乡亲们脑海里所盛装的数不尽的神话传说,新四军在家乡一带智斗敌伪顽道不完的神机妙算,成为他幼小心灵所享有的最丰盛的文学乳浆,加上家乡遍地古迹与他们自身蕴藏的奇妙,这些原始状态的民间文学,给陈钟石注入了终身受用不尽的艺术情愫。
入学前,陈钟石囫囵吞枣地读了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和许多小人书。10岁入学后崇敬自学成才的高尔基,钦佩我国当代文学巨匠鲁、郭、茅,阅读了古代四大名著及唐宋诗词。中学时代受了《青春之歌》的影响,务农期间又受*诗词的熏陶和柯蓝、袁鹰、魏巍、刘白羽、秦牧、杨朔等著名散文作家作品的感染,使他对文学的兴趣与日俱增。
1983年7月1日,陈钟石在兴化《水乡文艺》上发表了*作——《馨香》,终于从此前的250万字的废稿堆上站立了起来,结束了自1962年7月1日以来22年一稿未发的惶窘。
在创作《芦笛》时,陈钟石先读了大量的有关芦笛的诗文,访问了制作吹奏芦笛的乡亲之后,写成了千余字的散文,后又把它修改成200字左右的小散文《故乡的芦笛》,被《散文百家》采用。此后,陈钟石便一发而不可收,赞美春雨神奇之功的《春雨》诗,被著名评论家丁慨然评析后加上寸照、小传一起刊登在《少年文史报》上。而赞美爱情的《春雨》小诗仅38字,被评析为“是一首细腻,清淡而又纯粹”的小诗,被选进了《海内外诗人诗歌导读》一书。《故乡晨》一诗,诗评家胡江城评析说“诗歌的形象是纯正光明而又淡雅的,诗风是纯正无邪的,意象简洁,但并不单薄”,被选进了《中国当代青年诗人诗萃评析》。《牧鹅少年》被国家级报纸发表后,又被著名诗人夏雨常选进《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大辞典》等辞书。从此,陈钟石创作的*如晓日之升,如春潮急涌,即使在颈椎病疼痛难熬之际,躺倒在床上的他也一边转动颈脖,一边写诗,写了百余首新诗、百余首古诗。
陈钟石颇有感慨地说,深沉的感情是一篇优秀散文的基本条件,感情愈深沉,感人的力量就愈强烈。而思路清晰,前后一贯,则是散文构篇的最佳途径。具体构思时,注意主题,立意、结构、题材不散,唯有联想、想象抒情不受时空*,努力把它当作诗来写,写成美文、情文、奇文,做到诗情画意扑其间,哲理新意贯其中,最终达到拙朴单纯返朴归真的最高境界。
《江苏省志•文学志》在介绍陈钟石的散文集《绿色的磁盘》中写道:“作品广泛涉及人生,历史、自然、社会……既有对故园风采的自豪与留恋,又有对乡情乡韵的讴歌与赞美,更有对未来水乡的畅想与祝福。”
陈钟石是一名教师,所以他的诗文总是面对中小学生,他在研读了《童话辞典》、《儿童文学教程》等数十本书之后,从中悟到了儿童文学作家必须是神思遐想的童话的制造者。所以,他的童话《罗斯和艾丽》、儿童散文《客迷》、《小丑鸭》、《马——我童年的伴侣》、《教师的碑坊》等被《华厦少年》、《少年文艺》、《中华少年》等报刊选用。微型小说《他最合造》、《一枚奖章》等因为倾注了鲜明的童心,儿童的理趣,所以很快被《北京教育》、《*教育》等杂志选用。微型小说《半夜敲门》还获得了全国微型小说大赛三等奖。一些微型小说被选进了《当代微型小说精萃》、《中国*微型小说家代表作》等书。
陕西省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宋建元、副会长《宝葫芦》杂志副主编丁仁祖对陈钟石十分关注。1998年,陈钟石将几个中篇儿童小说汇集成《圣洁的塑像》一书,丁仁祖高兴地撰文写道:“故事曲折生动,布局巧妙,语言精炼朴素,人物栩栩如生。”
人们总喜欢从现代回溯历史,又喜欢从历史了解现代,所以每当走到先贤刘熙载、戈公振、戈宝权、韩贞、宗臣故居前,陈钟石总自言自语地说,我们为何崇敬他们,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于是萌生了为他们写传记的*,觉得为历史名人写传,为乡贤树碑,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先出来的是《刘熙载》。该书出版后,徐中玉教授、乔友超等专家来函来电向陈钟石祝贺,尤其是扬州大学刘立人教授在指出不足之后写道:“尊著乃目前所见第一部刘熙载先生传记,有筚路蓝缕之功,有通俗普及之效,可喜可贺。”
此后,陈钟石又开始了《戈公振》一书的创作。在具体写作时,陈钟石力求使真实性、资料性、思想性、学术性、生动性得到和谐统一。此书出版后,著名教育学演讲大师李燕杰教授读后评价道:“《戈公振》是本好书。”
在认真总结《刘熙载》、《戈公振》两书经验的基础上,笔耕不缀的陈钟石又开始了《戈宝权》、《韩乐吾》的写作。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一方文化底蕴造就一代人,因此在写这二人传记时,陈钟石更注意努力写出地方特点,努力展现地方文化底蕴,让他置身在特定的文化氛围,努力写出他们独特个性及其性格的复杂性,使得他们的形象永远活在读者心中,永远栩栩如生地立在读者面前,所以,他访问故老,采寻轶闻,搜集资料,查询历史书典,然后分析辨别,去伪存真,努力写出他们传奇的经历,独特的个性,非凡的品格,卓越的成就。
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水浒学术委员张袁祥先生提供了张士诚的有关资料,陈钟石又与全国各地与张士诚有关的档案馆图书馆及有关人士联系,写下了50万字的长篇历史人物小说《吴王张士诚》……
日之夕矣。陈钟石结束了他的叙说。我忽然想起了不远处卓然不群的东海贤人牌坊,著书立说,教化一方,在本质上,兰芳碧坚斋与之如出一辙。穿越四百年的风雨,这种文脉的传承是多么的纯正地道。
两鬃染霜的陈钟石,啜了一口清茶,默默地看着室外,室内一片宁静,而正是在这宁静中,我们感到了一种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