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鉴藏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1:5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3:10
鉴藏印
作为“诗书画印”之一的“印”和它背后的印章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和符号。二○○八北京奥运年,作为一个笑迎四海宾朋的自信的中国人,应该懂一点印章知识。
本报特请当代治印名家张国维先生撰文介绍印章篆刻知识和文化
鉴藏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书画鉴赏、审定与收藏的印章;一类是用于图书典籍收藏的印章。自唐宋以降,同一幅书画经过历代收藏家的鉴藏,可能在上面钤盖了大量的鉴藏印章,形成了传承有序的印章系统——印章,也就成了鉴定书画真赝的一个艺术元素。
历代书画鉴藏印
最早的书画鉴藏印,据史*载是在东晋时期,但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最早是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收藏钟繇、张芝、王羲之等人的书画作品几百卷,装帧为卷帙,他请虞世南、褚遂良等书画家鉴别真伪,然后以“贞观”印钤盖中缝,作为识别标记。后来还有“贞观”、“集贤印”、“翰林之印”等,都是皇家鉴藏印章。
皇帝带头,群臣动手,私人鉴藏印也大量涌现,著名者有魏王恭“龟益印”,太平公主驸马武延秀“三藐毋驮”梵书玉印,虞世南“虞世南”印,褚遂良“褚氏”印,张彦远“河东张氏”印,等等。
五代及宋,承前启后,鉴藏印更多。两宋以宋徽宗、宋高宗最为著名,金以金章宗为最。宋徽宗赵佶是独创“瘦金体”的大书法家,花鸟画大家,徽宗朝内府常见的书画鉴藏印达十余方,有“御书”葫芦印、“双龙”图印、“内府图书之印”等七方连用最具特色,每方印都有固定的位置。金章宗内府也用此法,用“秘府”、“明昌”等七印连钤。
靖康之难中,金兵攻入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内府图书名迹散失殆尽。南宋高宗即位后,广泛搜罗,使绍兴内府的收藏不减宣和,高宗的鉴藏印也有20多方,以“绍兴”引最为常见。
宋代的私人书画收藏也很发达,苏简易、苏蓍、苏舜钦、苏泌等一门四代,均好收藏,流传至今的唐怀素《自叙帖》上就有“许国后裔”、“四代相印”等五方家藏印。米芾的自用印有上百方,分好几个档次,其中“辛卯米芾”、“米芾之印”、“米芾氏印”等六方玉印,是最上档次,“有此印者皆绝品”。南宋则以赵令畴、赵与懋、贾似道的鉴藏印为最著名。有宋一代,私人书画鉴藏印已数不胜数,后世更是浩如烟海。
元代元文宗有“天历之宝”、“奎章阁宝”等印。鲁国大长公主有“皇姊图书”印,今天常见。私人有郭天锡“佑之”印,赵孟瞓“子昂”印,等等。明代有“典礼纪察司印”,是内监掌管藏物的印记。私人有文徵明、文彭、文嘉父子“停云馆”印,项笃寿、项元汴兄弟“天籁阁”印,等等。
清代乾隆皇帝有在所藏书画上题款钤印的癖好,鉴藏印数不胜数。“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芨”、“三希堂精鉴玺”等八方较常见,收藏于乾清宫、宁寿宫、养心殿、御书房等不同地点的,还会加盖那个地方的鉴藏印。他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所以还有“古希天子”、“寿”等印章。
清代的私人收藏印,有陈定、梁清标、孙承泽、曹溶、高士奇、怡亲王永祥、安岐、缪曰藻、谢希曾、吴荣光、毕泷、毕沅等人的,但凡书画上有他们的收藏印,大都优多于劣。到了近现代,就多到无法举例了。
印章的书画鉴定功能
宋元以后,一幅书画作品上面少不了作者的款印、斋馆印和闲章,再就是历朝历代的鉴藏印。作者的印章多的达几百方,鉴藏印章也有它自身的体系,所以通过印章来鉴定书画,是一门学问。书画鉴定包括艺术鉴定、技术鉴定和学术鉴定,印章虽小,它的鉴定却涵盖了这三大方面。
1.文、形、质、色、钤
无论是书画款印还是鉴藏印,在印文、印形、印质、印色和钤盖部位等方面,各个时代都有一些变化。印文从唐宋到元明多为小篆,但明末和清代则喜用古篆、缪篆。印形一般是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葫芦形,宋、明时代还有奇异形式如钟鼎形,到清代又不易见到了。
印质,古有铜、牙、玉等材质,印文笔画比较凝重、光滑、呆板。元末明初出现了浙*田、福建寿山等石材软硬适中,能表现各种刀法,但又有所侧重。不能不说清代“皖派”、“浙派”等印章风格,与当地所产石材没有关系。印质不同会影响到印文笔画的效果,能帮助我们识别用不同质的东西来翻刻伪印了。
印色,唐、五代大都用水印,后来又有白芨水印和蜜印,使印文走样,模糊不清。南宋油印渐多于水印,到元代水印就绝迹了。印色以大红为主,兼有带深红色或带紫色、*的。印色可见新、旧,旧色无火爆气,新的则油光四射,朱色夺目。有的作伪者用烧酒浸湿燃火,有的用印泥和以酱油再钤盖,可以做旧。有的书画保存特别好,旧印如新。清代宫廷多使用“八宝印泥”,印色经久不褪。根据印色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书画真伪,但又要参考别的艺术元素。
印章似乎是比较刻板的东西,但同一方印章在钤印时却可以出现许多不同的效果。因为印泥有干有湿,用力有轻有重,垫底有厚有薄,纸有光、毛、粗、细的不同,还有的印章因使用的年头太久,出现磨损而前后不一致的情况,这些都为印章鉴定增加了难度,又提供了机会。
鉴藏印的钤盖部位是有一定规律的,手卷大都在本幅前后下方角上,偶有钤在上边角上的。长卷的接缝处往往有鉴藏家的骑缝印。挂轴、册页等总钤在本幅左、右下角或兼及上角、裱边上的,位置如果不对就有问题。像宣和七玺、乾隆五玺更是有严格的规格。还有一些私人收藏家,也有自己的钤印习惯,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书画的真伪。
2.书画印章的做假方法
主要有三种:一是翻刻,二是臆造,三是锌版。
翻刻,就是依照书画上的印文,自己摹刻一方同样的印章,这是最容易识破的。即使翻刻者手段再高,笔法部位总与原印有异,特别是时轻时重的运刀技法,要完全仿效十分困难。而且翻刻的印章因为要亦步亦趋地模仿,很难气脉贯通,难现原印神韵。现在这种作假手法在高仿赝品中很少见到了。
臆造,就是凭空篆刻一方印章,印文往往是名家的字号或诗句,使人无法对比,给鉴定造成困难。但只要对一个时代、一个作家的印章看熟了,也容易辨其真伪。篆刻技法是有发展过程的,篆刻家不可能超越时代掌握某种技法,而作伪者总是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技法带出来,留下蛛丝马迹。这种作假手法在今天信息化的时代更难蒙住买家了。
锌版,是在现代照相技术发明之后才出现的,是把印章样本(如用原印打下或照相),复制在锌板上,通过酸溶液腐蚀做出假印。其特点是不容易走样,做得好的很难辨别,但其破绽是比较呆板。同真印对比,往往能辨别其中微妙的不同。
3.学术鉴定
一枚印章在一位书画家、收藏家那里,是在哪个时期才出现,哪个时期用得多,哪个时期以后就难得一见,这些都对鉴定大有裨益。以印章来辅助鉴别书画的真伪和断代,其作用与款字、题跋同样重要。但即使是真印章,也不能保证该件必为真迹,因为印章既可以为同时代人窃用,也可以留给后世,所以不能保险。用印章来断代,也只能断前,不能断后,这样的例子很多。
历史上丁辅之曾把丁敬、金农的印当做收藏章盖在自己的书画上。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有一本《法若真山水册》,其中有些印章盖在经修补后的破洞上,完全不合乎用印格式,原来是他的孙子法光祖干的事。《虚斋名画续录》卷三王芑孙在王武花卉册后题跋中也说,王武所用的印章,在他死后为其曾孙世坤、从曾孙世泳用在他们冒充王武的伪作上。以上都足以说明后人可以使用前人的遗印。
一幅书画作品上的收藏印,往往有许多方,有的全真,有的全伪,有的有真有伪,都要具体分析。但收藏印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它可以前代收藏家的眼光帮助我们坚定对作品确认的信心,也可以以收藏印确定书画作品的时代下限,即使是无款作品也可以确定它不会晚于收藏者的时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3:11
鉴藏印作为“诗书画印”之一的“印”和它背后的印章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和符号。
鉴藏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书画鉴赏、审定与收藏的印章;一类是用于图书典籍收藏的印章。
请添加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