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3: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5:51
孢子菌性毛囊炎是由糠秕孢子菌,与长期服用激素、应用抗肿瘤药物者此病发病率也较高。临床症状:多发于免疫功能障碍的病人,其发病年龄为壮老年。皮损主要发生在前胸、后背、肩上臂部、大腿部或臀部。皮损为毛囊性丘疹,呈半球形,隆起皮肤。一般为粟粒大或米粒大,呈暗红色,既无白头粉刺,也无黑头粉刺,*无脓液。它与痤疮几寻常性毛囊炎不同。刮取标本在镜检下可以找到糠秕孢子菌的菌丝和孢子。 防治:病人应注意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在应用激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情下应注意清洁卫生。已发病时可用2%酮康唑洗剂洗浴,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有效。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及其卢里变种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粘膜和局部淋巴系统的慢*染,偶可播散至全身引起多系统损害。 【病因】孢子丝菌一般生存在土壤和植物上(我国主要是申克氏孢子丝菌),人的皮肤接触带菌植物或土壤后可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本病遍布世界,我国南方多见,在黑龙江、吉林省的沼泽和芦苇生长区有小 范围流行,多累及矿工和造纸工人。本病一般可分为四型(图1l一9): 1.局限性皮肤型亦称固定型。好发于面、颈、躯干和手背,常局限于初发部位。皮损 呈多形性,可见丘疹、脓疱、疣状结节、浸润性斑块、脓肿、溃疡、肉芽肿、痤疮样、脓皮病 样或呈坏疽性皮损。 2.皮肤淋巴管型 较常见。原发皮损常在四肢远端,孢子由外伤处植入,经数日或数月 后局部出现一皮下结节,进而表面皮肤呈紫红色,中心坏死形成溃疡,有稀薄脓液或覆有厚痂 (孢子丝菌性初疮).数天乃至数周后 沿淋巴管向心性出现新的结节、排列成串,可延伸至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但引起淋巴结炎者甚少。旧皮损愈合的同时新皮损不断出现,病程延续数月乃至数年。 3.皮肤播散型 可继发于皮肤淋巴管型或由自身接种所致,于远隔部位出现多发性实质性皮下结节,继而软化形成脓肿,日久可溃破,皮损也可表现为多形性。{生殖 4.皮肤外型 又称内脏型或系统性孢子丝菌病,多累及免疫力低下者,多由血行播散弓起,吸入孢子可发生肺孢子丝菌病,还可侵犯乍骼、眼、中枢神经系统、心、肝、脾、胰、肾、*及甲状腺等器官。1765 【组织病理】早期病变表现为真皮非特异性肉芽肿;成熟皮损*为化脓区,周围由组织细胞、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的结核样结构,外层呈梅毒树胶肿样,为浆细胞、淋巴细胞胞浸润。PAS染色可见圆形、雪茄形孢子和星状体。 【实验室检查】病灶组织液、脓液或坏死组织涂片,革兰染色或PAS染色,高倍镜下可见G或PAs阳性的卵圆形或梭形小体;真菌培养可见初为乳白色酵母样菌落,以后成为咖啡色丝状菌落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本病需与皮肤结核、着色芽生菌病、梅毒树胶肿、脓皮病及皮肤肿瘤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流行区应对污染的腐物、杂草焚烧清除,尽量消除传染源;从事造纸、农牧业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切断传染途径;一旦发生皮肤外伤,要及时处理,以免感染。 1.内用药物治疗碘化钾是治疗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常用10%碘化钾溶液30ml/d,分3次口服,若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增加至60~90ml/d,儿童用量酌减,疗程--般为2~3个月,皮损消退后需继续服药3~4周以防复发。碘过敏者可用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药物口服,病情严重者可用两性霉素B静滴。 2.外用药物治疗局部温热疗法可控制组织内真菌生长,温度应达40℃~43℃左右,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部分患者可在1—4个月内治愈。 Selina 2008-06-11 13:38 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