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3: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0:37
黄忠是蜀汉名将,奈何记载太少,满打满算就是"定军山之战"中斩杀夏侯渊比较亮眼,然后就是一些"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的模糊的评价。不过越是记载得少,就越是有人喜欢试图挖掘出什么东西出来。黄忠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一种说法,黄忠曾经是大将军何进的人,还是一个名望非常高的人,这个说法从何而来?又有怎样的可信度呢?
黄忠辅佐何进,出自《后汉书》与《后汉纪》
黄忠辅佐何进的说法,在《后汉书·申屠蟠传》与《后汉纪·孝灵帝纪》中都有记载。这个说法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此黄忠到底是不是彼黄忠。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说东汉末年,有一个隐士叫做申屠蟠。这个隐士只是不喜欢入仕,但是却很有名气,算是名满天下的名士,不是那种连名字都不愿意留下的隐士。申屠蟠以孝得名;后来又受到郭泰、蔡邕等人的推崇,名气越来越大。
我们都知道在当时名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本,意味着你可以入仕。尤其像申屠蟠这样的家贫门寒的人,是很重要的入仕的途径,从而改变命运。但是申屠蟠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入仕。他接连拒绝郡守、三公的,隐居起来读书学习。
事实上申屠蟠也确实因为隐居,躲过了第一次"党锢之祸"以及董卓集团乱政。
说了这么多,这个和黄忠有什么关系呢?在中平年间(即公元184年到189年),大将军何进接连辟请申屠蟠,都没有成功。于是黄忠闪亮登场。何进令黄忠劝说申屠蟠辅助自己,仍然是没有得到回应。然后这个黄忠就没有什么记载了。之所以辅佐何进的黄忠与蜀汉名将黄忠被视为一个人,原因则在于《后汉纪》的记载。
《后汉书·申屠蟠传》中记载黄忠为"蟠同郡",申屠蟠是陈留郡人,按照《后汉书》的说法,黄忠就是陈留人,和蜀汉那个黄忠没有联系;
不过在《后汉纪》中仅记载"使同郡黄忠",可以理解为申屠蟠同郡,也可以理解为何进同郡。
而何进与蜀汉黄忠都是南阳郡人。所以按照《后汉纪》的说法,与何进有关的这个黄忠,就有可能是蜀汉的黄忠。
刘表与黄忠的关系,似乎印证了上述说法
仅凭借一个重名,一个模糊的同郡的特点,似乎不足以证明此黄忠就是彼黄忠。有人通过刘表与黄忠的关系,来接着印证上面的说法。
申屠蟠是一个很有盛名的人物,何进找黄忠给申屠蟠写信劝说他入仕,那么这个黄忠应该也有一定的名望,不会是个路人甲。
否则既显得不够重视申屠蟠,说的话分量也小。
而刘表也是一个名士,在东汉末年的"名士清单"中,刘表也赫然在目,不过他的组合有点复杂,一说"八及"(意思是八个德行的榜样);一说"八顾";一说"八俊",乱七八糟没有准话,反正是一个名士。
这样一来刘表与黄忠就有了一个共同点——都是名士身份。
另外刘表也可以说是何进的故吏。刘表的仕途大概是这样的:大将军掾属-北军中候-荆州刺史-镇南将军、荆州牧。刘表的仕途其实很大程度上受到"党锢之祸"的影响,大将军何进是他梦开始的地方。而小编上面也说了,黄忠为何进做事,帮助何进劝说申屠蟠。
于是刘表与黄忠又有第二个共同点——都与何进有关。
上面小编所说的都是搞不清楚到底是陈留人还是南阳人的黄忠,下面再来说刘表与蜀汉黄忠的关系。黄忠早先是刘表的部下,被任命为中郎将,与刘表的从子刘磐一直镇守在长沙郡攸县。有一种说法,黄忠有可能与太史慈有交战记录,就是来源于此。不过这个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后来曹操南下,刘表病死,刘琮投降,黄忠成为曹操的人,具体一些是长沙太守韩玄的部下;刘备攻取"荆南四郡",黄忠又成了刘备的人。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蜀汉黄忠曾经是刘表的部下;何进黄忠与刘表有两个共同点,大概率有一定的交情。加上《后汉纪》中黄忠与何进同为南阳郡人的理解,似乎两个黄忠确实是一个人。
这样一来黄忠的形象就更加丰满了。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两个黄忠恐怕并非同一人
尽管有这么多的说法,但是最关键、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后汉纪》所谓的同郡人。
然而《后汉纪》与《后汉书》并没有明显冲突,没有史料异说的现象。
面对这样的史料时,我们就应该综合两者来看,而不是武断地认为《后汉书》的记载有错误,强行按照何进同郡来理解。
而且结合这个事件来看,《后汉纪》中的同郡也应该是申屠蟠的同郡。
在古代的时候,同乡与同乡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紧密的,乡土情谊很重,也容易形成一些以地域为标志的团体。
比如说所谓的荆州集团。这也是很好理解的事情。为了印证这个说法,小编简单地来举几个例子:
吕布刺杀董卓时,寻找的帮手是同郡人李肃。
韩馥成为冀州牧的时候,特意去请同郡人辅佐自己,其中就包括荀彧。
法正是促成刘备入川的重要人物,除了益州本土张松以外,还有同郡人孟达。
太史慈投奔扬州刺史刘繇,很大原因是因为二人同郡。
我们再来看一个稍微有些类似的例子。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受到陈仓守将郝昭的阻拦。诸葛亮最初的想法是劝降郝昭,也是郝昭的老乡靳详去游说。
何进的目的是劝说申屠蟠,当然要找申屠蟠的老乡才能起到作用,有乡党情谊的影响力,派自己老乡有什么用呢?
所以可以判断《后汉书》的记载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还有时人的评价,也可以证明此黄忠非彼黄忠。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清流名士在*中的地位要高于武人,这一点毋庸置疑。袁绍作为联军盟主,也是追求一种儒将的风范。
如果蜀汉黄忠确实是与申屠
对话的名士,那么在《黄忠传》中没有理由一点不记载,全记载为武人的形象;刘备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评价黄忠的名望"素非关、马之伦",关羽也表示*:"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由此可见,黄忠作为名士,并且辅佐过何进的说法,只是一次美丽的误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