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2:1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0:22
指的是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影响就是导致了之后三百年的战乱。
1、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这次*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
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为“八王之乱”。
2、影响
八王之乱历时达十六年,期间时有战乱,后期朝廷已无法掌握全国,受战乱影响地区亦愈来愈大。
除了诸王互相攻伐的战事外,期间还有氐人齐万年的变乱,以及成汉和汉赵两个政权针对西晋朝廷的一系列战争,南方亦有变民杜曾、王如及张昌的起事。
这些战事都对全国不少地区都造成严重破坏,饥荒、疫病频生,亦令不少人*离开家乡求活,成为流民。
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扩展资料:
八王介绍:
1、汝南王司马亮
司马亮(?―291年),字子翼,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第四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异母弟,母伏夫人 ,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
司马亮初封万岁亭侯,后改封广阳乡侯、祈阳伯,历任东中郎将、散骑常侍、镇西将军等职。西晋建立后,先封扶风王,后改封汝南王,先后担任骑司马、抚军将军、卫将军、宗师等。
咸宁三年(277年),升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等要职,镇守一方。不久,入朝任太尉、录尚书事,兼任太子太傅。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病重,有意托孤于司马亮,但在杨骏阻挠下并未成功。元康元年(291年),杨骏被杀后,司马亮入朝任太宰,与卫瓘分掌朝政,大肆封官却失去人心。
不久,司马玮矫诏将司马亮杀死。司马玮被晋惠帝皇后贾南风所杀后,朝廷下诏给司马亮平反,赐谥号为文成。
2、楚王司马玮
司马玮(271年―291年6月13日),字彦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审美人,西晋诸侯王、八王之乱中八王之一。
司马玮初封始平王,后改封楚王。历任屯骑校尉、都督荆州诸军事、平南将军、镇南将军、卫将军、侍中等。
元康元年(291年),汝南王司马亮、太保卫瓘建议朝廷让司马玮离开朝廷到封国去,司马玮对此很怨愤。
卫瓘等人因长史公孙宏、舍人岐盛轻薄无德,并受司马玮亲宠,会给朝廷带来祸患,打算收捕岐盛。
岐盛得知此事,就和公孙宏密谋,假称司马玮的命令,向皇后贾南风说司马亮、卫瓘坏话。
司马玮于是勒令本部军队,伪造诏书召集军队准备除掉卫瓘等人,不久兵败被处死,年仅二十一岁,谥号隐王,追赠为骠骑将军。
3、赵王司马伦
司马伦(?~301年),字子彝,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母为柏夫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初仕曹魏,封安乐亭侯。五等制建立后,封东安县子,授谏议大夫。西晋建立后,封琅琊王,授宣威将军。迁安北将军、镇守邺城,封赵王。
迁征西将军,镇守关中。刑赏不明,激发羌族和氐族反叛。入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元康十年(300年),使用离间计,使得太子司马遹被皇后贾南风害死,鼓动司马遹旧部及齐王司马囧起兵,废黜并杀死贾皇后。
诛杀淮南王司马允,自领侍中、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加九锡。*迫晋惠帝退位,擅自称帝,年号建始。即位之后,任用孙秀掌政,大肆封官,收取人心。
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司马伦屡战屡败,宣布退位,迎接晋惠帝复位,退居金墉城。梁王司马肜上表论罪,赐死司马伦。
4、齐王司马冏
司马冏(?―302年),字景治,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文帝司马昭之孙,齐献王司马攸次子 ,晋武帝司马炎之侄,参与“八王之乱”。
父亲司马攸死后,袭爵齐王,历任散骑常侍、左军将军、翊军校尉,联合赵王司马伦废杀皇后贾南风,为宠臣孙秀所排挤,出镇许昌。
司马伦篡位后,拜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首倡大义,联络河间王司马颙等人讨灭司马伦,迎接晋惠帝复位,拜大司马、辅政大臣,加九锡。权倾朝野,骄奢淫逸,大失人心。
永宁二年(302年),拥立清河王司马覃为皇太子,自领太子太师,打算长期专政,遭到司马颙和翊军校尉李含上表反对,被长沙王司马乂击败和杀死。
晋怀帝司马炽即位后,予以平反,追赠侍中、大司马、齐王,谥号武闵。
5、长沙王司马乂
司马乂(277年―304年3月20日),字士度,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异母兄弟,母为审美人 ,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
太康十年(289年),司马乂受封为长沙王,授任员外散骑常侍。其父武帝司马炎死后改任步兵校尉,永平元年(291年),同母兄楚王司马玮被贾后杀死,司马乂被贬为常山王。
永宁元年(301年),齐王司马冏等诸侯王起兵讨伐篡位的赵王司马伦,司马乂率军响应,因军功升任抚军大将军,复封长沙王。
永宁二年(302年),河间王司马颙起兵讨伐司马冏,司马乂暗中作为内应攻入洛阳将司马冏捕杀。
太安二年(303年),被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杀害,年仅28岁,司马乂之弟豫章王司马炽即位后,追谥为厉王,以子司马硕袭封。
6、成都王司马颖
司马颖(279-306),字章度,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的异母兄弟。生母程才人,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
太康十年(289)受封成都王。元康九年(299年),由于结怨于贾谧,皇后贾南风下诏出为平北将军,镇守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
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齐王司马冏传檄讨逆。太安元年(302年),齐王司马冏专权,河间王司马颙上表数其罪状,司马颖起兵响应。
太安二年(303年),与司马颙合谋攻长沙王司马乂。永兴元年(304年),司马越囚禁司马乂,向颖、颙联军投降。
司马颖除去朝中的司马乂后,增封二十郡,拜丞相,又立为皇太弟。这时期的成都王司马颖达到了他的权利顶峰。
八月,王浚与司马腾讨伐司马颖,司马颖等挟惠帝奔洛阳。十二月,太宰司马颙下诏废黜司马颖的皇太弟之位将其遣回封地。
光熙元年(306年)九月,顿丘太守冯嵩将成都王司马颖和他的两个儿子抓住送往邺城。
范阳王司马虓不忍心杀害司马颖遂将其幽禁在邺城,十月,司马虓暴毙,范阳王长史刘舆矫诏将司马颖及其二子一并赐死,司马颖死时年仅二十八岁。
7、河间王司马颙
司马颙(?―306年),字文载,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三弟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太原烈王司马瑰之子 ,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兄弟,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
司马颙初袭封父爵,咸宁三年(277年),改封河间王。少年时有名声,轻钱财厚待贤士。晋武帝赞叹其为藩王的表率。赵王司马伦篡位时,响应齐王司马冏起兵,因功授任侍中、太尉,加三锡之礼。
永宁二年(302年),李含假称受帝密诏说服司马颙讨伐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任太宰、大都督、雍州牧。后又废太子司马覃,立成都王司马颖为皇太弟。
永兴三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率义军讨伐司马颙,司马颙接连挫败,义军逐占据关中,司马颙保守孤城。
同年,司马越以诏书征召司马颙入朝任司徒之职,司马越之弟南阳王司马模派将军梁臣将司马颙掐死,他的三个儿子也一同被杀。
8、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越(?―311年),字元超,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西晋宗室,晋惠帝至晋怀帝时期权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初任骑都尉,后迁散骑侍郎加侍中,历任散骑常侍、辅国将军、尚书右仆射等职并因参与诛杀杨骏受封五千户侯,不久复任侍中,加奉车都尉,晋爵东海王。永康初年(公元300年)加中书令,又升任司空兼中书监。
在八王之乱后期,司马越在先后击败了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诸王的势力之后开始掌控西晋政权,并在晋惠帝死后立太弟司马炽为皇帝,是为晋怀帝。
司马越自任太傅辅佐朝政,辅政期间不思团结*一致对外,反大权独揽,杀戮朝臣,弄得人人自危,各方纷纷起兵讨伐,司马越无奈之下自请出征石勒。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司马越在项城忧惧而死,至此八王之乱终结。东晋年间追谥孝献。以元帝之子司马冲袭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王之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0:23
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八王之乱,西晋中后期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政权而爆发的混战.以杨骏被杀后卫瓘、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并与贾后对抗为起始,以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宣告结束.前后历时16年,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内讧.引发了西晋亡国和以及近300年的*,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0:23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八王之乱,西晋中后期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八王之乱是西晋时统治阶层历时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战乱。它引起战乱,耗竭了西晋国力,此后少数民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五胡乱华),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人灭亡。八王之乱对西晋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影响:长期战乱,导致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南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0:24
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八王之乱,西晋中后期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政权而爆发的混战。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0:25
“八王之乱” 解析:晋武帝封同姓为王,所以八王都姓司马,称“司马氏”,“八王之乱”则是他们互相打斗,所以称“骨肉相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