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4 20:4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5 12:44
组成
1、血管球有两个极:即血管极和尿极。血管极有血液流入的入球小动脉以及引流出血液的出球小动脉。血管极处有少量结缔组织细胞,随血管进入血管球,分布于毛细血管袢之间,构成血管系膜(mesangium),血管系膜又叫球内系膜,由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相对一端为与肾小管相连接处称尿极。
2、肾小囊(Bowman capsule),有壁、脏两层,脏层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足细胞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或足细胞突起与血管系膜之间存有较厚而完整的基膜。
3、功能
肾小体的功能是超微滤过。滤过屏障由毛细血管内皮、血管球基膜以及足细胞的裂孔膜构成。肾小球的核心是一团球状血管网,有滤过功能,能把血液中的血细胞和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过滤出来。它的两端分别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相连。
入球小动脉粗而直,出球小动脉细而弯曲,这样就使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压力差,使肾小球内压力很高,这样有利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滤过功能。
如果肾小球出现问题,就可能把红血球、大分子蛋白质漏出来,形成血尿和蛋白尿。
包在肾小球外面的一个漏斗形的囊即肾小囊。肾小囊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着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壁相接。两层之间形成了肾小囊腔,肾小囊腔与肾小管腔相通。肾小囊的作用是生成原尿,送入肾小管。
扩展资料
肾小体的发育
在同一胚(胎)龄肾内可观察到不同发育阶段的肾小体。皮质深层为发育较成熟的第一代肾小体,浅层为未成熟的肾小体。根据毛细血管、滤过屏障发育成熟的程度和肾小囊腔的大小,我们将肾小体发育分为原始期,发育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
1、原始期(I)S:肾小体主要分布于皮质浅层,由原始肾小囊及间充质细胞团或索组成。电镜观察,肾小囊呈匙状,由内、外两层细胞组成,两层间的囊腔较窄。外层(壁层)细胞呈立方形,内层(脏层)呈柱状。在原始肾小囊形成的同时脏层细胞开始分化,细胞密集排列,细胞间形成桥粒和紧密连接。
胞核较大,规整,细胞器逐渐增多。小体中心的间充质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体积较大,核内异染色质较少,核仁明显。在IS后期,间质细胞团内可见内皮细胞发育,细胞厚,细胞器丰富,周围基膜较薄,可见1-2个腔隙形成,腔内偶见红细胞。
2、发育期(ⅡS):肾小体分布于皮质中层,此期肾小囊腔及血管球形成。肾小囊壁层细胞由立方逐渐变为扁平状,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游离端出现少量短小的指状突起伸入囊腔。
脏层细胞由柱状变为立方或楔形,围绕血管球呈单层或复层排列。胞质增多,高尔基复合体发达,粗面内质网丰富,网池内充满中等电子密度的絮状物。
3、成熟期(ⅢS):肾小体分布于皮质深层。肾小囊腔明显增大,毛细血管数量增多滤过膜发育较好。根据我们的观察8周胚肾从皮质浅层到深层约有3代肾小体,其中约10%的肾小体达到ⅡS,20周胎儿肾约有8代肾小体,其中约30%肾小体达到ⅢS。28周胎儿肾约有10代肾小体,其中约50%肾小体达到Ⅲ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肾小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5 12:45
定义:肾小体(renal body)位于肾皮质和肾柱内,呈球形,直径约200微米,分血管极和尿极。由特殊的动脉性毛细血管球(肾小球)和包在其外面的肾小囊构成,是分泌尿液的部分。毛细血管球两端分别为入球及出球小动脉,一般前者管径较粗,均由血管极进出。肾小囊是肾小管的盲端膨大凹陷而成,分脏层与壁层,脏层细胞为有突起的足细胞,经基膜与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接触。足细胞、基膜、内皮细胞构成肾小球的滤过膜。壁层由单层扁平细胞构成,与肾小管壁相连续。壁、脏层之间为肾小囊腔,在尿极移行为肾小管。
肾小体是有神肾囊和血管球组成。
肾小囊;是肾小体起始部膨大凹陷形成的杯状上皮囊,两层上皮之间的腔为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续。肾小囊分为壁层和脏层。壁层有单扁上皮组成,脏层有足细胞组成。足细胞次级突起之间为裂孔,覆有裂孔膜。
血管球:是肾小囊中的一团盘曲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为有孔毛细血管,有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球状毛细血管,汇入出球微动脉。
功能:滤过血液,形成原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