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赣南游记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1:2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22:13
陈毅与《赣南游击词》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又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强中强。
这是陈毅元帅1936年春写的《赣南游击词》中的诗句。它记下了中国*史上一段难忘的史实,凸现了党与人民血肉相连的关系。
1934年10月,*苏区红军主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为了加强苏区的*、军事领导,**决定成立苏区*分局,由陈毅、项英等同志领导。到了1935年元月,苏区地域缩小,面对强大的敌人,苏区*分局决定分9路突围。
3月,项英、陈毅等先后到达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地区。敌人动用重兵,采取移民并村和赶群众出山的手段,长期搜山、围山、烧山,企图把游击队困死在崇山峻岭之中。1936年1月下旬至2月,赣粤边地区出现罕见的大雪封山,游击队的粮食断绝,只能摘野果,采野菜,剥竹笋充饥。面对红军游击队的困境,赣南地下党的同志组织群众,利用每月初一和十五开禁进山砍柴的机会,把大米藏入挑柴的竹杠中,把食盐溶进棉袄里,设法丢在山上,转交游击队。陈毅在油山秘密据点吃着从山上“捡”来的大米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赣南游击词》。
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和掩护,红军将士才坚持了赣南游击战,夺取了反“清剿”斗争的胜利。并且,正如陈毅同志1942年在一封信中指出的,“南方的三年游击战争,也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证明了中国*党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22:13
上面说得对👍
赣南游击词表达了作者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赣南游击词表达了作者在艰苦斗争生活百折不挠、坚韧不拨的顽强革命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面对强大的敌人,苏区中央分局决定分9路突围。3月,项英、陈毅等先后到达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地区。项英向党中央发出最后一封电报,报告部队突围情况,并收到了中央回电。因中央更换了密码,无法译出,项英便命令...
《赣南游击词》的作者是谁?
赣南游击词的作者是陈毅。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这首词是陈毅元帅颇负盛名的佳作,整首词通过不同的侧面描写出了共产党军队在韩两地区游击战争的艰苦,表现出了战士们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革命信念的坚定不移。赣南游击词的创作背景 这是陈毅元帅1936年夏季写的赣南游击词中的诗句,它记下了中...
陈毅赣南游击词
总的来说,《赣南游击词》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词歌。它反映了红军游击队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的坚韧和勇气,以及他们为了胜利而不懈努力的精神。陈毅通过这首词歌,向读者展示了红军游击队的英勇和毅力,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热爱。这首词歌不仅是陈毅的文学杰作,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珍贵...
陈毅《赣南游记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陈毅在油山秘密据点吃着从山上“捡”来的大米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赣南游击词》。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和掩护,红军将士才坚持了赣南游击战,夺取了反“清剿”斗争的胜利。并且,正如陈毅同志1942年在一封信中指出的,“南方的三年游击战争,也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
赣南游击词与沁园春长沙的区别
1、创作背景不同:《赣南游击词》是陈毅元帅在1936年夏季写的诗句,真实地记述了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和党与人民血肉相联的关系,而《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是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赣南游击词》教学反思
接下来是 《赣南游击词》教学反思,欢迎大家查看! 这种形式的诗歌,学生接触不多,读的时候,不容易把握感情,读时断句有时掌握不好。需要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读法。本首诗歌理解起来不难,应该在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陈毅对诗歌的主张是,不反对形式技巧上的探索,但鄙视单纯玩 弄...
《赣南游击词》的意思
《赣南游击词》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天明。几番梦不成。天...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是谁写的 《赣南游击词》原文
陈毅元帅的名句“天将午,饥肠响如鼓”出自他的作品《赣南游击词》。这首词生动描绘了游击队员在艰难环境下坚持斗争的情景,展现了他们的坚韧和战术高明。通过描述队员在黎明前醒来,露水浸湿衣被,夏日仍感寒冷,以及在饥饿中等待食物的场景,词作突显了游击战术的灵活和敌人对他们的封锁困难。《赣南游击词...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是谁写的
在革命岁月中,陈毅以一首《赣南游击词》生动描绘了游击队员的生活与战斗情景。“天将午,饥肠响如鼓”这句,形象地展现了游击队员们在艰苦条件下的坚韧不拔。这首词记录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章节,体现了游击队灵活机动的战术和与敌人周旋的智谋。通过描述队员们在黎明时分醒来,夏夜露水浸湿衣被,...
陈毅《赣南游击词》
陈毅在油山秘密据点吃着从山上“捡”来的大米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赣南游击词》。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和掩护,我红军将士才坚持了赣南游击战,夺取了反“清剿”斗争的胜利。正如陈毅同志1942年在一封信中指出的:“南方的3年游击战争,也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