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0:2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9:00
是的,水的密度比冰大。
冰的密度是0.9克/立方厘米;水的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
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水分子间靠氢键连接在一起形成非常“疏松”(低密度)的刚性结构。最邻近水分子的O—O 核间距为0.276nm,O—O—O键角约为109度,十分接近理想四面体的键角109度28分。
但仅是相邻而不直接结合的各水分子的O一O 间距要大的多,最远的要达0.347nm。
冰
1、晶体结构
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分子之间主要靠氢键作用,晶格结构一般为六方体,但因应不同压力可以有其他晶格结构。密度比水小。
2、熔点
在常压环境下,冰的熔点为0℃。0℃水冻结成冰时,体积会增大约1/9(水体积最小时为4℃)。据观测,封闭条件下水冻结时,体积增加所产生的压强可达2500大气压。
冰的熔点与压强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系:在2200大气压以下,冰的熔点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30个大气压降低1摄氏度;
超过2200大气压后,冰的熔点随压力增加而升高:3530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17℃,6380大气压下为 0℃,16500大气压下为 60℃,而20670大气压下冰在76℃时才熔化,称为名副其实的“热冰”。冰在0℃下密度为0.917 g/cm³,而水的密度正常为1.00g/cm³,所以冰会浮于水上。
3、融化
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固体形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零摄氏度时,冰就会开始融化,变为液态水。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冰开始融化的时候,是以结晶内的一个水分子开始脱离结晶为契机,相关机制有助于弄清含水的蛋白质出现结构变化的机制。
如果用电灯等的强光照射,冰的内部就会融化,浮现出称为“冰花”的类似雪结晶的形状。来自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和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为了调查冰从内部开始融化的现象,利用计算机演算了由约1000个水分子形成的冰被加热时将发生什么变化。
冰的结晶是水分子呈六角形规则排列的结构。加热之后,首先是一个水分子从结晶脱离,开始自由运动,而这个水分子并不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导致结晶出现歪曲。而结晶一旦出现歪曲,就会逐渐扩大,最终整个结晶分崩离析,变为液体形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9:00
大于4度的水的密度还是大于冰的,因为冰的密度大概在0.9.常温下冷水比100°C的开水密度大4%.而冰同样是温度高密度小,但固体的热涨冷缩相对来说是很小的,可以几乎忽略不计..追答目前来说,比较准确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9:00
是的,液态的水在凝固成冰的时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分子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每个分子都被四个分子所包围,形成一个结晶四面体.这种排列方式是比较松散的,使得冰晶体中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于液态水中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液态水中,分子的排列比较混乱,不像冰中的分子那样,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分子在液态中的运动虽然比在冰中更自由,但分子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在冰中更小,所以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9:01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这么认为,纯水在4℃时密度最大,原来国际单位制中的千克定义即是在4℃时1升纯水的质量。温度升高密度变小,温度降低,密度也会变小,结冰后由于水分子团的排列形成了晶格,所以密度也是变小的。这也是冰浮在水面上的原因。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9:02
冰的密度比水小,这是固体密度比液体密度小的典型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