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荷花读后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2:3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4:12
人们都认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淤泥,荷花根本就是活不了的,因为荷花是要靠有淤泥的地方才能生长啊,淤泥并没有想得到什么,它只想默默的守护荷花啊,淤泥就好似一个守护荷花的使者,所以淤泥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肮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4:13
简单点、 :感受到了春天中燕子的可爱,夏日里荷花的美好、 够简单吧
参考资料:小学课本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4:13
等一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4:14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1894年10月28日生。1907年进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学习,1911年开始担任了10年乡镇小学教员。1914年起,在《礼拜六》、《小说丛报》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了《穷愁》、《终南捷径》等十余篇文言小说。
1919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在《新潮》、《小说月报》、《晨报副刊》、《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觉悟》(上海《*日报》副刊)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新诗、散文、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1921年,他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到1925年,已出版了《隔膜》(1922)、《火灾》(1923)、《线下》(1925)等短篇小说集。
五卅运动中,叶绍钧与胡愈之等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此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并同一些*党员和*者交往,参加了一些*的活动。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集《城中》(1926)、《未厌集》(1928)、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等都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九·一八”事变之后,叶绍钧与鲁迅、茅盾等左翼作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积极投身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并不断扩大着反映现实的题材。《多收了三五斗》、《一篇宣言》、《英文教授》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叶绍钧从1923年起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0年起改任开明书店编辑,抗战胜利后成为开明书店负责人之一。其间曾兼任中学、大学教员。在长期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其中不少人(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后来都成为知名作家。
叶绍钧1939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年出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1949年以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四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他还先后出任过**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等职;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副*、*文史馆馆长、第六届政协副*、中国民主促进会*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