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4: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8:22
四川农业大学温江校区有5头雕塑拓荒牛,又被称为“川农牛”,这群牛经常被同学们搬着到处跑。牛群一会儿在屋檐下避雨,一会儿在食堂前“爬树”,一会儿又披着棉被守在宿舍前。当然,它们也会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比如道路*(影响交通),藏在树丛里露出牛角误伤他人……
该校动物医学院15名大一新生自发成立“川农搬牛协会”。他们处理校园里不文明搬牛现象,将牛的摆放位置合理化、艺术化,且对“川农牛”进行日常维护。他们每次行动前分工明确,有组织有纪律,还有接头暗号,他们称自己为“神秘的地下组织”。
顾礼是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大一新生,还未入学前,他在新生报道群里就了解到一个信息:“川农牛”是用来玩的,不是用来看的。随后,师哥、师姐们晒出如何“玩”牛,有的给牛穿上衣服,把牛摆出不同造型,并搬到校园各地合照。不过,有师兄好心提醒他:“虽然不搬牛无毕业,但是请在夜里行动,保持神秘感。”
“挺酷的,第一次知道校园里面的雕塑可以随意移动。”顾礼入学后最关心的事除了学习,就是找牛,因为它们每天都会被人搬到不同的地方。据了解,“川农牛”又叫拓荒牛,是铜质耕牛雕塑,寓意艰苦奋斗、开拓奉献,这也是“川农大精神”精髓所在。
就在2个月前的一个周末,凌晨2点半,参加完朋友生日的顾礼和3个同伴一起回寝室,路上见到2头“川农牛”。4个大男生合力将2头牛搬出100米远,“很重,每头牛大概有100多公斤吧。我们4个人身高在一米七左右,都搬了接近1小时。”
而这,也是顾礼入学后第一次搬牛,说起搬牛的感觉,他形容“很爽”。因为搬的时候什么都不用想,学习、感情都能抛开,有种解压释放情绪的感觉。
搬牛带来的乐趣让顾礼和同伴一发不可收拾。他们开始关心每天牛被搬到了哪里,以怎样的造型出现。时间久了他们发现,不时出现不文明搬牛现象,有人将牛摆放在校园道路上影响交通;有人将牛藏在草丛里,伸出的牛角容易误伤他人;还有人将牛摆出不雅姿势……
顾礼和同学刘伯林、侯皓月等14名同学商议后决定,成立一个“川农搬牛协会”,来处理校园内不文明搬牛现象。15名组织者一致认为,爱护川农牛是每个川农人该做的事,“可以恶搞,可以发挥我们的创意,但不应该让一些不文明现象影响到校园生活,或者误伤他人。”
“川农搬牛协会”成立仅2个月,已组织过7次活动,目前有成员312人。每次组织搬牛活动前,刘伯林他们都会先在群里收集大家意见,讨论牛的摆放造型、位置等,然后由负责策划的同学写出详细流程,内容细致到参与成员集合时间、地点、接头暗号等。“我们都是夜间行动,这样显得有神秘感,所以我们又叫神秘的地下组织。”刘伯林说道。
“搬牛协会”还制定了一系列搬牛纪律实行办法:搬牛均要避开道路、大门等妨碍公共治安与便利的地点;都是夜间行动,要避免大声喧哗,扰乱其他同学休息等。有协会成员笑着说,协会还有一个霸气又恶搞的接头暗号“天王盖地虎群主一米五,宝塔镇河妖牛比群主高”。
在四川农业大学,搬牛的传统几乎无人不知。校团委副*陈从楷介绍,2006年是川农百年校庆,著名雕塑家陈萧汀设计了校园景观“拓荒牛”(5头),并将其摆放在雅安校区,“这些雕塑没有固定,可以移动。”过了没多久,就有同学悄悄将牛搬动,创意摆放出不同造型。但担心随意搬牛违反学校规定,有同学调侃,“这是梦游牛,夜里睡着了它会到处走。”
“大学校园是一个开放、自由、包容的空间,学生们的创意举动学校是支持的。”陈从楷表示,为了鼓励学生们增加创新精神,“川农牛”被复制了5头到成都校区,“10年了,搬牛成了川农特色校园文化,给学生们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每到毕业季和迎新季,“川农牛”都会成为学校一道风景,同学们将其搬到不同的地方抢着合照。
其实,“川农搬牛协会”还有一个目标,协会发起者表示“等我们有1000个成员,就向学校提交申请,成立一个学校官方的搬牛协会。”对此,陈从楷说,“文明搬牛是好事,大一新生能有这样的觉悟很让人欣慰。同时,希望同学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空间,为校园增添几分活力和乐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8:22
四川农业大学温江校区有5头雕塑拓荒牛,又被称为“川农牛”,这群牛经常被同学们搬着到处跑。牛群一会儿在屋檐下避雨,一会儿在食堂前“爬树”,一会儿又披着棉被守在宿舍前。当然,它们也会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比如道路*(影响交通),藏在树丛里露出牛角误伤他人……
该校动物医学院15名大一新生自发成立“川农搬牛协会”。他们处理校园里不文明搬牛现象,将牛的摆放位置合理化、艺术化,且对“川农牛”进行日常维护。他们每次行动前分工明确,有组织有纪律,还有接头暗号,他们称自己为“神秘的地下组织”。
顾礼是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大一新生,还未入学前,他在新生报道群里就了解到一个信息:“川农牛”是用来玩的,不是用来看的。随后,师哥、师姐们晒出如何“玩”牛,有的给牛穿上衣服,把牛摆出不同造型,并搬到校园各地合照。不过,有师兄好心提醒他:“虽然不搬牛无毕业,但是请在夜里行动,保持神秘感。”
“挺酷的,第一次知道校园里面的雕塑可以随意移动。”顾礼入学后最关心的事除了学习,就是找牛,因为它们每天都会被人搬到不同的地方。据了解,“川农牛”又叫拓荒牛,是铜质耕牛雕塑,寓意艰苦奋斗、开拓奉献,这也是“川农大精神”精髓所在。
就在2个月前的一个周末,凌晨2点半,参加完朋友生日的顾礼和3个同伴一起回寝室,路上见到2头“川农牛”。4个大男生合力将2头牛搬出100米远,“很重,每头牛大概有100多公斤吧。我们4个人身高在一米七左右,都搬了接近1小时。”
而这,也是顾礼入学后第一次搬牛,说起搬牛的感觉,他形容“很爽”。因为搬的时候什么都不用想,学习、感情都能抛开,有种解压释放情绪的感觉。
搬牛带来的乐趣让顾礼和同伴一发不可收拾。他们开始关心每天牛被搬到了哪里,以怎样的造型出现。时间久了他们发现,不时出现不文明搬牛现象,有人将牛摆放在校园道路上影响交通;有人将牛藏在草丛里,伸出的牛角容易误伤他人;还有人将牛摆出不雅姿势……
顾礼和同学刘伯林、侯皓月等14名同学商议后决定,成立一个“川农搬牛协会”,来处理校园内不文明搬牛现象。15名组织者一致认为,爱护川农牛是每个川农人该做的事,“可以恶搞,可以发挥我们的创意,但不应该让一些不文明现象影响到校园生活,或者误伤他人。”
“川农搬牛协会”成立仅2个月,已组织过7次活动,目前有成员312人。每次组织搬牛活动前,刘伯林他们都会先在群里收集大家意见,讨论牛的摆放造型、位置等,然后由负责策划的同学写出详细流程,内容细致到参与成员集合时间、地点、接头暗号等。“我们都是夜间行动,这样显得有神秘感,所以我们又叫神秘的地下组织。”刘伯林说道。
“搬牛协会”还制定了一系列搬牛纪律实行办法:搬牛均要避开道路、大门等妨碍公共治安与便利的地点;都是夜间行动,要避免大声喧哗,扰乱其他同学休息等。有协会成员笑着说,协会还有一个霸气又恶搞的接头暗号“天王盖地虎群主一米五,宝塔镇河妖牛比群主高”。
在四川农业大学,搬牛的传统几乎无人不知。校团委副*陈从楷介绍,2006年是川农百年校庆,著名雕塑家陈萧汀设计了校园景观“拓荒牛”(5头),并将其摆放在雅安校区,“这些雕塑没有固定,可以移动。”过了没多久,就有同学悄悄将牛搬动,创意摆放出不同造型。但担心随意搬牛违反学校规定,有同学调侃,“这是梦游牛,夜里睡着了它会到处走。”
“大学校园是一个开放、自由、包容的空间,学生们的创意举动学校是支持的。”陈从楷表示,为了鼓励学生们增加创新精神,“川农牛”被复制了5头到成都校区,“10年了,搬牛成了川农特色校园文化,给学生们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每到毕业季和迎新季,“川农牛”都会成为学校一道风景,同学们将其搬到不同的地方抢着合照。
其实,“川农搬牛协会”还有一个目标,协会发起者表示“等我们有1000个成员,就向学校提交申请,成立一个学校官方的搬牛协会。”对此,陈从楷说,“文明搬牛是好事,大一新生能有这样的觉悟很让人欣慰。同时,希望同学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空间,为校园增添几分活力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