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与王洛宾的忘年恋的故事723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6 17:0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1 07:45
见字如面:三毛与王洛宾“忘年恋”只恨此心未能与君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1 07:45
故事如下:
一直以来,有关王洛宾和三毛的忘年恋是传播最广的一个故事,曾经还有人搬出书信证实三毛曾经追求过王洛宾。但在三毛家人看来,三毛是藏不住话的人,她的几段感情经历他们都很清楚,三毛“男性朋友很多,未必是男朋友”。
三毛在大学期间曾有个男朋友,家里人都认识,但还没有到谈婚论嫁的程度,后来三毛出国,这段感情也就淡了。三毛后来在马德里认识了一个德国人,不过此人后来因病去世,让她很难过。
直到遇到荷西以后,三毛全心投入,而荷西因为意外去世之后,使得三毛无法承受了。荷西之后,三毛曾拒绝过追求者,陈田心说,“三毛很单纯,她心中有话就会讲。对王洛宾,她写信和我们讲,从小唱王洛宾的歌,现在认识了这个人。
王洛宾的年纪很大,所以她把王洛宾当做长辈,但三毛对长辈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或许人家会以为是男女之爱,而她认为这种情感是源自对艺术创作的欣赏,也是一种长辈晚辈之间的情感传递,没提过两人会变成伴侣。三毛只是希望能给他一些温暖,让他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情感。”
扩展资料
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访问王洛宾后,发表了三篇《王洛宾老人的故事》。三毛从小就爱唱王洛宾改编的民歌,尤其是他的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曾经引发热爱流浪、一心汲远的三毛的无限神往。当她看到夏婕的报道后异常振奋,立即向夏婕索要王洛宾在新疆的联络方式。
随即,她了解到,王洛宾一生历尽坎坷,饱经磨难,曾因“莫须有”的罪名,先后入狱两次,共长达18年,差点将“牢底坐穿”,却信念犹存。
年近不惑,妻子病逝,他孤零零地死守在美丽的新疆,仍然痴迷艺术,不断辗转各地,采集民间歌谣。每天黄昏,他都坐在门前看夕阳沉坠;夜幕四垂时,总要对着悬在古旧墙壁上的太太遗像,弹一首曲子给她听。
当朋友将王洛宾的故事还没讲完,三毛就哭红了双眼,她说:这个老人太凄凉太可爱了!我要写信安慰他,我恨不得立刻飞到新疆去看望他。
一向拿感情来安身立命的三毛,在现实世界中少有同道,那些锱铢必较的取舍,那些进退有据的权衡,在她看来,怎么会是爱情的真正模样呢?所以当她无意中获知,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一位老人与她同样以爱为信仰时,大喜过望,如逢知音。
于是,她不仅真的给王洛宾写信了,而且病体刚刚痊愈,就欣然前往。
当时三毛通过各种努力,报名参加了*旅行团。《明道文艺》主编宪仁先生获悉后,委托她为王洛宾代送稿酬,这就有了她直接见到王洛宾的一个充分理由。
在乌鲁木齐只有两天的逗留时间,其他游客都兴致勃勃地去参观这座神秘而迷人的异域城市,三毛却带着自己的膜拜奔赴她心中的偶像,王洛宾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1 07:46
三毛与王洛宾的忘年恋的故事如下:
三毛曾到过当时西部歌王王洛宾居住的城市乌鲁木齐两次。其中一次,三毛居住在王家,并接受了当地电视台的访问。与其说是所谓的“忘年爱”,不如说是我三毛善良、单纯的一厢情愿,被好事者涂抹成了茶余饭后的无聊谈资。
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忘年情”。三毛从小就爱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达板城的姑娘》,她把这些中国民歌带到西班牙,带到撒哈拉去唱,一直唱了几十年。当她有机会去新疆旅游时,特地去拜访了这些民歌的原作者王洛宾先生,此时的王洛宾已经70多岁了。
海峡两岸,鸿雁传书。短短的3个多月,往来6封信件。王洛宾写信告诉三毛:萧伯纳有一柄破旧的阳伞,早已失去了伞的作用,他出门带着它,只能当做拐杖用。王洛宾自嘲而诚恳地说:我就像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之后,王洛宾延缓了写信的日期。
三毛急匆匆来信,责怪洛宾:“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几个月后,三毛再次来新疆时,直接就住在了王洛宾的家里,憧憬着一份美好的生活。然而人生经历,生存环境,观念形态,诸多的不同,使她和洛宾之间,无法疏通30多岁年龄差距造成的鸿沟。
三毛明白了:年近80的洛宾,生活给他刻下的伤痕太深太深;她的一颗爱心,远不能抚平这位老人深重的心灵创伤。14天后,三毛提着行李,落寞的回到台湾。
然而不到一年,却传来三毛的死讯。为了永远纪念这段情谊,王洛宾写下了一首感人的诗歌《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在《1943-1991 三毛》传记一书中,三毛的友人澄清了这段被三毛迷不得不提的故事。事实上三毛与王洛宾的相处很不愉快,更没有忘年情这一说。
扩展资料:
三毛与王洛宾的旷世爱恋:
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访问王洛宾后,发表了三篇《王洛宾老人的故事》。三毛从小就爱唱王洛宾改编的民歌,尤其是他的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曾经引发热爱流浪、一心汲远的三毛的无限神往。当她看到夏婕的报道后异常振奋,立即向夏婕索要王洛宾在新疆的联络方式。
随即,她了解到,王洛宾一生历尽坎坷,饱经磨难,曾因“莫须有”的罪名,先后入狱两次,共长达18年,差点将“牢底坐穿”,却信念犹存。
年近不惑,妻子病逝,他孤零零地死守在美丽的新疆,仍然痴迷艺术,不断辗转各地,采集民间歌谣。每天黄昏,他都坐在门前看夕阳沉坠;夜幕四垂时,总要对着悬在古旧墙壁上的太太遗像,弹一首曲子给她听。
当朋友将王洛宾的故事还没讲完,三毛就哭红了双眼,她说:这个老人太凄凉太可爱了!我要写信安慰他,我恨不得立刻飞到新疆去看望他。
一向拿感情来安身立命的三毛,在现实世界中少有同道,那些锱铢必较的取舍,那些进退有据的权衡,在她看来,怎么会是爱情的真正模样呢?所以当她无意中获知,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一位老人与她同样以爱为信仰时,大喜过望,如逢知音。
于是,她不仅真的给王洛宾写信了,而且病体刚刚痊愈,就欣然前往。
当时三毛通过各种努力,报名参加了*旅行团。《明道文艺》主编宪仁先生获悉后,委托她为王洛宾代送稿酬,这就有了她直接见到王洛宾的一个充分理由。
在乌鲁木齐只有两天的逗留时间,其他游客都兴致勃勃地去参观这座神秘而迷人的异域城市,三毛却带着自己的膜拜奔赴她心中的偶像,王洛宾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毛 (台湾著名女作家、旅行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1 07:46
一直以来,有关王洛宾和三毛的忘年恋是传播最广的一个故事,曾经还有人搬出书信证实三毛曾经追求过王洛宾。但在三毛家人看来,三毛是藏不住话的人,她的几段感情经历他们都很清楚,三毛“男性朋友很多,未必是男朋友”。三毛在大学期间曾有个男朋友,家里人都认识,但还没有到谈婚论嫁的程度,后来三毛出国,这段感情也就淡了。三毛后来在马德里认识了一个德国人,不过此人后来因病去世,让她很难过。
直到遇到荷西以后,三毛全心投入,而荷西因为意外去世之后,使得三毛无法承受了。荷西之后,三毛曾拒绝过追求者,陈田心说,“三毛很单纯,她心中有话就会讲。对王洛宾,她写信和我们讲,从小唱王洛宾的歌,现在认识了这个人;王洛宾的年纪很大,所以她把王洛宾当做长辈,但三毛对长辈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或许人家会以为是男女之爱,而她认为这种情感是源自对艺术创作的欣赏,也是一种长辈晚辈之间的情感传递,没提过两人会变成伴侣。三毛只是希望能给他一些温暖,让他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情感。”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1 07:47
三毛与王洛宾的忘年恋的故事:
【王洛宾与三毛初相识】
在台湾文坛,著名作家司马中原以聊斋式的鬼怪故事题材小说享誉两岸三地,素有“鬼学大师”与“讲鬼名嘴”之誉。
司马中原另一个被人所津津乐道的身份,就是台湾女作家三毛曾称他为“司马叔叔”。殊不知,坊间流传的三毛和王洛宾的恩怨情仇,他也是一位颇知情的“当事人”。对此,司马中原曾风趣地说,王洛宾与三毛相识的“始作俑者是夏婕,传叙者是我,做了傻瓜的却是三毛”。
大抵是1980年代末,司马先生赴香港交流,听到女作家夏婕说起:她在新疆下放时期,曾跟音乐家王洛宾共处过很长一段日子,王洛宾早岁命运悲凄,生活多受磨难,晚年太太又病殁了,他孤零零地死守在美丽的新疆,仍然不断地采集民间歌谣。每天黄昏,他都坐在门前看夕阳;天黑后,总要对着悬在古旧墙壁上的太太遗像,弹一首曲子给她听。夏婕离开新疆前,王洛宾曾把自己的新作交托给她,请她设法出版。
司马先生十分感动于这个悲凉的故事,回到台北,立刻绘声绘色讲给三毛听。他故事还没讲完,三毛就哭红了两眼,她说:“这个老人太凄凉太可爱了!我要写信安慰他,我恨不得立刻飞到新疆去看望他!”
三毛说到做到,她不仅真的给王洛宾写信了,而且病体刚刚恢复就前往新疆拜访王洛宾。司马先生谈到三毛出发到乌鲁木齐前的感情状态时说:“她说起自从丈夫荷西死后,她的心经常像浸在冰水里那么寒冷;也常在梦里见到荷西,求自己早点和他会合。”司马先生听到此,他以过来人的身份很直率地劝慰道:不要那么悲观,应该好好安排尔后的生活,如果遇上适合的,不妨再论嫁娶。三毛却轻轻地叹口气,又寂寂地摇摇头。
【王洛宾与三毛一见倾心】
王洛宾与三毛第一次相见,首先三毛向王洛宾唱起自己作词的流行于世界歌坛的歌曲《橄榄树》。三毛曾说过:橄榄树不是代表和平,那是一个人一生的追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三毛拜访王洛宾,又以她特有的如歌如痴,如诗如画,如醉如梦的浪漫风采,展示了她这次认真追寻王洛宾的一次巨大努力。王洛宾与三毛经过两天短暂的接触,三毛为王洛宾的坎坷人生和艺术才华所倾倒,可能也包含著敬仰、爱慕、同情,连三毛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感情。
【王洛宾与三毛鸿雁传书】
在三毛离开*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按捺不住兴奋心情的三毛和王洛宾书信寄情,鸿雁传书。不到一个月,王洛宾就收到了三毛的第一封来信:
亲爱的朋友,洛宾:
西元1990年4月27日万里迢迢,为了去认识你,这份情不是偶然,是天命。没法抗拒的。我不要称呼你老师,我们是一种没有年龄的人,一般世俗的观念,拘束不了你,也拘束不了我。尊敬与爱,并不在一个称呼上,我也不认为你的心已经老了。回来早了三天,见过你,以后的路,在成都,走的相当无所谓,后来,不想再走下去,就回来闭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没有办法。照片上,看我们的眼睛,看我们不约而同的帽子,看我们的手,还有现在,我家中蒙著纱巾的灯,跟你,都是一样的。你无法要求我不爱你,在这一点上,我是自由的。上海我不去了,给我来信。9月再去看你。寄上照片四大张一小张,还有很多。每次信中都寄,怕一次寄去要失落。想你,新加坡之行再说,我担心自己跑去你不好安排。秋天一定见面。三毛。
面对三毛炽热的感情,已经76岁高龄的王洛宾似乎也感觉到了什么。王洛宾写信给三毛,委婉表达自己的彷徨:萧伯纳有一把破旧的雨伞,早已失去了雨伞的作用,但他出门依然带著它,把它当作拐杖用。王洛宾自嘲而诚恳地说,他就像萧伯纳那把破旧的雨伞。之后,王洛宾减缓了给三毛写信的时间。为此,三毛匆匆来信,责怪王洛宾:「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8月20日,王洛宾收到三毛从北京发来的一封加急电报:「8月23日(CA0916班机)请接平。」从不要部队派车的王洛宾请好友派了一辆军车前往机场接应。三毛本来预定9月来新疆的,她提前到8月23日到乌鲁木齐。从1990年5月到8月的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就写信达15封之多。为了迎接三毛的到来,作为*党离休干部的王洛宾,首先向干休所领导递交了三毛居住的报告。从未置办过家具的王洛宾,请自己的学生陪同,破例到乌鲁木齐的家具市场选购了一张当时最流行的单人席梦思床、一个书桌、一盏台灯和一套新被褥。这次三毛要来干什么呢?一下飞机,三毛提了一大箱衣服和日常用品,住进了王洛宾家里。三毛在给王洛宾的信中说,「不住宾馆,住在家里是为走近你。」三毛按照王洛宾的成名作《在那遥远的地方》歌曲中藏族姑娘卓玛的形象,穿上在尼泊尔购买的*毛料裙服。据说是想以此唤醒老人那久远的记忆,让艺术家的心永远年轻。
身在台湾的三毛时时刻刻惦念着远在天边的王洛宾。那时的电话通讯还没有现在发达,每个月她都给王洛宾写三封信。(如今三毛写给王洛宾的书信都保存在王洛宾最宠爱的小儿子王海成手里)
【王洛宾与三毛:最美的错过】
当三毛满怀期望地飞到王洛宾身边的时候,对于三毛至深至诚的忘年情,年近八旬的王洛宾顾及部队环境、家庭子女、社会影响和现实生活赋予他的理性,没有贸然接受三毛追求的勇气。而当三毛改变初衷,带着那只盛满衣物的手提箱离开的时候,王洛宾才撤悟到自己失去了一份多么宝贵的感情。
洛宾:
谢谢你记得我。想你已经回到了新疆……我在十一月十四日,在香港与英国老友O’sheal先生订婚。没有发新闻,没有通知任何人,只两个人悄悄出去吃了一顿晚饭。回台禀报父母,如此而已。STuve比我长一些。是大学时在德国一同进修时的同班同学。……洛宾,我走了,祝福我未来的日子平静,快乐。谢谢。未来我将往Scotland(注:苏格兰)。回台只是看望父母而已了。谢谢你。也祝福你!
平平上
【王洛宾与三毛从此天人永隔】
三毛离开王洛宾后的第121天,1991年的1月5日在台北自缢身亡。
噩耗传来,王洛宾极度震惊,他一瓶接一瓶地喝烈度白酒,他希望在酒精中麻醉自己。
大悲大痛之中,王洛宾写下了他晚年最后一首情歌:
《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且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赎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可惜三毛已经永远听不到这歌声了。
司马先生说,此事出乎他意料之外,本来他是要为三毛接风的,因当时实在太忙,就说等圣诞节后要好好请她吃顿饭。哪知,她竟在医院自杀了!“使我这一辈子都欠她一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