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中曲牌连缀体与板腔体有什么不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1: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6:24
在中国各种戏曲声腔中,主要有“曲牌体”和“板腔体”两个
结构方式。像昆腔采用的就是“曲牌体”,而梆子腔、皮黄腔
等都是“板腔体”结构。简单地说,曲牌体就是把几首固定的
小曲联结在一起,组成戏曲的音乐。它既可以是一首小曲的多
次重复,也可以是多首不同小曲的连缀,还可以是两首小曲的
交叉。这些小曲就叫作曲牌,它们一般都有自己的名称,如
《蝶恋花》、《山坡羊》、《天净纱》等等,但这些名称与内
容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每一个曲牌表明了一种特定的曲调。
和曲牌体多首小曲连辍不同的是,板腔体的音乐材料通常情况
只有上下两句。这是不是表明板腔体音乐不如曲牌体音乐来得
丰富呢?既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说是,那是因为从曲调
数量上来说,板腔体的确不可与曲牌体相比;但是板腔体往
往通过板式(节奏)和唱腔的变化弥补了曲调单调的弱点,各
种不同的板式衍生出丰富的音乐,来表现戏中各种情节变化
和人物心情、性格的转变,因此,板腔体音乐并不比曲牌体
音乐来得单调乏味。如京剧使用的“皮黄腔”,虽然只有西皮
和二黄两种共四句曲调,但是通过节拍的变化可以发展出很多
板式。“原板”就是基本板式;将节奏放慢了就是“慢板”,
加快紧缩了,就产生了“二六板”或“流水板”;将固定节奏
改为自由节奏,就产生了“散板”等等。即使同是一种板式,
它的音乐也不完全相同,这主要靠唱腔的变化来体现。如京剧
中同样是西皮,生腔和旦腔就有所不同;又如在河北梆子中,
往往在情绪欢快的时候着重使用…6’、“3”两个音,称为
“欢音”,而在情绪悲苦的时候则几乎不用“欢音”,着重
使用较低的“7”和较高的…4’,称为“苦音”。曲牌体和
板腔体也有混合使用的情况,像川剧中,既有曲牌体的昆腔
也有板腔体的胡琴腔、乱弹腔。
戏曲唱腔音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类结构。
曲牌体指的是戏曲唱腔在一个个曲牌基础上,或由若干个曲牌连缀成套曲,或用一个曲牌单独构成唱腔的结构*。有些曲牌体唱腔*的剧种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一些板腔体唱腔的手法,在一个大段唱腔中,组织起来的曲牌也会有一些板式的变化。这种情况,也有学者认为是曲牌体与板腔体的混合使用的综合性唱腔*。
戏曲音乐中的板腔体和说唱音乐中一样,也是在一个上、下句结构的基本曲调基础上,根据剧情和唱词的需要,进行速度的、板眼、节奏的变化与发展,扩展成唱腔的结构*。对一个基本曲调进行速度、板眼、节奏变化与发展的方式,戏曲上称作“板式”;板式的变化是按照一定程式进行的,板腔体的一个大段唱腔的板式一般是按照“散板-慢板-原板-快板-散板”的程式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