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柴盒”(MATCHBOX)小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2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2:54
常规车轮年代(1947-1969)
莱斯利-史密斯(Leslie Smith)和罗德尼-史密斯(Rodney Smith)曾是中学校友,但没有血缘关系。1940年他们碰巧都服役于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就是将来有一天能够拥有自己的工厂,并且讨论过在二战结束后相互合作的事。终于在1947年6月19日,他们组成了一个合伙制的企业——“莱斯尼产品”(Lesney Procts)。这个名字来源于创始人的名字组合, LES取自莱斯利的前三个字母,NEY则取自罗德尼的后三个字母,而“产品”一词也很恰当,因为当时他们还没想好他们到底将会做什么。莱斯利-史密斯还受雇于J. Raymond Wilson公司,在那里,他作为海外订单的确认员已经有些年了。他只在夜里看管莱斯尼的财务记录直到“莱斯尼产品”逐步壮大以至于能够维持他的生计而使他变成全职。此时的罗德尼也在伦敦的一家名为铸造和机械工具(Diecast and Machine Tools)的工程公司里找到了工作。
依靠拼凑的约600英镑收入,这对年轻人买下了地处伦敦埃德蒙顿(Edmonton),名为“步兵(Rifleman)”的旧客栈以及一些*剩余的铸造机械。此时,他们决定为工业界生产冲压铸造产品。
同样受雇于Diecast and Machine Tools公司的另一位员工,约翰-W.奥戴尔(John W. Odell)亦称Jack,加入了莱斯尼公司,并贡献了自己独特的铸造技能。作为工业领域的转包商,这三人开始生产小型铸造部件。他们和其他众多小企业一起为伦敦的重建作出了贡献。
英国的将每年一月一日的库存计税的商业习惯使的当年最后两个月的部件供应订单下降。因而,仅有的几个莱斯尼公司的员工在那两个月里变得无所事事,而公司的创始人则设想改换产品以维持生计。其他的一些小型铸造厂已经生产出了一些玩具,这一点,莱斯尼的员工们也经历到了。1948年,第一批此类玩具应运而生,并且仅在伦敦当地的小商店里有售。到1952年圣诞节之前,莱斯尼为伦敦的沃尔沃斯(Woolworth)商店生产了一些玩具。
伦敦的玩具分销商们并不看好这些玩具,纷纷认为它们是些“圣诞节鞭炮般的垃圾”。然而,唯独孩子们喜欢这些玩具,于是小商店的店主们也想要更多这种玩具。到1953年圣诞节前,莱斯尼的人们认识到自己的玩具有一定的市场,但还没有必要为这一年中短暂的几个月的商机建立一套完整的推销、储存和市场开发的机制。相反,他们去寻找那些有意销售莱斯尼玩具的代理商。在伦敦的东首有好几家战前就相当完备的代理商,他们和其中的一家名为“墨克”(Moko)的代理商取得了联系。
摩西-康斯塔姆(Moses Kohnstam)是一名早在1900年就从德国纽伦堡来到英格兰发展玩具业的德国代理商。他致力于为众多小型玩具制造商提供包装、储存、分销以及财政支持等,借此他能获得一笔可观的销售折扣。摩西-康斯塔姆的公司就是Moko的前身,而他所销售的玩具使他的公司更名为Moko。无论销售的产品是由哪家小企业提供,它们都叫作Moko。
莱斯尼在1948年开始生产金属铸造玩具时所生产的第一件产品是埃夫林-巴德福特(Aveling Bardford)柴油驱动压路机。到1953年,另外17种玩具加入了莱斯尼的产品行列。这些题材广泛的玩具折射出的是当时莱斯尼的这一分支所处的生产不确定性。机械动物,带轮子的车辆甚至新奇的垂钓用品等曾经尝试过,然而就象昙花一现,没有一种产品能比带轮子的车辆来得成功。
在1950至1952年的朝鲜战争期间,英国*禁止在非重要的产品上使用锌,因而就没有生产以锌为原料的金属铸造玩具的可能。在这一时期里莱斯尼只生产过“巨象(Jumbo-the-Elephant)”的玩具娃娃。
1953年期间,杰克-奥戴尔开始设计更小比例的玩具。率先出炉的便是莱斯尼创始玩具的缩小版本。这些小玩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一直被以“1-75”系列的名义延续下去。随着小型系列的逐步成功,原先的大比例玩具在1954年前渐渐淡出市场。
每件莱斯尼早期玩具都用纸板包装,包装上印有玩具的图片、品名,有时还印有分销商的名字——“Moko”。以一个收藏家的眼光来看,将玩具的包装保存完好更有意思。已经有一些收藏者收集包装盒了。
1953年,摩西-康斯塔姆的继承人里查德-康斯塔姆(Richard Kohnstam)掌管了Moko公司。莱斯尼公司和里查德-康斯塔姆达成了一份协议授权Moko包装和分销莱斯尼生产的玩具。渐渐地,Moko成为莱斯尼在全球独家分销商。这一年就是莱斯尼生产小型1-75系列玩具的起始年。
1954年,莱斯尼公司生产了18种模型,全部由Moko负责销售。“火柴盒(Matchbox)”的商标则注册于1953年,其中Moko拥有50%,并继续对莱斯尼提供分销服务和财政支持。此时的罗德尼已经移居澳大利亚并且离开了莱斯尼公司,公司则由莱斯利-史密斯和杰克-奥戴尔掌管。
1958年期间,莱斯利-史密斯觉得自己的玩具产品在亚洲特别是日本会有市场潜力,然而里查德-康斯塔姆却不这么认为。为了扩大市场,莱斯尼公司意识到自己不得不脱离Moko而拥有自己的营销网络,因而,必须收买Moko所持有的另外50%股权。1959年,莱斯尼公司达成了收购Moko持有的莱斯尼50%股权的协议,并且首次印制了自己的玩具产品目录。从那以后查德-康斯塔姆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名为Riko。同年,第二本包括新开发的“古董模型(Models of Yesteryear,即现在熟知的YY系列)”在内的产品目录应运而生。另外,在1954年,纽约商人弗雷德-布鲁诺(Fred Bronner)将莱斯尼的玩具引进美国市场。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成为莱斯尼产品在美国的独家进口商。10年后的1964年,莱斯尼产品(美国)公司(Lesney Procts (U.S.A.))作为其英国总部的一个分支在美国成立。莱斯尼获得了弗雷德-布鲁诺全部的库存支持,最终使弗雷德-布鲁诺逐步成为莱斯尼产品(美国)公司的第一任总裁。
直到1969年,弗雷德-布鲁诺公司(Fred Bronner Corporation)开始成为美国的莱斯尼产品公司。同年,莱斯尼产品公司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市场竞争,那就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泰(Mattel )公司推出的风火轮(Hot Wheels)小车。由于“火柴盒”小车在1969年无法象当时的“风火轮”小车那样在下降的轨道中飞跑,对于莱斯尼这个微型小车巨人来说是生死悠关的大事。这仿佛是莱斯尼历史长河上的一个浮桶,在这里我们将作第一次休息。请继续参阅莱斯尼更多的历史故事,下一阶段:“超高速时代,敬请关注。
常规车轮年代(1947-1969)
莱斯利-史密斯(Leslie Smith)和罗德尼-史密斯(Rodney Smith)曾是中学校友,但没有血缘关系。1940年他们碰巧都服役于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就是将来有一天能够拥有自己的工厂,并且讨论过在二战结束后相互合作的事。终于在1947年6月19日,他们组成了一个合伙制的企业——“莱斯尼产品”(Lesney Procts)。这个名字来源于创始人的名字组合, LES取自莱斯利的前三个字母,NEY则取自罗德尼的后三个字母,而“产品”一词也很恰当,因为当时他们还没想好他们到底将会做什么。莱斯利-史密斯还受雇于J. Raymond Wilson公司,在那里,他作为海外订单的确认员已经有些年了。他只在夜里看管莱斯尼的财务记录直到“莱斯尼产品”逐步壮大以至于能够维持他的生计而使他变成全职。此时的罗德尼也在伦敦的一家名为铸造和机械工具(Diecast and Machine Tools)的工程公司里找到了工作。
依靠拼凑的约600英镑收入,这对年轻人买下了地处伦敦埃德蒙顿(Edmonton),名为“步兵(Rifleman)”的旧客栈以及一些*剩余的铸造机械。此时,他们决定为工业界生产冲压铸造产品。
同样受雇于Diecast and Machine Tools公司的另一位员工,约翰-W.奥戴尔(John W. Odell)亦称Jack,加入了莱斯尼公司,并贡献了自己独特的铸造技能。作为工业领域的转包商,这三人开始生产小型铸造部件。他们和其他众多小企业一起为伦敦的重建作出了贡献。
英国的将每年一月一日的库存计税的商业习惯使的当年最后两个月的部件供应订单下降。因而,仅有的几个莱斯尼公司的员工在那两个月里变得无所事事,而公司的创始人则设想改换产品以维持生计。其他的一些小型铸造厂已经生产出了一些玩具,这一点,莱斯尼的员工们也经历到了。1948年,第一批此类玩具应运而生,并且仅在伦敦当地的小商店里有售。到1952年圣诞节之前,莱斯尼为伦敦的沃尔沃斯(Woolworth)商店生产了一些玩具。
伦敦的玩具分销商们并不看好这些玩具,纷纷认为它们是些“圣诞节鞭炮般的垃圾”。然而,唯独孩子们喜欢这些玩具,于是小商店的店主们也想要更多这种玩具。到1953年圣诞节前,莱斯尼的人们认识到自己的玩具有一定的市场,但还没有必要为这一年中短暂的几个月的商机建立一套完整的推销、储存和市场开发的机制。相反,他们去寻找那些有意销售莱斯尼玩具的代理商。在伦敦的东首有好几家战前就相当完备的代理商,他们和其中的一家名为“墨克”(Moko)的代理商取得了联系。
摩西-康斯塔姆(Moses Kohnstam)是一名早在1900年就从德国纽伦堡来到英格兰发展玩具业的德国代理商。他致力于为众多小型玩具制造商提供包装、储存、分销以及财政支持等,借此他能获得一笔可观的销售折扣。摩西-康斯塔姆的公司就是Moko的前身,而他所销售的玩具使他的公司更名为Moko。无论销售的产品是由哪家小企业提供,它们都叫作Moko。
莱斯尼在1948年开始生产金属铸造玩具时所生产的第一件产品是埃夫林-巴德福特(Aveling Bardford)柴油驱动压路机。到1953年,另外17种玩具加入了莱斯尼的产品行列。这些题材广泛的玩具折射出的是当时莱斯尼的这一分支所处的生产不确定性。机械动物,带轮子的车辆甚至新奇的垂钓用品等曾经尝试过,然而就象昙花一现,没有一种产品能比带轮子的车辆来得成功。
在1950至1952年的朝鲜战争期间,英国*禁止在非重要的产品上使用锌,因而就没有生产以锌为原料的金属铸造玩具的可能。在这一时期里莱斯尼只生产过“巨象(Jumbo-the-Elephant)”的玩具娃娃。
1953年期间,杰克-奥戴尔开始设计更小比例的玩具。率先出炉的便是莱斯尼创始玩具的缩小版本。这些小玩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一直被以“1-75”系列的名义延续下去。随着小型系列的逐步成功,原先的大比例玩具在1954年前渐渐淡出市场。
每件莱斯尼早期玩具都用纸板包装,包装上印有玩具的图片、品名,有时还印有分销商的名字——“Moko”。以一个收藏家的眼光来看,将玩具的包装保存完好更有意思。已经有一些收藏者收集包装盒了。
1953年,摩西-康斯塔姆的继承人里查德-康斯塔姆(Richard Kohnstam)掌管了Moko公司。莱斯尼公司和里查德-康斯塔姆达成了一份协议授权Moko包装和分销莱斯尼生产的玩具。渐渐地,Moko成为莱斯尼在全球独家分销商。这一年就是莱斯尼生产小型1-75系列玩具的起始年。
1954年,莱斯尼公司生产了18种模型,全部由Moko负责销售。“火柴盒(Matchbox)”的商标则注册于1953年,其中Moko拥有50%,并继续对莱斯尼提供分销服务和财政支持。此时的罗德尼已经移居澳大利亚并且离开了莱斯尼公司,公司则由莱斯利-史密斯和杰克-奥戴尔掌管。
1958年期间,莱斯利-史密斯觉得自己的玩具产品在亚洲特别是日本会有市场潜力,然而里查德-康斯塔姆却不这么认为。为了扩大市场,莱斯尼公司意识到自己不得不脱离Moko而拥有自己的营销网络,因而,必须收买Moko所持有的另外50%股权。1959年,莱斯尼公司达成了收购Moko持有的莱斯尼50%股权的协议,并且首次印制了自己的玩具产品目录。从那以后查德-康斯塔姆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名为Riko。同年,第二本包括新开发的“古董模型(Models of Yesteryear,即现在熟知的YY系列)”在内的产品目录应运而生。另外,在1954年,纽约商人弗雷德-布鲁诺(Fred Bronner)将莱斯尼的玩具引进美国市场。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成为莱斯尼产品在美国的独家进口商。10年后的1964年,莱斯尼产品(美国)公司(Lesney Procts (U.S.A.))作为其英国总部的一个分支在美国成立。莱斯尼获得了弗雷德-布鲁诺全部的库存支持,最终使弗雷德-布鲁诺逐步成为莱斯尼产品(美国)公司的第一任总裁。
直到1969年,弗雷德-布鲁诺公司(Fred Bronner Corporation)开始成为美国的莱斯尼产品公司。同年,莱斯尼产品公司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市场竞争,那就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泰(Mattel )公司推出的风火轮(Hot Wheels)小车。由于“火柴盒”小车在1969年无法象当时的“风火轮”小车那样在下降的轨道中飞跑,对于莱斯尼这个微型小车巨人来说是生死悠关的大事。这仿佛是莱斯尼历史长河上的一个浮桶,在这里我们将作第一次休息。请继续参阅莱斯尼更多的历史故事,下一阶段:“超高速时代,敬请关注。
超高速年代(1969-1982)
那是在1969年,莱斯尼公司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竞争压力,那就是由美泰公司(Mattel Inc.)推出的使用低摩擦轮轴技术,能在下降的跑道上飞速前进的风火轮(Hot Wheels)小车。莱斯尼公司奋力拼争,随即为自己的小车开发出了无摩擦轴承,并于1969年的第二版袖珍产品目录中首次推出了“超高速(Superfast)”系列产品。在随后的1970至1971年间,莱斯尼公司将自己所有的迷你模型系列全部换成超高速式的车轮,甚至连原先的大比例系列也被重新设计,并被称为“超级国王(Superkings)”。
到了1973年,杰克-奥戴尔决定辞去管理董事的职务,将公司托付给莱斯利-史密斯一人掌管。这一年里,莱斯尼公司开发出了许多创新的玩意,其中包括“滚轴连带动作(Rola-matics)”系列。这些产品装有活动部件,当车轮转动时,活动部件可以做某种动作(译者插言:类似现在的MB-770 S.P. Gun以及MB-773 Weasel等类型的产品)。然而1973年对于莱斯尼公司而言却并不是个吉祥年。一次持续八星期之久的全国性大罢工,接着便是发生在莱斯尼公司所依赖的销售商的罢工,使得公司一度*关闭。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更糟糕的是,接踵而来发生在罗切福特(Rochford)装备工厂的灾难,损毁了大部分塑料部件。由于这一系列事情的发生,最终导致“古董模型(Yesteryears)”系列一度停产,直到1975年才得以重新回到车模收藏市场。
1974年,莱斯尼公司以“热血战士(Fighting Furies)”和“迪厅女郎(Disco Girls)”辗转进入玩偶市场。到1977年,莱斯尼公司全球员工数达到六千人。1977至1978年,为了扩大设计工作区和生产机械区的空间,莱斯尼购买了厂址周边的一些建筑物。
莱斯尼于1977年收购了时尚玩偶公司(Vogue Dolls),又于1978年收购了主要生产塑料模型部件的美国公司——AMT。然而,AMT分部却经历了多次磨难,其中包括从密歇根州底特略到马里兰州巴尔第摩的大搬迁。最终AMT分部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卖给了“艾尔特(Ertl)”公司。
1980年,杰克-奥戴尔在退休之余重出江湖,以辅佐日趋衰败的莱斯尼公司。这一年里,莱斯尼靠向银行贷款才勉强生存。
同样在1980年,环球玩具(Universal Toys)的总裁叶大卫(David Yeh译音)同莱斯利-史密斯和杰克-奥戴尔接洽,想利用其在远东的工厂设备生产莱斯尼的产品。迪斯尼(Disney)系列就是首批出自环球玩具在东方工厂的产品之一。部分模型也曾在日本生产,然而那里居高不下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在那里的生产难以为继。
到了1982年初,莱斯尼已经出现了1500万美元的经营性亏损。债权人纷纷向公司施加压力。关于出售莱斯尼公司的谈判贯穿了整个1982年。1982年6月11日,一个令人心痛的日子,莱斯尼公司宣布破产并进入清算阶段。
至此,我们要作第二次休整。请继续关注莱斯尼产品及公司的命运。下一个历史时期是“环球时代”(Universal Years [1982-1992]),(译者插言:也是我们中国国内众多Matchbox车迷为之振奋、为之惋惜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段亲切的历史。)
环球时代(1982-1992)
随着1982年6月11日,老牌模型制造商莱斯尼公司的破产,一个始于1947年的玩具时代结束了。那天,由R.D. Agutter和G.T.E. Ped组成的联合收购团将公司重组为“火柴盒玩具有限公司(Matchbox Toys Ltd.)”并试图寻找买家。包括Fisher Price(费雪®,现为美泰公司子品牌,当时为独立品牌)和美泰®都对此表示兴趣,但由David Yeh(叶仲武)拥有的环球玩具公司(Universal Toys)于1982年9月24日正式成为收购火柴盒玩具有限公司的买家。
将“莱斯尼产品(Lesney Procts)”一词从所有的Matchbox模型上去除掉,花费了环球公司几年的时间。直到1985年,包括小比例模型和古董模型(Models of Yesteryear)在内的全部“火柴盒”产品都去除了“莱斯尼产品”一词。
莱斯尼创始人之一的杰克-奥戴尔(Jack Odell)购买了许多莱斯尼的机械设备并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模型铸造企业LLEDO(品牌源自其姓氏Odell的反向拼写,译者插言:该品牌至今仍然存在,以合金车模生产为主,其子品牌有Vanguards,专攻1/43的O比例车模市场)。
1977年,Kidco Toys (译者插言:为环球生产Key Car系列的那家公司) 在美国组建并开始为环球玩具开拓美国市场,这家公司于1980年代早期被Matchbox并购。1978年,环球玩具收购了纽约的LJN Toys公司80%的股份。当环球玩具公司收购Matchbox品牌时,整个Kidco以及LJN产品大类正以Matchbox的产品名义在欧洲推广。1980年,环球集团(Universal Group)在澳门购买土地建立了澳门玩具有限公司(Macau Toys Ltd.),并于次年建立了澳门铸造玩具有限公司(Macau Die Casting Toys Ltd.)。
仅仅在环球收购莱斯尼之后的三个月里,许多用来生产Matchbox的机械设备开始转移到澳门,第一批澳门制造的Matchbox产品于1983年5月上市。尽管环球曾决定保留英国的原莱斯尼罗切福特(Rochford)工厂,然而,1985年就连古董模型(Models of Yesteryear)系列产品也移到了澳门生产。
1986年,环球公司开始与肯纳-派克(Kenner Parker)协商购买其拥有的Dinky商标。1987年双方*达成了收购Dinky的协议。为保护Dinky商标,环球公司特别制作了六辆小比例特别版模型,并用Dinky传统的硬质泡沫塑料包装。1989年第一款环球Dinky系列模型在英国玩具展上亮相。
然而火柴盒玩具(Matchbox Toys)并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合金铸造玩具的公司。1980年代,有许多“不同寻常”的产品开始以“火柴盒”的商标出现在市场上。人偶玩具继续得以生产,甚至还加入了填充玩具产品。1988年,Matchbox在美国赢得了Pee Wee Herman的授权许可。1989年,Matchbox非常突然地生产了后来倍受争议的Freddy Kreuger说话人偶(Freddy是当时的影片《榆树街上的梦魇》中的主要角色)。由于受到家长和宗教团体的质疑,Freddy形象很快从货架上撤了下来。步入1990年代,可能是由于其产品大类过于庞大,而并非各个产品都能使其盈利,Matchbox开始进入颓势。1992年初,环球玩具总裁叶仲武先生,开始尝试将环球玩具出售给更大规模的企业。Matchbox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代开始了,1992年5月,Tyco Toys提出意向收购环球集团。经过数月谈判,Tyco Toys最终于1992年10月2日正式收购了Matchbox。
TYCO“太空时代”(1993-1996)
1980年代末,对于大多数美国玩具企业而言是一个激荡起伏的岁月,唯独注册于新泽西州月桂山(Mt. Laurel)的Tyco Toys Inc.(“太空”玩具有限公司)依靠其富有变化而有成效的开发计划,连续八年保持了玩具业销售领先记录。1992年“太空”公司以当年销售7.69亿美元而一举成为美国玩具业第三大企业。
“太空”公司的强劲实力可以追溯到由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里查德·E·戈雷(Richard E. Grey)的领导时期。在他的领导下,“太空”公司通过引进新产品和及时收购其他企业,超越了其传统主业――电动火车和赛车系列。如今的“太空”公司产品范围涉及从人偶玩具和无线电遥控汽车到真正的电话机以及火柴盒迷你合金车模,这已经与1926年由约翰·泰勒(John Tyler)创始时的公司经营范围完全不同了。泰勒最初将公司命名为泰勒公司(Tyler Company),后更名为TyCo而最终定名为Tyco(“太空”),最初只生产电动火车玩具的零部件,直到1930年代才决定拓展电动火车市场。
1960年代以前,“太空”公司已经开始生产HO比例(1/87)的赛车套装,此时公司为大型美国公司Sara Lee Corp.(莎莉公司)的一个全资子公司。1980年代初,仍然仅仅依靠销售电动火车、卡车以及赛车套装为生的“太空”公司被莎莉公司出售给了一家私人投资集团,萨瓦实业公司(Savoy Instries)。1984年,“太空”公司走上了多样化发展道路,包括开发超级街区(Super Blocks)房屋和建筑模型套装以及个性化十足的电话机产品。1986年,“太空”公司成为美国上市公司,此时该公司已不仅仅生产火车模型和塞车套装,还以生产超级街区套装和畅销不衰的无线电遥控车辆而闻名于世。
1987年,恐龙骑士(Dino-Riders),一个以世界各地所发现的恐龙化石为原型而设计开发的系列产品将“太空”公司的多样化发展推向了*。1989年,“太空”公司收购了Vie master和Ideal Group公司,并推出了Viewmaster Viewer、Magna Doodle以及Ideal Nursery系列产品。
1992年,“太空”公司继续其扩张势头,先后收购了以生产学龄前儿童玩具为主的Illco公司,和世界著名的合金车模制造商――环球火柴盒集团。
“火柴盒”加入到“太空”公司的其他著名品牌玩具的行列,这些品牌还包括The Incredible Crash Dummies、Baby Giggles ‘N Go、Baby Get Well、Fashion Magic、Kidsongs video、Lickin’ Lizards以及Scorcher Radio Control(无线电遥控足球玩具)。Illco后来被称为“太空”学龄前用品公司(Tyco Preschool, Inc.)加入到“太空”公司的“游戏时间(Playtime)”分部,这个分部专门从事直接进口以及信用证贸易业务。“游戏时间”提供品种繁多且大众化价格的玩具,其中有许多都是知名的授权许可的品牌,例如Sprint,Spalding, Stanley, Revlon以及Tyco。
“太空”学龄前用品公司是“芝麻街(Sesame Street)”学龄前玩具规模最大的被许可冠名商,“太空”公司同时也在全球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扩张运动。自1991年以来,“太空”公司在全世界开设了全资子公司,包括英国、西班牙、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经济联盟、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墨西哥、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这些子公司的建立大部分应归功于时任总裁卡斯滕·马尔莫斯(Karsten Malmos)。鼎盛时期,“太空”公司在全球拥有员工2200人,并在美国和香港拥有制造和分销机构。
“太空”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股票代号为TTI。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2:55
“火柴盒”(MATCHBOX)是英国的品牌,于1953年创立,历史比较悠久,是车模发展初期的老牌企业之一。该品牌于上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由上海环球玩具有限公司生产中国制造的macthbox小车,从此matchbox的小车开始在全国销售。90年代初,上海环球已经不再生产火柴盒小车,因此,火柴盒已经成为*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