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上的著名的“三契”是指?他们的名字及作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2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2:53
契河夫,(l860~1904)
19世纪末*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契河夫出生于小市民家庭,父亲的杂货铺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1886)年,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击沙皇**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农民》(1897)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而《在峡谷里》则揭露富农穷凶极恶的剥削,反映了资本主义渗透农村的情况,说明作者把表现*社会阶级斗争列入其创作主题,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旧制度一定灭亡,新“生活早晚会来!”
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曲折反映了*1905年大*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剧本故事虽取材于日常生活,情节朴素,进展平稳,但却富有深刻象征意义。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契柯夫对中国人民怀有美好的感情,曾约高尔基一同访问中国,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愿。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恶化而辞世。
伏尼契(1864~1960)英国女作家。父亲乔治·蒲尔是著名的数学家。伏尼契早年求学于意大利。1885年,她毕业于德国柏林音乐学院,曾在*待过两年,在那儿接触了彼得堡*团体*民粹派的*党人,积极参加了他们的活动。她曾冒着生命危险去探望被沙皇监禁在狱中的*者,还在*和英国之间寄送宣传品。这些工作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回到英国后,她结识了从沙皇流放地中逃出来的波兰*者米·列·伏尼契,1892年与他结婚。在这段时间,她还认识了恩格斯、赫尔岑、普列汉诺夫等著名人物。她除继续保持同*党人的联系外,又通过丈夫的关系接触到大量意大利党人。出于对这些*者献身精神的敬佩,她决心写出一本反映他们斗争生活的书。1897年《牛虻》问世。后来她还写有同类题材的《牛虻在*中》等小说,但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均较《牛虻》逊色。伏尼契晚年移居美国,转向音乐创作,在孤独寂寞的隐居生活中去世。
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1846年生于意大利的奥内利亚。在都灵上完中学以后,他进了摩德纳城的一所军事院校继续读书。军事院校的训练方式对他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影响极大。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一直都认为那是他步入社会之前,学习怎样自我约束以及如何与人相处的一条必经之路。这一点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可窥豹一斑。
德·亚米契斯的写作生涯也和他的军旅情结密不可分。他的第一本书,1868年出版的《军旅生活》(La vita militare)正是以他在库斯托扎战役中的亲身经历作为基础创作出来的。当时,他在战争中的身份是一名中尉,在战争的间隙,他把他的见闻以故事的形式记载了下来,后来它们就成为了《军旅生活》这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本书的成功激起了他极大的创作热情,使他在文学和新闻报道这条路上继续走了下去,成为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份刊物《国家》(1aNazione)的专业撰稿人。
《爱的教育》是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最著名的作品。它与著名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德罗·曼佐尼(Alessandro Manzoni)的《约婚夫妇》(Promessi Sposi)齐名,被誉为现代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同时,在意大利人的心中,它也是十九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十本小说之一。
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它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爱的教育》都一直是整个意大利的青少年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的主人公恩里科是一个刚上小学四年级的意大利男孩,他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知识分子家庭。由于接受了他父亲的巨大影响,他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在生活中诚挚友善,是一个优秀的中产阶级少年。在书中,他以一个孩子的视觉角度、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在整整一个学年中,他的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故事。虽然校园是书中绝大部分的故事演绎的舞台,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样的一个小小的窗口看到当时整个意大利的一个缩影。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和骄傲自大的沃蒂尼同样出生在富裕的中产阶级阶层,前者真诚质朴、平易近人,后者却骄奢横溢,目中无人;而作为平民学生的代表者加罗内和克罗西,一个是非分明,敢于和*抗争,是弱者心中的英雄;另一个活泼可爱,小小的年纪就帮助父母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如果说加罗菲的生意经和小聪明让人忍俊不禁,那么弗兰蒂的冷漠的内心和丑恶的面目则会令所有阅读这本书的人不齿。虽然作者用简单而平实的笔触勾勒出这一个个孩子形象的时候与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已经相差了上百年,但是他们却仿佛真的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也许这就是这本书几十年来都没有被人们忘却的真实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