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5:24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6:11
4~26周龄为育成期,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关键是体重和光照的控制。
(1)饲养方式肉用种鸭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饲养方式。
(2)营养条件育成期日粮营养要求全价,常用粉料湿拌后饲喂。
笼养肉鸭的优点:
鸭舍空间可以充分利用,增加饲养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可采用机械化设备,减轻劳动强度。
饲粮营养完善,采食均匀,出栏时间缩短到60天左右,节省10%左右的饲料成本。笼养完全在人工控制下,受外界应激小,可有效预防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笼养肉鸭的缺点:
笼养肉鸭由于活动范围小,肉鸭的活动受到*,不能自由觅食,因此应注意预防以下3种疾病:
瘫痪笼养肉鸭最易缺钙磷,造成站立不稳,甚至瘫痪死亡。在饲料中加3%的钙粉或5%的石膏粉,同时添喂一些螺蛳或小沙粒,可预防该病发生。如果有肉鸭染上此病,应立即在饲料中加0.1%维生素D,连喂10天。
维生素缺乏症饲料种类单一时,可导致维生素缺乏症,应适当喂些青绿饲料和螺蛳、蚯蚓、蛙类等,同时在饲料中加0.2%-0.3%(症状明显时加1%)复合*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肉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6:11
(1)转群
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的管理方式,鸭舍外设运动场,面积比鸭舍大1/3。育雏期网上平养转为地面垫料平养,转群前1周应准备好育成鸭舍,并在转群前备好饲料及饮水。由于其采食速度、喂料量及目标体重均有所不同,公、母鸭要分开饲养。在公鸭群中应配备少量的母鸭,以促进公鸭生殖系统的发育。
(2)饲养方式
种鸭育成期要实行限饲,使体重合乎要求,性成熟时间适中,增加产蛋总量,降低产蛋期死亡率,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发挥最佳生产性能。种鸭限饲方法很多,常用的是*日喂量,根据体重生长曲线确定每天的饲料量;还有隔日限饲,即2天的料量1天一次性投喂。
(3)饲喂量与饲喂方法
第四周末,随机抽样10%,空腹称重,计算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或推荐体重相比,来确定下周的喂料量。把每周的称重结果绘成曲线与标准曲线相比,通过调整饲喂量,使实际曲线接近标准生长曲线,一般每周加料量在2~4克为宜,每周保持稳定的体重增长幅度。若低于标准体重,则以每日10克/只或5克/只的标准增加,若还达不到标准体重,则再增加;若高于标准体重,则每日每只减少5克,直到短时间内达到标准体重。喂料量和每天鸭群只数一定要准确,将称量准确的饲料早上一次性快速投入料槽。加好料后再放鸭,尽可能使鸭群同时吃到料,防止有的鸭吃的过多而体重增长太快,有的鸭吃的过少体重增长太慢,达不到预期的标准。饲料营养要全面,一般不供给颗粒谷物,所喂的料在4~6小时吃完为好,限饲要与光照控制相结合。鸭有戏水并清洗残留食物和洁身的习性,要在运动场内设置0.5米深的洗浴池;鸭的敏感性较强,如通风不良、称重、免疫接种及转群等不良影响易造成应激,特别是在免疫接种时,应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电解质和*素等抗应激物质。
(4)光照
育成期光照原则是光照时间宜短不宜长,光照强度宜弱不宜强,以防过早性成熟,实际生产中应多采用自然光照。
(5)密度
地面平养时,每只鸭子至少应有0.45平方米的活动空间,鸭舍分隔成栏,每栏以200~250只为宜,群体过大,会使鸭个体体重差异大,不利于饲养管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6:12
4~26周龄为育成期,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关键是体重和光照的控制。
(1)饲养方式 肉用种鸭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饲养方式。
(2)营养条件 育成期日粮营养要求全价,常用粉料湿拌后饲喂。
(3)*饲喂和体重检测 育成期*饲喂的优点为推迟性成熟,增加产蛋量和蛋重,降低死亡率,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减少耗料。采用的*措施有*采食时间和*饲料采食量,饲喂低能量或低蛋白日粮,饲喂氨基酸缺乏日粮或饲喂高纤维素日粮,其中最常用的为*饲料采食量。研究表明,利用自由采食量的50%作为适宜*水平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饲养时应注意:饲粮营养要全面,一般不供应杂粒谷物;称重时必须空腹;一般正常鸭群在4~6小时吃完饲料;喂料不改变的情况下,应注意观察吃完饲料所需时间的改变;限饲应整群;将体重轻、体质弱的小鸭单独饲养,不*饲喂或少*饲喂,直到恢复标准体重后再混群;限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死亡,更应照顾好弱小个体;限饲要与光照控制相结合;喂料在早上1次投入,加好料后再放鸭吃料,以保证每只鸭都同时吃到饲料。
(4)光照 育成期的光照管理,原则上不要延长光照时间或增加光照强度,以防过早性成熟。4~20周龄,每日固定9~10小时的自然光照,实际生产中多在此期采用自然光照。
(5)转群和分群 转群前1周应准备好育成鸭舍,并在转群前12~24小时加满育成鸭舍中的饲料、池水。每群一套(140只鸭)或两套鸭,各群之间用0.7米高的栅栏隔离,以防混群,公母混养。以每只鸭0.4米2鸭舍和0.6米2运动场(含0.1米2水池)计算密度。对于中型鸭,最多不得超出5~7.5只/米2(舍内面积),大型肉种鸭最多为3~3.5只/米2。
(6)开产前饲料量的调整 从24周龄开始改喂产蛋期饲粮,并增加饲喂量。一种方式是24周龄开始连续4周加料,每周增加25克产蛋期饲粮。至28周龄完全采用产蛋期饲料,自由采食。另一种方法是24周龄起改用产蛋期饲粮,并在23周龄饲喂量的基础上,增加10%的饲料,产第一个蛋时,在此基础上增加15%的饲料。如23周龄饲喂量为140克/(天·只),则下周龄喂料为154克/(天·只),产第一个蛋时喂料177克/(天·只)。正常鸭群26周龄开产,并达到5%产蛋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6:11
4~26周龄为育成期,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关键是体重和光照的控制。
(1)饲养方式肉用种鸭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饲养方式。
(2)营养条件育成期日粮营养要求全价,常用粉料湿拌后饲喂。
笼养肉鸭的优点:
鸭舍空间可以充分利用,增加饲养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可采用机械化设备,减轻劳动强度。
饲粮营养完善,采食均匀,出栏时间缩短到60天左右,节省10%左右的饲料成本。笼养完全在人工控制下,受外界应激小,可有效预防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笼养肉鸭的缺点:
笼养肉鸭由于活动范围小,肉鸭的活动受到*,不能自由觅食,因此应注意预防以下3种疾病:
瘫痪笼养肉鸭最易缺钙磷,造成站立不稳,甚至瘫痪死亡。在饲料中加3%的钙粉或5%的石膏粉,同时添喂一些螺蛳或小沙粒,可预防该病发生。如果有肉鸭染上此病,应立即在饲料中加0.1%维生素D,连喂10天。
维生素缺乏症饲料种类单一时,可导致维生素缺乏症,应适当喂些青绿饲料和螺蛳、蚯蚓、蛙类等,同时在饲料中加0.2%-0.3%(症状明显时加1%)复合*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肉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6:11
(1)转群
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的管理方式,鸭舍外设运动场,面积比鸭舍大1/3。育雏期网上平养转为地面垫料平养,转群前1周应准备好育成鸭舍,并在转群前备好饲料及饮水。由于其采食速度、喂料量及目标体重均有所不同,公、母鸭要分开饲养。在公鸭群中应配备少量的母鸭,以促进公鸭生殖系统的发育。
(2)饲养方式
种鸭育成期要实行限饲,使体重合乎要求,性成熟时间适中,增加产蛋总量,降低产蛋期死亡率,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发挥最佳生产性能。种鸭限饲方法很多,常用的是*日喂量,根据体重生长曲线确定每天的饲料量;还有隔日限饲,即2天的料量1天一次性投喂。
(3)饲喂量与饲喂方法
第四周末,随机抽样10%,空腹称重,计算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或推荐体重相比,来确定下周的喂料量。把每周的称重结果绘成曲线与标准曲线相比,通过调整饲喂量,使实际曲线接近标准生长曲线,一般每周加料量在2~4克为宜,每周保持稳定的体重增长幅度。若低于标准体重,则以每日10克/只或5克/只的标准增加,若还达不到标准体重,则再增加;若高于标准体重,则每日每只减少5克,直到短时间内达到标准体重。喂料量和每天鸭群只数一定要准确,将称量准确的饲料早上一次性快速投入料槽。加好料后再放鸭,尽可能使鸭群同时吃到料,防止有的鸭吃的过多而体重增长太快,有的鸭吃的过少体重增长太慢,达不到预期的标准。饲料营养要全面,一般不供给颗粒谷物,所喂的料在4~6小时吃完为好,限饲要与光照控制相结合。鸭有戏水并清洗残留食物和洁身的习性,要在运动场内设置0.5米深的洗浴池;鸭的敏感性较强,如通风不良、称重、免疫接种及转群等不良影响易造成应激,特别是在免疫接种时,应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电解质和*素等抗应激物质。
(4)光照
育成期光照原则是光照时间宜短不宜长,光照强度宜弱不宜强,以防过早性成熟,实际生产中应多采用自然光照。
(5)密度
地面平养时,每只鸭子至少应有0.45平方米的活动空间,鸭舍分隔成栏,每栏以200~250只为宜,群体过大,会使鸭个体体重差异大,不利于饲养管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6:12
4~26周龄为育成期,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关键是体重和光照的控制。
(1)饲养方式 肉用种鸭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饲养方式。
(2)营养条件 育成期日粮营养要求全价,常用粉料湿拌后饲喂。
(3)*饲喂和体重检测 育成期*饲喂的优点为推迟性成熟,增加产蛋量和蛋重,降低死亡率,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减少耗料。采用的*措施有*采食时间和*饲料采食量,饲喂低能量或低蛋白日粮,饲喂氨基酸缺乏日粮或饲喂高纤维素日粮,其中最常用的为*饲料采食量。研究表明,利用自由采食量的50%作为适宜*水平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饲养时应注意:饲粮营养要全面,一般不供应杂粒谷物;称重时必须空腹;一般正常鸭群在4~6小时吃完饲料;喂料不改变的情况下,应注意观察吃完饲料所需时间的改变;限饲应整群;将体重轻、体质弱的小鸭单独饲养,不*饲喂或少*饲喂,直到恢复标准体重后再混群;限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死亡,更应照顾好弱小个体;限饲要与光照控制相结合;喂料在早上1次投入,加好料后再放鸭吃料,以保证每只鸭都同时吃到饲料。
(4)光照 育成期的光照管理,原则上不要延长光照时间或增加光照强度,以防过早性成熟。4~20周龄,每日固定9~10小时的自然光照,实际生产中多在此期采用自然光照。
(5)转群和分群 转群前1周应准备好育成鸭舍,并在转群前12~24小时加满育成鸭舍中的饲料、池水。每群一套(140只鸭)或两套鸭,各群之间用0.7米高的栅栏隔离,以防混群,公母混养。以每只鸭0.4米2鸭舍和0.6米2运动场(含0.1米2水池)计算密度。对于中型鸭,最多不得超出5~7.5只/米2(舍内面积),大型肉种鸭最多为3~3.5只/米2。
(6)开产前饲料量的调整 从24周龄开始改喂产蛋期饲粮,并增加饲喂量。一种方式是24周龄开始连续4周加料,每周增加25克产蛋期饲粮。至28周龄完全采用产蛋期饲料,自由采食。另一种方法是24周龄起改用产蛋期饲粮,并在23周龄饲喂量的基础上,增加10%的饲料,产第一个蛋时,在此基础上增加15%的饲料。如23周龄饲喂量为140克/(天·只),则下周龄喂料为154克/(天·只),产第一个蛋时喂料177克/(天·只)。正常鸭群26周龄开产,并达到5%产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