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5: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8:33
19世纪末期,经济历史学派与新兴的奥地利经济学派在研究方式和理论上争论不休。当时德国历史学派控制了大部分的德国学术界,许多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成为了普鲁士教育*弗里德里希·阿尔陶夫(FriedrichAlthoff)的顾问。普鲁士是当时德国的学术中心,同时也支配了德语国家的学术界。随著一些在德国留学的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派的影响在还远至美国,直到1900年为止。
或许是因为在英语国家知名度不高,经济历史学派在现代英美的经济学界不太受重视,历史学派在经济思想史上也是受到批评最多的学派之一。不过,无论是在理论贡献和实际运作上,经济历史学派都成了后来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础,其经济模型支配了几乎整个欧洲。
虽然不如德国的知名,英语国家的经济历史学派的确存在,这个学派受到了弗兰西斯·培根、奥古斯特·孔德、赫伯特·斯宾塞等人的大量影响。这个学派后来猛烈批评古典经济学在研究上的演绎方式,尤其大卫·李嘉图更成为他们攻击的主要对象。这个学派强调将历史的经验与当今的情况混合。阿诺尔德·汤因比便是这些学者之一。 奥地利经济学派反对以观察的方式来研究经济学,主张观察法只能在一些可控制实验要素(如隔离的实验室)的自然科学领域才能适用,这是无法适用于复杂万分的人类行为的。相反的应该以隔离人类行动的逻辑过程的方式来研究—也称作人类行为学。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便常被误以为是创造「人类行为学」一词的人。
奥地利学派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发展经济的主导力量,主张私人财产是为了有效运用资源所不可或缺的,并主张*对于市场过程的干预将会导致不良后果。
如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奥地利学派否定有关生产成本的理论—亦即被称为劳动价值的理论。相反的他们认为价值是由个人的主观偏好所决定的,这项由门格尔在1世纪前提出的心理学观点也象征了奥地利学派的成立。奥地利学派认为供给和需求是取决于个人的各种决定,亦即方*的个人主义的原则,强调经济的决定是由个人而非集体所达成的,同时也包括边际主义的理论,以此来比较成本和利润的增长改变。
当代的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则更彻底的采纳了经济上的主观论,并反对许多新古典主义的公式。举例而言,新古典主义将经济公式化为一个平衡的系统,亦即供给和需求是互相平衡的,而奥地利学派则强调经济的活动性质、和其不断违反平衡的本质。
奥地利学派的核心理论可以总结为边际主义经济的主观论方式,并专注于与观察法完全相反的理论。奥地利学派完全专注于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反对平衡成本的不利或无用之处。奥地利学派宣称每个人在互相自愿的交换贸易下能达成更好的结果。
对于机会成本的重视与他们对于金钱的时间价值的解释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产品会因为短缺而在未来和现今受到*,在投资和时间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必然存在。这表示了商业周期是由经济体系里的错误协调所主导的,并非是因为商业刺激的情报错误所造成,而是因为在一个经济体系里的人们由于货币的误导而作了错误的时机决定。这表示了,要避免经济不平衡的正确方式应该是让人们购买正确的产品,而不是控制人们购买产品的时间点。 一些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贡献包括:
有关产品分配的理论,主张价格是由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排序」所决定的,而消费者排序最高的产品便会被加以生产。
强调研究「选择」的重要性,认为研究「时间」是不可靠的。
在根本上反对以数学方式来研究经济学,认为应该探索的是经济的本质而非特定数量的经济数字。这被视为是*性的理论,这种方式*了以均衡和完全竞争为研究方式的主流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欧根·博姆-巴维克根据马克思的转形问题(Transformationproblem)理论反过来质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站不住脚。奥地利学派也认为资本家并不会剥削劳工,相反的,他们认为资本家给予劳工的薪资是高于劳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价值的。
欧根·博姆-巴维克的资本理论,主张资本密集度是和生产过程中的迂回效果(Roundaboutness)相等的。
欧根·博姆-巴维克证明了边际效用的法则,如同门格尔所公式化的一般,这必然等同了古典经济学的成本法则。这个法则后来由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一名学生乔治·瑞斯曼发展健全。
强调价值上的机会成本和保留需求,拒绝将供给视为是影响价值的独立因素之一。
冯·米塞斯和哈耶克对于商业周期的理论,认为经济上的萧条是由跨期决策(intertemporal)的生产结构—亦即*的货币*所设定的利率所造成的,因为这种结构违反了个人选择的时间偏好。
哈耶克的跨期决策平衡(Intertemporalequilibrium)概念(约翰·希克斯将这个理论用在他所著的ValueandCapital一书中,这本书大幅影响了二战后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发展)
冯·米塞斯和哈耶克将价格视为是达成市场上的分散性知识(Dispersedknowledge)的媒介。
针对利率的时间偏好理论(timepreferencetheory),以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choice)理论来解释借方和贷方的时间选择—而不是付给生产要素的价格。
强调在进行经济决策上的不确定性,而非依赖于某个宣称掌握了所有可能情况的「经济人」或理性的决策者。事实上,完美的知识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意味着所有的经济行动都存在着风险。
奥地利学派与马克思学派之间的经济计算理论之争,奥地利学派认为马克思学派是错误的,因为如果没有货币的存在便不可能正确的计算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同样的社会主义也不可能达成资本主义里的计算准确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8:33
19世纪末期,经济历史学派与新兴的奥地利经济学派在研究方式和理论上争论不休。当时德国历史学派控制了大部分的德国学术界,许多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成为了普鲁士教育*弗里德里希·阿尔陶夫(FriedrichAlthoff)的顾问。普鲁士是当时德国的学术中心,同时也支配了德语国家的学术界。随著一些在德国留学的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派的影响在还远至美国,直到1900年为止。
或许是因为在英语国家知名度不高,经济历史学派在现代英美的经济学界不太受重视,历史学派在经济思想史上也是受到批评最多的学派之一。不过,无论是在理论贡献和实际运作上,经济历史学派都成了后来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础,其经济模型支配了几乎整个欧洲。
虽然不如德国的知名,英语国家的经济历史学派的确存在,这个学派受到了弗兰西斯·培根、奥古斯特·孔德、赫伯特·斯宾塞等人的大量影响。这个学派后来猛烈批评古典经济学在研究上的演绎方式,尤其大卫·李嘉图更成为他们攻击的主要对象。这个学派强调将历史的经验与当今的情况混合。阿诺尔德·汤因比便是这些学者之一。 奥地利经济学派反对以观察的方式来研究经济学,主张观察法只能在一些可控制实验要素(如隔离的实验室)的自然科学领域才能适用,这是无法适用于复杂万分的人类行为的。相反的应该以隔离人类行动的逻辑过程的方式来研究—也称作人类行为学。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便常被误以为是创造「人类行为学」一词的人。
奥地利学派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发展经济的主导力量,主张私人财产是为了有效运用资源所不可或缺的,并主张*对于市场过程的干预将会导致不良后果。
如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奥地利学派否定有关生产成本的理论—亦即被称为劳动价值的理论。相反的他们认为价值是由个人的主观偏好所决定的,这项由门格尔在1世纪前提出的心理学观点也象征了奥地利学派的成立。奥地利学派认为供给和需求是取决于个人的各种决定,亦即方*的个人主义的原则,强调经济的决定是由个人而非集体所达成的,同时也包括边际主义的理论,以此来比较成本和利润的增长改变。
当代的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则更彻底的采纳了经济上的主观论,并反对许多新古典主义的公式。举例而言,新古典主义将经济公式化为一个平衡的系统,亦即供给和需求是互相平衡的,而奥地利学派则强调经济的活动性质、和其不断违反平衡的本质。
奥地利学派的核心理论可以总结为边际主义经济的主观论方式,并专注于与观察法完全相反的理论。奥地利学派完全专注于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反对平衡成本的不利或无用之处。奥地利学派宣称每个人在互相自愿的交换贸易下能达成更好的结果。
对于机会成本的重视与他们对于金钱的时间价值的解释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产品会因为短缺而在未来和现今受到*,在投资和时间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必然存在。这表示了商业周期是由经济体系里的错误协调所主导的,并非是因为商业刺激的情报错误所造成,而是因为在一个经济体系里的人们由于货币的误导而作了错误的时机决定。这表示了,要避免经济不平衡的正确方式应该是让人们购买正确的产品,而不是控制人们购买产品的时间点。 一些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贡献包括:
有关产品分配的理论,主张价格是由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排序」所决定的,而消费者排序最高的产品便会被加以生产。
强调研究「选择」的重要性,认为研究「时间」是不可靠的。
在根本上反对以数学方式来研究经济学,认为应该探索的是经济的本质而非特定数量的经济数字。这被视为是*性的理论,这种方式*了以均衡和完全竞争为研究方式的主流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欧根·博姆-巴维克根据马克思的转形问题(Transformationproblem)理论反过来质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站不住脚。奥地利学派也认为资本家并不会剥削劳工,相反的,他们认为资本家给予劳工的薪资是高于劳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价值的。
欧根·博姆-巴维克的资本理论,主张资本密集度是和生产过程中的迂回效果(Roundaboutness)相等的。
欧根·博姆-巴维克证明了边际效用的法则,如同门格尔所公式化的一般,这必然等同了古典经济学的成本法则。这个法则后来由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一名学生乔治·瑞斯曼发展健全。
强调价值上的机会成本和保留需求,拒绝将供给视为是影响价值的独立因素之一。
冯·米塞斯和哈耶克对于商业周期的理论,认为经济上的萧条是由跨期决策(intertemporal)的生产结构—亦即*的货币*所设定的利率所造成的,因为这种结构违反了个人选择的时间偏好。
哈耶克的跨期决策平衡(Intertemporalequilibrium)概念(约翰·希克斯将这个理论用在他所著的ValueandCapital一书中,这本书大幅影响了二战后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发展)
冯·米塞斯和哈耶克将价格视为是达成市场上的分散性知识(Dispersedknowledge)的媒介。
针对利率的时间偏好理论(timepreferencetheory),以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choice)理论来解释借方和贷方的时间选择—而不是付给生产要素的价格。
强调在进行经济决策上的不确定性,而非依赖于某个宣称掌握了所有可能情况的「经济人」或理性的决策者。事实上,完美的知识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意味着所有的经济行动都存在着风险。
奥地利学派与马克思学派之间的经济计算理论之争,奥地利学派认为马克思学派是错误的,因为如果没有货币的存在便不可能正确的计算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同样的社会主义也不可能达成资本主义里的计算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