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7 03:1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4 06:10
1907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研究员池田菊苗发现,海带汤蒸发后会留下一种棕色晶体,即谷氨酸。继而,他为大规模生产谷氨酸晶体的方法申请了专利,将谷氨酸钠称之为味之素,后传入中国,改名叫“味精”。
味精,学名谷氨酸钠。其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66年德国人H·Ritthasen(里德豪森)博士从面筋中分离到氨基酸,他们称谷氨酸,根据原料定名为麸酸或谷氨酸。1908年日本东京大学池田菊苗试验,从海带中分离到L-谷氨酸结晶体,这个结晶体和从蛋白质水解得到的L-谷氨酸是同样的物质,而且都是有鲜味的。
第二阶段:以面筋或大豆粕为原料通过用酸水解的方法生产味精,在1965年以前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这个方法消耗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对设备要求高,需耐酸设备。
第三阶段:随着科学的进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味精生产发生了*性的变化。自1965年以后我国味精厂都采用以粮食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谷氨酸钠,为市场上增加了一种安全又富有营养的调味品。
扩展资料:
1、婴幼儿大量食用味精后,会使血液中的锌转变成谷氨酸锌从尿中过量地排出体外,从而导致急性锌缺乏。缺锌会导致弱智、夜盲症、性晚熟及成年侏儒症等情况。
2、哺乳期的母亲如果食用过量味精,大量的谷氨酸会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从而导致婴儿缺锌
3、过多食用味精后,人体血液中的谷氨酸含量就会升高,会妨碍钙和镁的吸收,从而造成短期的头痛、心跳、恶心等症状,且对生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
4、味精食用过多,会使人产生对味精的依赖性,再吃不含味精的菜就会觉得没有味道,还会妨碍对其他营养素的吸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味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4 06:11
1907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研究员池田菊苗发现,海带汤蒸发后会留下一种棕色晶体,即谷氨酸。继而,他为大规模生产谷氨酸晶体的方法申请了专利,将谷氨酸钠称之为味之素,后传入中国,改名叫“味精”,不久,味精风靡全世界,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后来一个叫吴蕴初的年轻人反复研究发现,味精就是谷氨酸钠,早在1866年德国里德豪森博士就在植物蛋白质中提取出来了。
1925年,吴蕴初将自己的生产工艺公开,以做好向欧美行销的准备。1926~1927年吴蕴初还将“佛手牌”味精的配方、生产技术等,向英、美、法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申请专利,并获批准。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中国的化学产品第一次在国外申请专利。
1926年,佛手牌味精获得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金奖。1930年,1933年,吴蕴初的味精继续在世界博览会上连续获得奖项,佛手牌味精打入了欧洲等海外市场。日本“味之素”在东南亚的市场也被中国产品取代。
扩展资料:
味精的挑选:
1、优质味精颗粒形状一致,色洁白有光泽,颗粒间呈散粒状态,稀释至 1:100的比例口尝仍感到有鲜味。
2、劣质味精颗粒形状不统一,大小不一致,颜色发乌发黄,甚至颗粒成团结块,稀释至1:100的比例后,只能感到苦味、咸味或甜味而 无鲜味。
3、常见的味精掺假物主要有食盐、淀粉、小苏打、石膏、硫酸镁、硫酸钠或其它无机盐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味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4 06:11
说起味精的发明,纯属一种偶然。1908年的一天中午,日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坐到餐桌前。由于在上午完成了一个难度较高的实验,此刻他的心情特别舒展,因此当妻子端上来一盘海带黄瓜片汤时,池田一反往常的快节奏饮食习惯,竟有滋有味地慢慢品尝起来了。池田这一品,竟品出点味道来了。他发现今天的汤味道恃别的鲜美,一开始他还以为是今天心情特别好的缘故,再喝上几口觉得确实是鲜。“这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鲜味呢?”池田自言自语起来,“嗯,也许海带里有奥妙。”职业敏感使教授一离开饭桌,就又钻进了实验室里。他取来一些海带,细细研究起来。这一研究,就是半年。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带中可提取出一和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如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去,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池田在发表了上述研究成果后,他便转向了其他的工作。当时一位名叫铃木三朗助的日本商人,正和他人共同研究从海带中提取碘的生产方法。当他一看到池田教授的研究成果后,灵机一动立刻改变了主意,“好哇,咱们不搞提取碘的事了,还是用海带来提取谷氨酸钠吧!”铃木按响了池田家的门铃,一位学者和一位商人就此携起手来,池田告诉铃木,从海带中提取谷氨酸钠作为商品出售不够现实,因为每10公斤的海带中只能提出0.2克的这种物质。可是,在大豆和小麦的蛋白质里也含有这种物质,利用这些廉价的原料也许可以大量生产谷氨酸钠。池田和铃木的合作很快就结出了硕果。不久后,一种叫“味之素”的商品出现在东京浅草的一家店铺里,广告做得大大的——“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一时间,购买“味之素”的人差一点挤破了店铺的大门。日本人的“味之素”很快就传进了中国。这种奇妙的白色粉末打动了一位名叫吴蕴初的化学工程师的心。他买了一瓶回去研究,看看这种被日本人严格保密的白粉究竟是什么东西。一化验,原来就是谷氨酸钠。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独立发明出一种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来:在小麦麸皮(面筋)中,谷氨酸的含量可达40%,他先用34%的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一种黑色的水解物,经过活性炭脱色,真空浓缩,就得到白色结晶的谷氨酸。再把谷氨酸同氢氧化钠反应,加以浓缩、烘干,就得到了谷氨酸钠。吴蕴初把他制得的“味之素”叫做味精,他是世界上最早用水解法来生产味精的人。1923年,吴蕴初在上海创立了天厨味精厂,向市场推出了中国的“味之素”——“佛手牌”味精。以后,佛手牌味精不仅畅销于中国市场,还打进了美国市场。吴蕴初也获得了一个“味精大王”的称号。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4 06:12
菜肴里加点味精,你吃了会觉得更加美味可口,那么味精是怎样来的呢?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那是1908年的一天,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池田菊苗化学教授,正狼吞虎咽地吃着妻子准备的可口菜饭。忽然他停止进餐,怔了一会,问妻子:“今天这碗汤怎么这样鲜美?”他用小勺在场碗中搅动几下,发现汤中只不过是海带和几片黄瓜。便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海带里有奥妙! 此后,教授对海带进行了详细的化学分析。经过半年时间,终于发现海带含有谷氨酸钠并提炼出此种物质。正是由于它,大大提高了菜肴的鲜美。于是便将其定名为“味精”。 池田教授还发明了用小麦、脱脂大豆为原料制造味精的方法,从而使原料来源更加丰富,生产更加广泛和普及。不久,味精便在全世界风行起来。]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4 06:12
日本化学教授池田野菊,由于工作繁忙经常深夜回家。池田夫人是位贤妻,1908年的一天,池田夫人买了一些海带,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照常晚归的池田教授狼吞虎咽地吃着可口的佳肴,忽然停住,问:“今天这碗汤怎么这么鲜美?”说着便用小勺子搅动了几下,发现汤碗中外加几片海带。池田教授不禁自言自语“海带里有奥秘。”池田教授没有放过这个闪念对海带进行了化学分析,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劳动,终于发现海带含有谷氨酸钠盐,并成功提炼出这种物质,定名为“味精”。为了工业化生产味精,池田教授又进行了各种实验,发明了小麦提取法,后又以脱脂大豆为原料,采用盐酸水解法制造,原料更丰富,使味精得以推广。现在,味精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