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有关唐太宗善于纳谏的事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0:17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23:37

1、魏征出身卑微,少年时孤苦贫困,曾经出家做过道士。他喜欢读书,用心钻研古籍,学识非常丰富。隋朝末年,魏征参加了反对隋朝*的起义。后来,他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

后来,唐高祖的二儿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年轻而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

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可是,魏征却从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气回答说:“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

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从心里钦佩他的人格。

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不久,李世民即位,他就是唐太宗。唐太宗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

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在他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

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2、有一次,唐太宗违犯他制定的18岁成年男子才须服兵役的规定,决定征召16岁以上,18岁以下,身材高大的男子从军。命令发出以后,魏征极力反对,唐太宗十分生气,派人把他叫来,大加训斥。

魏征毫不畏惧,他十分严肃地进谏说:“您现在把强壮的中男都抽去服兵役,那么,田由谁来种?工由谁来做?您常常讲,我当国君,首先要讲信用,可是国家的法律明明规定,男丁中的强壮者才需要服兵役,您为什么不遵守呢?您这样做,在老百姓面前不是失去信用了吗?”

他心悦诚服地对魏征说:“先生真是我和国家的一面镜子啊!我原先以为你太固执,不通情理,现在听了你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政令前后不一,百姓不知所措,国家是无法治理得好的。”于是,唐太宗立刻下令停止征召中男服役,还奖赏了魏征。

敢于直言劝谏的魏征不仅为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也成了以后历朝*效法的楷模,魏征曾经辅佐唐高宗与唐太宗两位皇帝,他常常向唐太宗直谏,不怕牺牲,以至与唐太宗好几次龙颜大怒,幸亏有长孙皇后为他说情,使他免遭惩罚。

3、有一次,唐太宗令太常少卿祖孝孙去教宫人音乐,结果教得不好。唐太宗对他大加责备。在场的温彦博、王珪不同意太宗的做法,说:“孝孙雅士,今乃使之教宫人,又从而谴之,臣窃以为不可。”

唐太宗听后发火了,指责他们“附下罔上”。彦博害怕了,下拜*;王珪不拜,说:“陛下责臣以忠直,今臣所言岂私曲耶!此乃陛下负臣,非臣负陛下!”唐太宗听了只好作罢。第二天,唐太宗私下对房玄龄说:“自古帝王纳谏诚难,朕昨责温彦博、王珪,至今悔之。”  

当时不仅大臣敢谏,小官也敢谏。栎阳县丞刘仁轨,对太宗正在秋收大忙季节要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地区打猎事不同意,要求他改在冬闲时去。经刘仁轨的谏阻,唐太宗不仅收回了成命,还把刘仁轨的官职提了一品,以示奖励。

扩展资料: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

从谏如流

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

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河清海晏

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贞观六年(632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贞观七年)633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

贞观七年(633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那时的中国*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较少,中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铤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端,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世民 (唐太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太宗纳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23:38

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
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
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
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
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采纳臣下的
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 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他不管
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这里有一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当时,唐太宗
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
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
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
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
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 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 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
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
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
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
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
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 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
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
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
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 这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 唐太宗还有一个优点,就
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
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时情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走上前
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
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 唐太宗知错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在民族*上,他把少数民族和
汉族看成一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和亲的正确*。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措施,心悦诚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
他们纷纷来归,并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这是汉藏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作为嫁
妆,文成公主带去了大批珍宝、经典、医书、宝器、金银、金鞍、佩饰、锦缎、药品,还有食物、饮料、种子、树木,还有狮子、凤
凰,等等。文成公主带去的是中原地区的先进的文明。松赞干布对这桩婚事非常满意。他对唐太宗自称女婿,上表祝贺唐太宗远征的成
功。这次联姻加强了汉藏民族之间的团结,也促进了藏族经济的发展。 由于用人得当、*对路、轻徭薄赋、宽刑轻法,使得唐太
宗时期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唐太宗的贞观时期,*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23:38

唐太宗即位时,630年(贞观四年)唐太宗筹算大兴土木,兴建洛阳乾阳殿。给事中张玄素说,在国家还未恢复元气的时候,您这样做的过掉比隋炀帝还大,甚至会获得同桀、纣一样的下场。对如此锋利的言辞,唐太宗非但没有动怒,而且接受了定见,下令缓建,还重赏了他。又有一次,唐太宗一气之下要判处一名伪造资历的人死刑,大理寺少卿戴胄坚决否决,认为依法应判处流放。唐太宗受到顶嘴,十分生气,戴胄仍然据理力争,说:法令是国家取信于天下的凭借,皇帝不能因一时愤慨而杀人。争辩的功效,唐太宗折服了,而且称赞戴胄秉公功令。至于以“犯颜直谏”著称的大臣魏征,更是常常与唐太宗面谏廷争,有时言辞激烈,引起唐太宗的盛怒,他也毫不退让,往往使唐太宗感应难堪,下不了台。不外过后唐太宗能认识到,魏征极力进谏,是为了使本身避免过掉。因而先后接受了魏征二百多次攻讦规劝,还把他比作可以更正自已过掉的一面镜子。魏征病死时,唐太宗很是哀痛,痛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酬报镜,可以明得掉。……今魏征殂(cu,死亡)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从维护本身的统治好处出发,长的时间内,对臣下的定见能够当真听取,择善而从,甚至有时按捺住皇帝的虚骄心,不计较言辞的冲犯而纳谏,这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皇帝中是无人可比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23:39

魏征主张取信于民,不要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唐朝原定18岁的男子才能参加征兵服役。一次,为了多征兵巩固边境,唐太宗要求16岁以上男子全部应征,魏征坚决不同意。他说:“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是杀鸡取卵的做法。兵不在多而在精,何必为了充数把不够年龄的人也弄来呢?况且这也是失信于民。”唐太宗问自己是否有失信于民的事,魏征举了三个例子。太宗虽然觉得言词尖刻,难听刺耳,但心中仍很高兴,认为魏征忠于朝廷,是以精诚之心辅佐自己以信义治国。于是便下令停止执行征召中男入伍。同时奖赏魏征金瓮一口,以资鼓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23:39

贞观之治:唐太宗善于纳谏,张玄素和魏征多次谏言,都被认同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婴儿突然变的睡觉多了怎么办 宝宝奶量没增加但是睡眠时间变长怎么回事 孩子出现哪些行为时,意味着孩子进入到猛涨期?家长该做些什么? 1岁宝宝睡眠突然增多是怎么回事 李冰冰与自己小十六岁的男友感情稳定,你会介意找一个比自己小的人结婚... 二月份是什么星座呢 二月份的星座是什么座 十二星座对应月份 2月份是什么座是什么星座 2月份出生的什么星座 爱在日落之前里女主角穿的黑色打底是什么牌子的,... 紫色蕾丝裙怎么搭配 菏泽哪有卖打底裤的? 墨绿色打底裤子配什么颜色上衣 JMS给推荐冬天穿裙子时穿的打底裤啊?要暖和的!在... 广州白云机场到省医院打底要多少钱拜托各位了 3Q 各位在深圳的钓友,深圳有哪些地方可以钓鱼的?正... 大哥大姐们救救我吧~~~ 哪里有下载语境识词全套的???? tg5o焊丝适合焊那些材质的管道 打底裤有机油味怎么办? 氧化铁颜料的用途有哪些 求2010年12月王长喜英语四级高频词汇 ,最好有音标... 求高考英语大纲词汇表 急求常用的英语单词 香奈儿口红色号推荐 天津高考 高频词汇 大唐无双手游炼魂222好还是套装好 OPPO为什么要分裂出一加和realme? realme是什么牌子的手机有没有Q系列? 唐太宗纳谏的故事 唐太宗纳谏的故事简短 唐太宗统治时期敢言直谏大臣是谁? 幼儿故事唐太宗谏父 对唐太宗谏废鞭背之刑的唐代名医是谁? 唐太宗纳谏 ios怎么连接 谁有唐太宗纳谏的小故事? 谏唐太宗十思疏 古代君王纳谏成功的事例 唐太宗的谏臣除了魏征还有谁? 对唐太宗"谏废鞭背"之邢的唐代名医是谁?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谁? 魏征曾对唐太宗说过的名言有哪些? 当年魏征为什么敢直谏李世民? 魏征谏唐太宗 魏征和李世民的事情 魏征进谏太宗的名疏是《不克终十渐疏》还是《十渐... 魏征本是李建成的人,后投奔李世民为何没人说他变... 陈的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