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白剧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0:05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4 05:23

白剧:白族戏曲剧种,原名“吹吹腔”。流行于云南西部洱源、云龙、大理、鹤庆等白族聚居地区。“吹吹腔” 与明代的弋阳腔有渊源关系。一般认为,它由江西传入的弋阳腔融合白族语音、曲调而逐渐形成,清乾隆年间已开始演出,光绪年间则更盛行。1949年后,以吹吹腔为基础,吸收白族曲艺“大本曲”的曲调,得到进一步丰富提高,改称“白剧”。唱词形式基本上用白族诗歌常用的“山花体”用白语和汉语演唱,唱腔曲调有三十多种,表演节奏鲜明,规律严谨,比较古朴,有严格而固定的程式。较有影响剧目有《血汗衫》 、《火烧松明楼》 、《望夫云》 、《苍山红梅》等。 白剧,原名吹吹腔,解放后,吸收了白族曲艺大本曲的曲调加以丰富,1961年开始定名为白剧,流行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理、云龙、洱源、鹤庆、剑川等县。 明初,弋阳腔开始传到大理一带,后来又演变为巫娘腔、唢呐腔、罗罗腔。罗罗腔又名吹腔,它和今天白族的吹吹腔一样,用唢呐吹奏,一般也是唱时不吹,唱完吹过门,而在吹过门时依据唢呐的节奏做舞蹈身段,这大约就是现今吹吹腔的前身。清乾隆年间,大理地区的一些农村,已盖起了戏台。如蓝林兴文寺的戏台于乾隆二十四年落成,如此偏僻的山村也专为吹吹腔盖戏台,可见当时吹吹腔的流行与兴盛。当时,在这一带还出现了许多技艺很好的吹吹腔艺人,还有了剧本(大都取材于汉族民间故事及小说,如《三国演义》 、 《杨家将》等);脸谱,作为戏剧,吹吹腔在这时已趋于成熟。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因为杜文秀起义,这一带战乱不止,吹吹腔一度停演。光绪年间,吹吹腔又兴盛起来,十分流行。现兮大理乡间的许多戏台,都是在这时修盖起来的、吹吹腔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现在能见到的还有269个,它们正是后世白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269个剧目中,取材于小说演义的有139个,根据民间故事、民间唱本改编的有7个,从古本戏演变而来的有4个,从兄弟剧种移植而来的有57个,其他来源的有62个,由此可见吹吹腔剧目来源的丰富。吹吹腔的传统剧本,有着许多鲜明的民族特色:一是吹吹腔的文学性较强,戏曲中常见的陈词滥调较少,有不少剧目出于文人手笔,文辞雅美。如《李用下科》中书生李用的出场诗,便是用了马致远的《天净沙》小令写成:“八月中秋丹桂,路上客邸凄凉,小桥流水桂花香,日夜千思万想。”二是吹吹腔的唱词格式不同于汉族戏曲的唱词,基本上是“三七—五”的所谓“山花体” ,即每段唱词为四句,前三句是七字,后一句是五字。如果唱词需要长一些,就两段相连成八句,前七句都七字,第八句为五字,或是让两段以亡的“山花体”连在——起。“山花体”是白族文学中诗歌的传统形式,无论山歌、小调、大本曲、文人诗和巫觋所唱的祝词,都用这样的表现形式。由此可见吹吹腔与白族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三是吹吹腔的剧本有着自己的语言特色。浯言是白语与汉语夹杂,白语部分也是用汉字书写,只是在句旁加以注明。如《崔文瑞砍柴》中崔文瑞的—一段唱词:“硬篾有曾崔文瑞(我名叫做崔文瑞),卑天上山去遭夕(每天上山去砍柴),遭夕共喂硬古母(砍柴供养我老母),愿她100岁。”另外,吹吹腔的剧本虽用汉字书写,但读时都是汉语白音的读法,因此用韵与汉语不同,而且也不分平仄,上下句平仄可以混用。解放后,文艺工作者对吹吹腔的传统剧目进行了发掘整理,并上演了传统的吹吹腔剧目《崔文瑞砍柴》 、《火烧磨房》 、《窦仪下科》 、《柳荫记》 、《竹林拣子》 、《访白袍》等。 大本曲是白族民间传统的说唱曲艺,现在可以见到的最早的大本曲调,是记载在《五代会要》南诏《上大唐皇帝舅书》中的《击筑调》 (公元925年),距今已有约1000年的时间,现仍保留着的石刻《山花碑》诗体是七、七、七、五,共3韵,20联,其结构风格与《五代会要》中所记的《击筑调》相同,正是 大本曲弹词所用的诗体。大本曲表演时用三弦伴奏,演唱的内容多以历史题材和爱情生活为主。演唱时,一人主唱,一人伴奏,音乐随唱词变化。由于方言的差异,大本曲唱腔分为南腔和北腔两大艺术流派。南腔以艺人杨汉弹唱的作品为代表,北腔以艺人黑明星弹唱的为代表。南腔分为三腔、九板、十八调;北腔分为三腔、九板、十三凋。南腔委婉、抒情,北腔质朴、粗犷。 196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原大理市吹吹腔剧团的基础上抽调大理州歌舞团部分演员、演奏员组建成自治州白剧团,这是白剧历史上第一个专业剧团。建团30年来,州白剧团在整理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创作移植演出现代戏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上演了剧(曲)目128个,近100台。特别在创作剧目上成果丰硕,有近20个剧目参加*、省戏剧会演并获奖。1980年由杨明、陈兴、张继成创作,由州白剧团上演的白族神话传说故事剧目《望夫云》 ,代表了一代新白剧的表演风格及艺术特色。在剧本的内容中,《望夫云》既保留厂原传说中“神气化云”,反抗*势力,争取婚姻自由的基本精神,又增加了——些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情节,巧妙地把《龙凤姻缘》 、《白圭姑娘》这两个白族民间传说与《望夫云》的传说揉合在一起,丰富发展了剧情。新白剧的唱词虽然采用了三七一五式的“山花体”格式,但并不墨守陈规,一成不变,而是常常根据剧情和人物感情变化的需要,有所突破。有的一段唱词多到十多句,一句最多的也有十几字的,以适应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使唱词更加戏曲化,并且又保留了唱词中浓郁的白族民歌风味,清新而别致。白剧的唱腔将传统的吹吹腔和大本曲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板腔体,同时又保留了连曲体的特点,显得比较舒展自由,富有表现力。如《望夫云》的唱腔主要用大本曲,同时也用了一些吹吹腔和白族的民歌调子,并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有所突破。因而 使此剧既保持了白剧唱腔上的风格,又使全剧的唱腔富于变化和表现力,朴素清新,悦耳动听。整个音乐格调由上向下滑,很别致,衬句的运用独具风味,伴唱的运用也很得体。特别是“定情”一场中绕桑林对歌的音乐,不仅唱词是用民歌,音乐也是民歌,气氛热烈欢快明朗。在打击乐中,白剧又吸收了京剧和滇剧的特点,使音色强弱高低的变化对比比较协调,增强了表现力。白剧的表演虽已有一定的程式,但并不凝固,比较自由。在舞蹈的设计中,白剧除吸收民间的霸王鞭和穿花舞外,还加了独舞、双人舞、集体舞,力求使民间舞蹈和戏曲表演和谐统一。在舞台和服装的设计上,白剧大都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古代南诏壁画及雕塑来设计,既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感,又使白剧的服装和舞台设计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 白剧是白族的戏曲剧种,原名“吹吹腔”,流行于云南西部洱源、云龙、大理、漾濞、鹤庆、剑川等白族聚居地区。该剧种与明代的弋阳腔有渊源关系。从现存的戏台、手抄剧本、脸谱集等资料看,清乾隆年间就已流行,光绪年间兴盛。解放后,吸收了白族说唱艺术大本曲的曲调,改称“白剧” 。白剧的业余演出目前仍旧遍布这一地区的农村山乡。 白剧的唱词格式基本上是白族韵文“山花体”,即“三七一五” (前3句为七字句,第4句五字),或“七七一五” (前7句为七字句,第8句五字),其曲调被称为“七句半” ,用白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演唱,唱腔曲调有30多种。有的按行当分,如小生腔、须生腔、小旦腔、摇旦腔,有的按人物身份、感情、动作分,如英雄腔、哭腔、抖马腔、苦腔,有的按节拍唱法分,如平腔、高腔、流水板、垛垛板、一字腔,其他尚有二簧腔、风绞雪、课课子等。唱时无伴奏,用唢呐接腔,接腔过门一般较长,变化复杂,夸张而富有表现力,用以烘托感情和加强表演动作的节奏感。打击乐采用民间舞蹈锣鼓打法,常与唢呐配合使用。 白剧的传统剧目有反映白族人民斗争生活的故事戏,如《血汗衫》 、 《牟伽陀开辟鹤阳》 、《火烧松明楼》等,有生活小戏,如《瞎子洗澡》、《张浪子薅豆》、《刘成五搬板凳》、《石山告状》等。此外尚有与滇剧等其他剧种题材相同的《三国》、《说唐》、《杨家将》等历史故事戏。新编剧目有《红色三弦》、《苍山红梅》、《望夫云》等。 白剧的角色行当分:正生、须生、英雄生、花生(小生);老旦、正旦、花旦、苦旦、武旦、摇旦;黑净、红脸、大花脸,二花脸;大丑(袍带)、中丑(方巾)、小丑(旗锣伞报)。 白剧的表演节奏鲜明,规律严谨,保留了较古老的面貌,它不仅有一整套专门的舞蹈性很强的程式,而且也很讲究武功。清乾隆时,72岁的艺人杨永桐,演《双猴挂印》还能翻身上梁。各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步法,并讲究“一装、二唱、三敲打”,即化装表演首先要合乎身份和性格,并且要唱得好,舞蹈和表演动作还必须与音乐丝丝入扣。白剧有一套具有特色的脸谱,只有红黑白蓝紫五色,无黄绿金银等色,笔调粗犷,着重突出人物性格。 山花体的白剧 在云贵高原的西北角地区,主要是白族的居住地区,其东部是地势较为平缓的金沙江流域 ,其间还镶嵌有两颗明珠——洱海和滇池。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山水旖旎,繁花似锦 。自战国以来,迁徙西南的一支(音帛)人与当地土著融合成为这块土地上的主体民族。他们一代又一代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一起创造了万紫千红的白族历史文化。而白剧就是其中一朵鲜艳夺目的山茶花。 白族在历代汉族史籍中曾被称之为滇、叟、爨氏、白蛮、白等。白族自称“白子” “白尼” 。 195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时,根据白族人民的意愿,采用白族作为通用族称。白剧就是据此定名的白族戏曲剧种。若从它的源头说,要追溯到“吹吹腔”和“大本曲”。也就是说白剧是融“吹吹腔”和“大本曲”为一体的新的民族剧种。 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生活各个方面都可以用歌舞表现出来。如大本曲中的小调就有放羊调、上坟调、*情调、祭奠调、问魂调、思乡调;民间舞中有采茶舞、担水舞、醉酒舞、酒礼舞、端盘敬酒舞、献水舞等。说起白族歌舞要说到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他在《上林赋》中曾列举了西汉流行的一些知名乐舞曲,其中有“文成颠歌”。唐代司马贞在《 史记索引》中对“文成颠歌”作了注解:“文成,辽西县名,其人善歌。颠,益州颠县,其 人善作西南夷歌。”“颠”即“滇”字。西南夷是汉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泛称。通晓音律的司马相如曾奉武帝之命出使西南夷,他记叙的颠歌不仅是歌,而是包括歌、舞、乐三者一体的艺术形式。这在滇池之滨颠县故地晋宁石寨山及附近地江川李家山发掘出土的青铜乐器、 乐舞俑和青铜器纹饰乐舞造型皆可佐证。 颠歌是统称,并非指一种歌的名称。它指的是颠人之歌和颠地之歌。清人桂馥在《札朴卷 十〈滇游续笔〉》中说颠歌是清代仍在西南少数民族中流行的踏歌。其实踏歌也只是颠歌中的一种。踏歌也叫踏舞歌,是西南少数民族古老的歌舞形式之一。它顿足踏地为节拍,边唱边舞合欢场。踏歌在白族洱源西山一带叫“打歌”。白语“打”有“踏跳”的意思。它与其它少数民族如彝族踏歌形式一样,是一种边唱边跳的诗歌舞三结合的娱乐活动。其诗是自由体 ,采用一问一答方式,句子不要求齐整,可长可短,音韵不过于讲究,可押可不押。其歌有简单音调,音调和音阶变化不复杂,其舞多是围着火塘绕圆圈地走动,舞蹈节拍主要由齐整的脚步来实现,由于手牵手或者手里端着酒或其他东西,上肢动作比较简单。“打歌”产生年代至迟西汉。司马相如见到的颠歌中猜想是有“打歌”的。那时白族没有文字,打歌只能一代又一代靠口语流传,靠口语加工增删。白族的先民通过打歌娱乐形式, 一为娱己,消除夜间的寒冷、孤寂和疲劳,获得精神上的愉快;二为娱神,即敬鬼神以祈求福安,获得精神 上的安慰;三为传古,教育后代不忘先祖,以获得精神上的支撑。白族有俗 语“老人不传古,小人失了谱”之说。像流传下来的长篇叙事打歌《开天辟地》记叙地就是 盘古盘生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过程。《放羊歌》则记述了古代滇人游牧生活的情景,并自豪地唱道:“大理是个好地方,羊呀肥又肥。大理是个好地方,羊毛长有三尺六。” 白族打歌流传到后来,随着汉文化的影响扩大,很自然地接受了汉族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 ,出现了不少富有戏剧情节的篇章,如《读书歌》(梁祝故事) 、《诸葛亮》 、《 楚汉相争》 、《八仙过海》等。这些打歌不过是借汉族民间传说的历史故事来表现白族民族精神,所以 具有鲜明的白族民族特色。比如说唱梁祝的《读书歌》,把柳荫结拜改为松下结拜,结拜后 还游了点苍山。在《开天辟地》中有兄妹结婚“请谁做主人?请松树做主人。”故白族人从古俗,结婚人家有在彩房门前和天地堂前栽一对松树的习俗。汉族梁祝没有写梁山伯与祝英 台劳动,而《读书歌》中的梁祝自己盖草堂,做桌凳,自己挑水烧火做饭,并把“十八相送 ”的情节改成下棋、弹琵琶的试探。结尾英台进了山伯坟墓后还加用了金锄头从坟中挖出两 根木棒,两根木棒被丢到河里,变成了两条金鱼,两条金鱼被网起埋在河边,又变成了两棵柳树。再用金斧头砍柳树,砍下的木片变成对对蝴蝶飞。最后梁祝变成了一对双鸳鸯,马文才变成了一只单鸳鸯。 “打歌”的故事情节增强,使它具有与戏曲结缘的基础。 与戏曲结缘的还有绕三灵歌舞。“绕三灵”白语叫“萨纳”,是大理白族在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举行的一种具有某种神社遗风的歌舞盛会。绕三灵中装扮老人者手执歪挂小葫 芦的竹杖,很有可能就是神树即社树(桑树)的演变物,葫芦是与生殖有密切关系的崇性物, 它的源头与汉族远古崇拜生命“社”的“聚社会饮”一样,即在生命茂盛的季节——春天( 春社),会合男女,狂欢歌舞的自由交合仪式。白族对于绕三灵群众性的歌舞仪式演变有许多传说。如古时有一年大理干旱,到栽秧时节 ,老天滴雨不降,秧苗无法插下去。后来百姓群聚到喜洲九堂神本主庙里搭了一个祈雨台,念经祭祀求本主下雨,到四月二十五日这天果真下雨了。从此百姓非常信奉本主,每年四月二十五日都去本主庙朝拜求雨。还有传说绕三灵是为一位死去的爱民皇帝奔丧。显然随着白 族社会发展,人主代替了本主。张文勋主编的《白族文学史》记载了这个传说,说古代白族有一位爱民皇帝死了,“由于他在世时能施仁政,人民喜爱他,他死以后,百姓为他奔丧,手中拿着杵丧棒和柳树一枝,柳树上挂白布和净水碗,表示对爱民皇帝的哀悼,这种形式每年一次。以后人们手中拿的杵丧棒变成了霸王鞭,净水碗变成了金钱鼓,柳枝上也不挂白布 而挂红布了。” 绕三灵到了清代,其音乐曲调大量吸收了白族民间歌舞曲调。如《挖水调》、《出门调》 、《大理古景》,跳的是霸王鞭、金钱鼓舞,演奏有锣鼓、笛子、唢呐等。 清代白族文人诗作中,对此有所描绘:“金钱鼓子霸王鞭,双手推敲臂旋转,最是小姑歌 调,声声唱入有情天。”(咸丰年间的白族诗人段位《绕三灵竹枝词》。 “曲唱民家随口道”,绕三灵是边走边唱,即兴编词,基本上是“七七七五”的白族调唱词形式,这与大本曲山花体诗体唱词是一脉相承的。任何民族戏曲都离不开本民族的文化滋养, 同时又离不开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白族的大本曲和吹吹腔就是在白族民间歌舞和说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大本曲长的由上百首“白族调”组成,一般用三弦、唢呐伴奏。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 了说唱歌舞综合戏曲艺术。大本曲究竟产生于什么时候,有的说起源于唐朝,也有的说起源 于明朝。如果仅从唱词“七七七五”山花体格式来看,推究大本曲起源于唐代是没有多大说服力的。因为白族具有戏曲雏形的综合艺术必定会受到汉族地方戏曲的影响,而汉族地方戏 曲兴起正是清朝雍正乾隆时期,所以大本曲的兴起并流传开来只能在这之后。 早期的大本曲是一人抱着三弦自弹自唱,唱腔是白族调,发展到后来十八调。十八调是唱腔中的小调,有〔螃蟹调〕、〔老麻雀调〕、〔新麻雀调〕、〔花谱调〕、〔家谱调〕、〔 琵琶调〕、〔花子调〕、〔放羊调〕、〔上坟调〕、〔道情调〕、〔祭奠调〕、〔阴阳调〕、〔起经大会调〕、〔拜佛调〕、〔问魂调〕、〔思乡岭〕、〔血湖池〕、〔蜂采蜜〕等。 望夫云 是白族剧作家杨明根据白族民间传说创作的白剧,1980年11月中旬由大理白族自治州白剧团带到北京进行汇报演出,在民族文化宫演出11场。剧中主角阿凤公主由叶新涛扮演,猎人阿龙由杨永忠扮演。该剧唱腔比较好地把白族大本曲和吹吹腔揉为一体,既表现 委婉细腻又可表现激越明快的思想情感。剧中还根据情节发展和人物表现的需要,安插了具 有白族风俗民情的舞蹈场面,如“绕山林”、“霸王鞭”、“赠神翅”、“仙女散花”等。 受到首都观众的好评。 《望夫云》故事也产生于南诏时代,说的是南诏王有位公主阿凤长得很美丽,她后来爱上 了一个英俊、勇敢的猎 人阿龙。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她同猎人一道逃出王宫, 来到苍山顶上的南局峰上快乐地生活。南诏王得知公主出逃,请罗荃法师将猎人打入洱海, 变为石骡。南诏公主因盼望、思念自己的爱人,终于悲愤地死去。她死后化为一朵白云,每年八、九月间,白云出现就要刮起大风,直到吹开洱海水看到石骡,才风平浪静。白族人同情公主,把这朵美丽的白云叫做“望夫云” 。 大型现代白剧《情暖苍山》 现代白剧《情暖苍山》以白族农村生活为背景,以乡长田秀兰和丈夫赵经理,兄弟田金生,以及农村刘二宝等人的矛盾纠葛展开剧情,抒写了刘二宝一家纯朴善良,受害背黑锅,阿秀乡长从家事的泥潭中艰难走出,揭示*反思的故事。塑造了一位以情换情,坦坦荡荡做官为人的乡长形象,展示了现代白族农村的人物风貌和风俗民情。 该剧在“迎接新世纪2000年云南新剧(节)目展演”中,得到了观众、专家以及领导的一致好评,毫无争议地排在此次展演获奖剧(节)目的榜首。剧评家认为该剧的成功,不在于追赶时髦的“新”,而在于老老实实的“真”,在于真实和真情,而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就选材而言,《情暖苍山》并无什么新鲜之处,只不过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假农药、假种子之类的事件,就故事情节也没有什么特别出奇的地方。全剧围绕农民刘二宝因假农药烧死庄稼而大闹乡长田秀兰的婚宴,田秀兰查假农药来源而展开。剧作家的功力在于将这样一个普通事件进行集中、提炼和概括,使之典型化,并不脱离传统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剧中戏剧情节的设置、人物关系的构成、情节的展开、人物性格的发展、戏剧矛盾和冲突的推进,悬念、期待、突转等手法的运用,一切都是自然流畅,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既符合生活逻辑, 又符合人物在规定情境中的感情逻辑,从而使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较好的统一起来,使观众感到真实可信,乐于接受,为戏剧演出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而真情则是艺术的生命之泉,《情暖苍山》的成功就在于它写了真情,用真情感动人,剧中围绕追查假农药来源展开了一系列戏剧冲突,都是围绕一个“情”字进行的。亲情、乡情、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之情是该剧的核心,乡长田秀兰梅开二度,与新婚丈夫赵经理情深意笃,与她亲手拉扯大的弟弟田金生从小相依为命,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贩卖假农药的竟是自己的弟弟,还扯出自己的新婚丈夫,而且假农药又是自己亲手从丈夫公司帮刘二宝买的,这样双重巧合造成的误会,就是跳进黄河也难洗清,另一方面,受假农药坑害的刘二宝,又恰恰是她和睦相处二十年,哺育她成长的父老乡亲。更为严重的是,她身为乡长,假农药事件 不仅影响到家庭声誉,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而且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党与群众的血肉之情。田秀兰不是圣人,她需要亲情,需要家,她也不忍心父老乡亲受损失,更不忍心看到本已遭受农药坑害的刘二宝蒙受不白之冤,反而要赔礼道歉,各种情感的巨大冲击,使她陷入了极为复杂艰难的感情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更 难作出果断抉择。人最难割断的就是情,最受折磨的也莫过于情,最难选择的也是情,剧本将田秀兰置于这种真情的艰难选择的窘境之中,展开亲情、乡情、党与群众血肉之情之间的内心情感搏斗,并在这种搏斗中将人物内心世界情感的丰富性、真实性、高尚性和人格魅力呈现给观众,使人感到可亲、可爱、可敬,从而无论在情感上还是理智上都完全接受了乡长田秀兰这个人物形象,当然也就接 受了剧作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该剧在2000年全省新剧(节)目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剧本创作、表演、舞美设计、音乐创作五项大奖,2001年参加第七届中国戏剧节获剧目及表演、音乐等六项奖,后改名为《阿秀乡长》拍成戏曲电视剧,全国播映。 该剧编剧:魏树生;导演:礼朋;音乐设计:王茂林、张亮山;舞美设计:张寿培、姜果、杨光炳、杨月明;主要演员:叶新涛、杨益琨、马永康、赵文生、董汉贤、彭强、赵先治、杨刘忠等。 白剧-大理白族舞蹈,大理白族白剧,亦名“白戏” 。原名吹吹腔,简称“吹腔” ,大理白白剧是在1958 年以来吸收了大理白族大本曲的曲调、是大理白族的一些音乐舞蹈及云南滇剧音乐等而发展起来的新剧种。吹吹腔,原流行于大理白族地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齐全,有一定表演程式,唱腔有30多种,多按行当和情节来名命。白族白剧音乐以唢呐间奏帮腔,表演时载歌载舞。行头、脸谱与中国古典戏剧大体相同。大理白族白剧剧本有《窦仪下科》、《柳荫记》、《蟒蛇传》、《火烧松明楼》、《血汗衫》、《杜朝选》、《赵龙观灯》等。大理白族白剧唱词为“山花体”,对白为大理白语夹杂汉话,但汉字要白读。大理白族白剧吹吹腔在1949年以前没有专业性的戏帮(班),而是自娱性的大理白族民间组织。1959年正式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吹吹腔剧团”,1962年改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白剧团” 。在唱腔方面以大本曲为主,吸收吹吹腔,演唱时多以三弦及唢呐伴奏,并用打击乐控制节奏。大理白族白剧演出过《血汗衫》、《望夫云》、《红色三弦》、《苍山会盟》、《白节夫人》、《孔雀胆》、《阿盖公主》等大型剧目,为大理白族白剧的发展进行探索。现白剧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的重要戏曲剧种。 白剧《阿盖公主》取材于南诏历史中段功的故事,与郭沫若先生的著名话剧《孔雀胆》同出一个故事。元朝末年,元王朝在云南的统治者梁王,为笼络大理总管段功,将女儿阿盖许配于段功为妻,以达稳定元朝在云南统治 的目的。段功以卓越的智慧与平易待人的品格,深得民心。其间梁王由于听信奸人谗言陷害,深怕段功“功高盖主”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于是密令女儿(段功之妻)阿盖用孔雀胆泡制的毒酒杀害段功。善良美丽的草原“押不芦花”阿盖公主没有屈服于权势,违背父命,反劝段功一齐逃回大理避祸,然而耿直的段功却坚信无辜者必能洗清自己,“一走反遭千古骂名”的愚忠信念,欲与梁王“辨别是非曲直”。奸臣石拉,暗设埋伏,段功最终还是被梁王所杀害。阿盖因丈夫的被害,喝下父亲梁王曾要毒害段功的毒酒,以死殉夫。 白剧《阿盖公主》通过“赐夫” 、“夸夫” 、“劝夫” 、“扶夫” 、“殉夫”五场,构成全剧的贯穿线,“夫”字前的六个字结成矛盾冲突的疑点和戏剧动因,层层推进,波浪叠起,演绎出令人扼腕拍案,叹气悲泣的一幕幕人生悲剧。剧作者在创作该剧时,艺术观点非常鲜明,白剧必须走自己的路,剧目创作必须立足白族文化,必须反映本民族历史与现代生活中的典型形象。白剧《阿盖公主》的创作正是这种理念的产物。题材虽然与郭沫若先生的著名话剧《孔雀胆》取材相同,创作无疑自找难题,但剧作者独辟蹊径,以白族人的文化视角重读历史,用“蒙古姑娘阿盖是我们白族的好儿媳”为情感主线,走自己的路,重新铺排场景与故事。剧本仍写宫廷戏,但洋溢的是夫妻情、父子情、人性之深情,使故事充满凝重悲壮的色彩,将段 功之死引申到“民族一定要团结”的高度上。《阿盖公主》推出之后,先后获得云南省弘扬民族文化优秀剧目展演综合一等奖,表演一等奖,音乐一等奖,剧目创作银奖等9个奖,第三届中国艺术节演出一等奖,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文华”单项奖。剧本获云南省*奖银奖。1996年选入*电视台“戏曲精品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4 05:24

赣剧是江西的主要剧种,起源于明代的弋阳腔,流行于江西东北一带,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 赣剧的前身饶河班和广信班,都以演唱乱弹腔为主。饶河班以景德镇、波阳、乐平为中心,保存了部分高腔剧目,艺术风格古朴、粗犷;广信班以贵溪、玉山为中心,无高腔,其乱弹唱腔则较婉转流利。1950年两派相合,改名为赣剧。1951年,首次进入南昌,1953年成立江西省赣剧团。 赣剧剧目分戈阳、青阳、乱弹三类。戈阳腔剧目有所谓“十八本”之说,即《青梅会》、《古城会》、《风波亭》、《定天山》、《金貂记》、《龙凤剑》、《珍珠记》、《卖水记》、《长城记》、《八义记》、《十义记》、《鹦鹉记》、《清凤亭》、《洛阳桥》、《三元记》、《白蛇记》、《摇钱树》和《乌盆记》,到1949年,只能上演四本正戏和部分单折;青阳腔剧目,多数出自明代传奇,保存较完整的大小剧目80余出,如《吐绒记》、《百花记》、《三跳涧》、《香球记》、《双杯记》、《五桂记》等;乱弹剧目有清道光年间38种,称为“老路戏”,其中有《三官堂》、《四国齐》、《禹门关》等二凡戏和《祭风台》、《花田错》、《芦花河》等西皮戏以及西皮二凡戏《二皇图》、《蓝田带》、《龙凤阁》等,另有二凡拨子戏《万里侯》、《打金冠》等,以后又不断从徽剧、婺剧、文南词中移植了一些剧目,大多只有提纲无准词,称为“水路戏”。解放后,赣剧整理改编的剧目有:戈阳腔《珍珠记》、《尉迟恭》、《张三借靴》、《送衣哭城》、《西域行》、《还魂记》;青阳腔《双拜月》、《百花赠剑》、《西厢记》;弹腔《梁祝姻缘》、《借女冲喜》、《白蛇传》、《装疯骂殿》、《孟姜女》;昆腔戏《悟空借扇》、《相梁刺梁》等。创作的现代戏有《一群穆桂英》、《红色宣传员》、《奇袭边平》、《盗种》、《铁肩红心》、《祭碑出征》等。 赣剧的表演风格古朴厚实,亲切*真。口白以中州韵为基础。行当分老生、正生、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称为“九角头”。赣剧的腔调计有[高腔]、[二凡]、[西皮]、[文南词]、[秦腔]、[老拨子]、[浙调]、[浦江调]、[昆曲]、[梆子]等。 赣剧的著名演员有严有源、杨桂仙、潘凤霞、卓福生、童庆初、肖桂香、陈桂英、祝月仙、胡瑞华、段日丽、万良福、涂玲慧、陈俐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除去HCl气体用什么溶液 除去氯化氢气体用什么 买翡翠要在什么光线下 翡翠应该在什么光线下看 一件翡翠该怎么欣赏,评估翡翠就看这几个方面 ...少,雪中送炭世间多.宝贵荣华如烟云,但留真情对敌人.打一个动物... 锦上添花天下多,雪中送炭世间少,富贵荣华如烟云,但留真情对古人... 我安装AdobeAIR 时,上面提示安装完了,但怎么找不到 我做饭老是不好吃 不要给我复制菜谱 厨房里的生活小窍门分享 ...手机屏幕上面笔状的按钮点开后,所有的按钮(手电筒、截屏、蓝牙、WLAN... 0.39×2.9 的竖式 0.6×0.39= 用竖式计算 0.39×2.9竖式计算并验算? 0.39乘199的简便运算 0.39X400竖式计算? PS如何矩形框,我只框(一根黑线组成的框),这种... 0.6×0.39的竖式计算 photoshop如何画一个矩形,其中边框要较粗,怎么做? 0.39除1.2的竖式计算? 0.39÷13=?竖式 如何用PHOTOSHOP做一个有立体感的长方体啊? 银行年利率0.39,120万一天多少钱? PS怎么画长方形但两头是圆的 0.39等于几分之几(最简分数) 0.39化为整数? PS怎么给文字添加边框?或者纯粹做个长方形边框? 0.39千瓦时/24小时到底用多少电 0.39乘199用简便方法计算 photoshop 画一个矩形框框,然后改变颜色,加粗线... 0.39km等于多少米? 白剧的白族简介 白剧的名家介绍 白剧的代表曲目 白剧的民族特色 白剧的分布地区 白剧的唱词格式 白剧的传承 日本四大剧种 我国戏曲的种类非常丰富,各个省份的戏曲名称是什么 中国各个地方的戏曲有哪些? 滑稽科白剧是什么意思 我国都有哪些剧种? 中国戏剧有哪几种 中国传统戏剧有哪些(如:京剧) 中国五大戏曲都有什么戏曲 戏曲剧种的剧种分类 中国的戏剧种类有哪些 中国戏剧有哪些名戏剧? 中国一共有多少个剧种? 华为畅享9sotc功能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