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纪年法有哪几种方式,如何操作?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59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21:35
所谓公元纪年,是阳历的一种,本是欧洲人的纪年方式,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
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被称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也就是公元后(简称公元);耶稣诞生之前,称为主前Before Christ(B.C.),也就是公元前。
辛亥*后,公元1912年,中华**宣布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纪年法并行。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并沿用至今。
也就是说,我国使用公元纪年不过107年的时间,那么我国在古代时期都是怎样纪年、纪月、纪日的呢?
1、纪日
天干有十个,即“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简化后便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还是简化后的好。
地支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相配。
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可以组成60个单位,这就是所谓的六十年一甲子。
六十甲子
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如果今天是甲子日,那么之后便分别是乙丑日、丙寅日等,之前便是癸亥日、壬戌日等。
比如《左转》中写到:“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六十甲子周而复始,这种纪日法在甲骨文时代便已经开始了。
一天之内的时间,古代一般用地支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正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每天的23点至次日的1点为子时,23点为子初,0点为子正,1点为丑初,以此类推。
十二时辰
另外,十二时辰从子时开始,分别又被称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而一个晚上又被分为五更,每更两个小时,“三更”便是子时,所以有“半夜三更”的说法。
2、纪月
古代纪月比较简单,就是用序数来记,即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其中一月又称“正月”,今天的农历依然是如此纪月的。
不过每个月都有别称:
正月──柳月 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月 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月 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槐月 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榴月 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月 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巧月 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桂月 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九月──菊月 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
十月──阳月 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十一月──葭月 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十二月──梅月 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3、纪年
1)我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方法是按照天子和王公即位的年次来纪年,直到新君即位为止。
例如公元前770年,在我国古代就是周平王元年、秦襄公八年。
2)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开创了年号纪年,这一年便是“建元元年”。
这一纪年方式后来被历代所沿用,更换年号则重新计数。
3)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其实与干支纪日相似,但始于东汉,同样是六十甲子周而复始,永不中断。
比如我们所说的甲午战争,“甲午”便是甲午年,即公元1894年。
4、二十四节气
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于是又把一年分为二十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逐渐完备的,《尚书》中便有记载,但最迟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我们见到的二十四节气已经与今天完全相同了。
对于农时而言,节气非常重要。古人发明节气的高明之处,在于人们发现自然界的天象地气、草木鱼虫等在每个节气并非渐变,而是顿变。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朋友们可能对二十四节气的感受更为深刻一些,当地的老百姓至今依然按照二十四节气来春种秋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21:36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六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星岁纪年,生肖纪年。
纪年,是指以文字确切记载历史现象发生的年代。我国历史悠久,从商代开始就有文字记载,但直到西周中期也没有确切年代记载。司马迁根据前人留下的资料,在《史记》中明确记载了西周共和元年及其以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我国历史开始有了确切纪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21:36
纪日法:天为干,地为支。 十天干是甲乙丙至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至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个单位,组合的方法是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始,至癸亥终。 一天之内的纪时法: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做夕、晚、暮、昏。太阳正中时称日中,将近日中时称隅中,太阳西斜称日昃,太阳落山称日入。 纪月法:春夏秋冬。纪年法:年号、星岁纪、干支纪、生肖纪年。 节气:是通过观象授时来指导农业生产的 。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包括立春、惊蛰等十二个“节”气,雨水、春分等十二个“中”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21:37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崤之战》:“三十三年春, 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等
没有先进仪器的古代人,他们是怎么定年份的?
1. 干支纪年法:这是最基础的纪年方式之一,自东汉时期起开始使用。许多中医古籍中都有干支纪年的记载。例如,《伤寒论》提到的“时己酉初夏也”,对应的公历年份是1729年。2. 年号纪年法:为了进一步提高纪年的准确性,干支纪年法的基础上,古人还采用了年号纪年法。这种方法在古籍中十分常见。例如,《...
7、古人记年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我国古代的纪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这种方法是以王公即位的年份作为纪年的起点。例如,《左传》中提到的“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就是以鲁僖公在位的第三十三年来纪年。2. 年号纪年法:从汉武帝开始,每个皇帝即位都会设立一个新的年号来纪年。如《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
古代常用什么纪年法
1. 干支纪年法:源于中国古代,干支由天干和地支组成,共60个组合,用以循环记录年份。这种纪年方式最早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并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开始正式使用。2. 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每位皇帝即位都会改元,设定新的年号,用以纪年。年号反映了皇帝的意志和时代特征。3. 王公年次纪年:以...
能不能告诉我古代的年份是怎么记载的?什么加什么啊?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分别是什么呢?
干支纪年法是使用天干和地支组合来标记年份的一种方法。这种纪年法的特点是每六十年一个循环,天干和地支的搭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计算方法为:将年份除以10,得到的余数对应天干顺序数;将年份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顺序数。例如,2012年是壬辰年,计算过程为2012÷10=200余2,天干顺序...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哪三种
1、年号纪年:在我国古代,最初采用的纪年方式是按照君王即位的时间来命名,例如周宣王元年。直至汉武帝刘彻时期,才开始采用年号来纪年,即位那年称为建元元年,之后依此类推,每次更换年号都会重新开始计数。2、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记录时间的一种重要方式。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起,干支正式被...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哪三种?“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哪种?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主要有三种:1. 干支纪年:这是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起来表示年历的方法。每组合成一个干支,称为“一甲子”,共60个组合,循环使用。2. 帝号纪年:这种纪年法是以帝王或诸侯的...
纪年法方法
我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如《左传》中的“鲁僖公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即是以在位年数为纪年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赵惠文王十六年”也是此类方法的体现。第二种是年号纪年法,自汉武帝起开始采用,每个皇帝即位后会改元,并以新年号...
古代主要有哪些纪年法?
1. 干支纪年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淮南子·天文训》中最早提到了干支,但直到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干支才开始正式用于纪年。2. 年号纪年: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为了纪年而设置的名称,通常由帝王自己选定,反映了帝王的意志和理念。3. 王公年次纪年:这种纪年法是以王...
古人纪年,主要有哪两种??干支纪年是什么的纪年方法??
纪年法。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干支纪年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搭配,60年一个轮回。【年号干支兼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