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八大怪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5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8 04:36
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这是对衡山的赞美。
衡山名僧史趣 石头和尚佛法东传
被日本曹洞宗僧人视为“祖庭的南台寺,是禅宗六祖慧能的法孙石头(希迁)和尚所辟的道场,为曹洞宗著名的法门丛林。
衡山
希迁(700-790年)广东端州人,俗姓陈,传说他的母亲怀他时就不吃荤。出生后,十二岁的那年,听说六祖慧能在韶州曹溪,便前往拜访,慧能见了很高兴,让他落发,但没受戒,慧能圆寂时,要他到青原山那里去具戒后,即四处云洲。在四十三岁的时候,唐天宝初年(743年)才到南岳,在南台寺以石为台,结庐而居,遂称石头和尚。
希迁在南台寺传法,传说他得过一梦,与六祖一同坐在一只灵龟(代表智慧)背上,在深池(代表性海)中游来游去,传为异徽,一时学徒云集,有“石头狮子吼,给你眼睛清凉”的俚谣。希迁六十五岁时,曾在长沙招提寺讲经说法一个时期,然后又回到南岳。希迁与马祖同是慧能的法孙,所以世有“江西马祖,湖南石头,不见二士,无以可知”的说法。
希迁在唐天宝九年(750年)写成了《草庵歌参同契》这部名著,是五言四十四句的古诗,共两百二十字,旨在调和禅宗南北两宗的争议。禅宗自达磨西来,历梁、陈、隋的一百年摇篮时代,在初唐的九十五年间,由第六代祖师慧能奠定基础,至盛唐的五十年间,由于青原行思和尚及石头希迁的活动益加繁荣,由于希迁长居南岳,“石头派”的禅风,在湖南一带更为盛行,及至唐末五代,派出曹洞宗祖师是道元禅师,曾至日本来中国求法,从宁波天童寺僧如静(曹洞宗十三代)受戒,学习五年回国,这支宗派,遂在日本奠基。
希迁在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逝世,享年九十一岁,唐德宗赐谥无际大师。佛教徒死后,一般按天竺僧徒所传的佛教相当彻底,从千百万字经论到一字轮王咒,从净土到地狱,从佛到饿鬼,从生前修行到死后舍利,他们都一概否定推翻。所以南宗禅师自慧能起,多用全身葬法,漆涂尸体,安放龛中。石头希迁死后,也就保存了肉身,并置专寺供奉。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日香港《快报》有则《无际大师肉身供奉东瀛》的消息。讲石头希迁的肉身,系在民国初年,军阀内战期间,因乱兵纵火焚烧寺庙,为在附近行医的日本牙医安移庙外,辗转到了日本,现供奉在横滨日本曹洞宗总部。石头希迁自圆寂迄今一千一百数十年,躯体仍栩栩如生。石头和尚墓,现仍在南台寺附近,是南岳仅存的一座唐代古墓。
南岳最早的女道士魏夫人
魏夫人是南岳最早的一个女道士。她是晋代任城人。父魏舒官居司徒,丈夫刘幼彦为修武令,两个儿子官司职也不小。她自己博览群书,学问很好,并领官过祭酒。只因丈夫早死,又值晋室东渡,率先南迁,“抚养内外,旁救穷乏”,便有些看破红尘,等到她的儿子们自立后,便正式出家,在南岳做道士。
魏夫人擅长隶书,她在黄庭观观念黄庭经十六年,亲注并手书《黄庭内景经》(土色,阶庭宫地黄庭拍 人的丹田)刻石嵌在黄庭观壁间,为后世所宝传。传说她活到八十三岁时,服药称疾,闭目寝息,饮而不食,七日,托剑化形仙去。陶宏景所著《真诰》是最早称她为魏夫人。宋景 中,赐名“紫虚元君”,帮称魏元君。唐代颜真卿曾为她作碑铭,详细记述了她的异迹。
魏夫人“仙去”以后,南岳不断有女道士的传说故事,唐末有个叫缑仙姑的女道士,长沙人,八十多岁,独住南岳魏夫人坛。其他时多虎豹,游客必须结队才敢入游,她却了无恐惧。自养一鸟,红顶长尾,能作人言,说是魏夫人派来和仙姑作伴的。(精、气、神常在黄庭)
又传宋代有个女道士,名叫张润玉,衡山人。自称是魏夫人降仙。曾以做过一道仙诗:“洞箫响兮风欲流,清夜阑兮管弦遒,长相思兮衡山曲,心断绝兮秦陇头。”
南岳佛道为什么能共荣一庙
南岳是我国少有的一处佛道共荣的地方。远在西汉,道教即已在南岳开始了活动。据旧志载:汉武帝曾封南岳金母殿道士王谷神为太微先生,皮元曜为太素先生。到了东汉十四年,五岳十八山道士,请与佛教论理解法,汉明帝筑台于洛阳白马寺南山外,传谕道释两派斗法,南岳道士褚善信亦参加了这场斗争。相传道家筑三坛祭神,佛僧则于四侧安置佛舍利经像。道士首先宣言:“纵火焚坛,坛上的经书不会烧毁。谁知火发,都归灰烬。而僧人这边则舍利放五色光,飞舞空中,迦叶亦飞舞一际,现出神怪。道士们打了个败仗,信誉猛降,朝野皆崇敬佛教。魏晋六朝,说玄风盛,南岳便有魏夫人、九仙等踵事增华,加而宫观相望,道流大行。梁陈间,惠海、慧思来南岳后,相继有十八高僧以及怀让、石头的现出,特别是慧思和尚到南岳结庐为庵,与道教真人欧阳正则在朝廷打了一场官司,传说慧思佛法高强,迫使皇帝罚欧阳正则到了佛寺为执役僧,道教又输佛教。于是南岳梵宇林立,“天下名山僧占多”,宗风盛而道流渐衰。但李唐赵宋以及以后各朝,各国者信佛道都有。于是千百年来,南后佛道两教并存不息,高僧高道,代不乏人。而南岳名山也由于祥宗羽流的匠心经营,争奇况异,不断招引善男信女的膜拜,骚人墨客的咏歌。至今南岳大庙的配殿仍然是左边八个道观,右边八个佛寺,以示佛道有同等的地位。
民俗
凡民禀五常之性,而有刚柔缓急声音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南岳风俗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合社会环境中产生和积淀而成的,它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反映了南岳的社会历史、自然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又表现了历代南岳人所走过的生活发展道路,同时,也体现了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与南岳的山水名胜、佛道宗风的密切联系。
南岳圣帝: 圣帝是南岳神的封号。宋真宗封南岳神谓“司天昭圣帝”。元世祖封其谓“司天大化昭圣帝”。这个被封为“圣帝”的南岳神又为谁呢?各种典籍所载不一,民间亦传说纷纭。一说祝融。《六韬》载,南岳神号祝融氏。《泽史》、《中国各大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中记载,南岳神名叫祝融。“居离司夏,摄位火乡。”因火色赤,故又称“赤帝”。当今,大家普遍接受这种说法。二说炎帝。《淮南子天文训》云:“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既是说,炎帝使执掌衡星而治南方的尊神。由于南岳衡山为南方山镇,又得名于衡星,因而炎帝即南岳之神。三众说纷纭。《历代神仙通鉴》载,南岳神姓崇名罩。小说《封神演义》说,南岳神为崇侯虎。《龙鱼河图》载,南岳神姓丹名灵峙。《云笈七签》载,南岳神名泽光。
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于宇宙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的自然力感到神秘和恐惧,因而把山岳等自然物体当作神来崇拜。“岳”即岳神,这是自然神,早期先民对岳的奉祀,也就是对岳神的奉祀。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沉重的阶级压迫,人们希望出现如古代圣明君主那样的统治者和管理者,于是,一批为人们传颂的炎帝、古君、部落首领,就这然被抬上了神的祭坛。传说炎帝、祝融分别为治理南方的明君和为百姓称道的司徒。因而他们便成了百姓心目中岳神的化身,奉祀岳神即奉祀炎帝、祝融等祖先。
历代封建帝王们争先恐后,不断遣使祭祀南岳神,在于祈求神助其江山社稷千秋万代,与寿岳同存。同时,也为本身祈寿,希冀长命百岁。
士大夫和文人骚客们祭祀南岳神在于祈求神助其福禄双至,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南岳的祭祀文化中心就是:祈福祈寿。上为天地、国家江山社稷祈祷,下为百姓黎民、天下苍生祈福。
黎民百姓们祭祀南岳神,祈求的是神助其风调雨顺、子孙昌盛、万事如意、祛病延寿。
抢头香: 南岳人有大年初一到南岳大庙给圣帝烧香、拜佛的习俗。传说,谁抢到了新年的第一炷香,圣帝就会保佑他万事称心如意。所以“抢头香”又称幸运香火,是南岳春节的一项传统名俗活动。每年都有来自海内外上万游客云集南岳,焚香朝拜,祈祷事业兴旺、家庭幸福。根据历年惯例,南岳佛、道教协会于正月初一子时在南岳大庙隆重举行“幸运香火”大型法会。参加法会的游客(自愿捐助)沐浴更衣后于大年三十晚在祝圣寺共进斋席,晚上十点左右到大庙三元宫二楼听佛教、道教讲解有关宗教仪规,并介绍南岳圣帝。初一子时一到,大庙鸣钟击鼓,佛、道两教数十僧道人员分列圣帝神像两侧,各自同时举行法会。并为自愿乐捐的功德主举行圣帝开光仪式,佛、道负责人向功德主分赠宗教圣礼,自愿乐捐功德主在正月初一子时点燃新年第一炷“幸运香火”。按次序跪拜在圣帝像前,接受佛、道人员的祝福。法会之后,正殿大门被打开,群众自由敬香。法会上开光的南岳圣帝金像,让功德主带回,同时带回新春的喜气、一年的头彩。
南岳庙会::庙会是南岳极具特色的民俗。
南岳庙会始于唐朝,传说每年农历五月十七日为天符大帝诞辰。在此前后举行各种祀神及娱乐活动,以示庆祝,名曰“庙会”。庙会于五月十四日拉开序幕,是日,由居民装扮骑马文武判官、随行差役、打路鬼等游行各街,名曰“清道”。居民围阻判官询问年景、福祸等情况,判官需一一作答,即使有故意刁难,怪题百出者,亦须巧词应付。十五开始抬神,所谓抬神即将天符殿内各神像抬出游行各街,仪仗鼓乐队,并配有群众扮演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居民鸣炮接送。其次序为十五日抬元帅,十六日抬判官,十七日以天符大帝为主,元帅、判官一齐抬。在抬神中还有一种插曲,名叫“打点子”,即居民请判官在自己小孩额上用朱笔点上一点,说是可以驱邪。旧时这种庙会活动,纯属祭祀性质。现今庙会已失去了这一意味,而逐渐演变成了集武术、杂技、歌舞、表演、书法、彩灯、文物珍奇等的展览及商贸洽谈于一体的大型盛会。
朝寿佛: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就是南岳的朝寿佛日。相传,无量寿佛名金真,号宗慧,唐朝资兴人,16岁出家,享年139岁。修神123年,因道行甚高,驻息雁峰寺,圆寂之后显灵于湘南一带,大约明代中期出现在衡阳一带,故有“五百年转回雁峰”之传说,当地人看到这些迹象,把他视为“万寿无疆”的活佛,所以衡岳一带为了祭祀他,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在他生前坐禅的寿佛殿前举行朝寿佛的盛会。每到此时,寿佛殿内举行盛大法会,各地善男信女齐聚于此,为寿佛庆寿,为家人祈福。形成“二月初八朝寿佛”民俗。
南岳香期: 香期乃南岳最有特色的民俗之一,指民间百姓在七月至九月这个时期采取特定形式到南岳来朝香。它是一种民间祭祀圣帝的活动。自唐天宝元年(742年)开始,一直流传至今。这些香客来自四面八方,近者来自省内各地,远及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尤其是南岳俗定农历八月初一为南岳圣帝神诞,所以农历八月初一这一天是香期的最高潮,这一天来岳进香朝拜圣帝的有多达十万之众。
朝香主要有“行香”、“拜香”两种。从家中起程时,预先设案焚香秉烛,向南岳方向叩拜祝祷,名叫“起香”。礼毕开始出发,进香者头扎青布,身穿青衣,衣外加一红色肚兜,上书“南岳进香”四字,手执信香,口唱香歌,进入南岳后,更加虔诚严肃,他们目不斜视,香歌不断,每唱完一句,即拱手作揖一次。焚毕,诚惶诚恐的进入大殿。向圣帝神像三跪九叩才起身鞠躬,算是了愿。有的跪地求卦长达半小时之久,才求得如愿的一卦。有的还将带来的茶叶或水果摆在神案上,作为祭物并带回食用,说是可以治病驱邪。礼毕出庙,然后登山上祝融峰老圣殿进香,对沿途各寺庙都得礼拜一香。进香结束返家时,还得行辞圣礼,即在辞圣殿梵香跪叩,求保一路平安,并将肚兜上书有“回光返照”四字另一面翻过来,才正式启程回家。
至于进拜香者,除服装于行香者一样外,再家一付青布绑腿,膝上捆一对护膝,脚穿草鞋,手捧一条小凳,上插信香。进入南岳便三步一拜,或七步一拜,一直拜至大庙正殿。还有一种集体进香者,他们是一个有组织的香会,人数多至几百,有复杂的香头,由香头带领列队而行,旗幡伞幢,仪仗整齐,另有一番气派。
还有少数朝“饿香”的。即道南岳朝香的当天只喝水、不食饭,第二天才能进食。更有极个别朝“肉香”的,就是头顶扎洞数个,烧香于洞内,以示诚敬。
南岳八大怪之一:和尚道士住一块
南岳衡山寺庙林立,宫观遍布。山下的南岳大庙,东边是道教的八个宫观,西边是佛教的八个寺庙,它们开门相见,香火相通,和尚道士们在这里轮流值殿。这种佛道共存一山、同居一庙且共尊共荣、和平共处的奇特景象,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名山一绝。
南岳八大怪之二:千里歌舞来朝拜
为了表示虔诚,进香一般都要跪拜,但是,南岳进香除此之外,还要唱香歌,内容丰富,包括起程、途中、朝香、返程四个阶段。朝拜之时,还要不断变换队形,插穿回环,象是跳集体舞,蔚为壮观。进香者“跳舞”与“唱歌”一方面对表菩萨表示虔诚,另一方面便于贯注精神,以期收到“心诚则灵”的良好效果。
南岳八大怪之三:赶个八月吃三载
“赶八月”是由祭祀活动演变成的一种“香火经济”,它最早缘于祭祀活动,传说主管南方事务之神祝融即为南岳衡山之神。历朝历代每年在这里举行“庙享”。加之民间盛行祭祀,便形成了定时的香火期。每年农忙后的农历七、八、九月份,四面八方来南岳进香的人如潮水般涌来,其中尤以八月为盛。此时,南岳大街小巷,商贾云集,交易活跃。当地民谚云“南岳人不种田,赶个八月吃三年”。
南岳八大怪之四:熟人见面不理睬
长期以来,南岳衡山人十分敬重山神即圣帝,尤其新年之际,认为只有把自己美好的心愿留在菩萨面前讲述,才是最虔诚的。故在去朝拜圣帝的路途中,大家彼此都排除杂念,默不作声、守口如瓶。到了大庙正殿圣帝殿前,向圣帝许下心中的美好心愿后,人们才会与同来的家人或同回的亲戚朋友互相道贺新年。因此,当地有俗谚云“南岳拜年真奇怪,个个嘴巴闭起来。不拜圣帝口不开,拜完圣帝再互拜”。
南岳八大怪之五:冬瓜当作扣肉卖
南岳素菜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为接待前来祭祀的朝廷或地方官员以及前来观光的文人学士们,专门研究烹调出味美而富有营养价值的素菜筵席。其味道清淡爽口,色泽悦目,造型精致,色香味俱全,故而久负盛名,历经千年不衰。其中有一道菜名曰“不可思议”,看上去与扣肉无异,一上桌“肉香”四溢,起筷方知那一片片“肥肉”原来是用冬瓜制作而成的。
南岳八大怪之六:儿子结婚爹游街
走在南岳大街上,不经意间可以看到一出戏剧性的游街表演:一个头戴高帽,涂着大花脸,身穿大红戏袍,背挂写着“扒灰佬”、“子承父业”等字样牌子的公公和新郎新娘在接亲队伍敲锣打鼓簇拥下,围着南岳几条大街绕场一周,不时吸引路人伫足观望。阵阵嬉闹中,游街队伍才到达婚宴现场,举行盛大的结婚典礼。“儿子结婚爹游街”这一南岳民俗在明代以前就有了,数百年来流传至今,充满了丰富的寓意。
南岳八大怪之七:千里歌舞来朝拜
每年惊蛰前后,南岳衡山主峰下面广济寺的水田中,都会上演一幕幕群蛙“集体婚礼”这种奇特景象。一夜之间,成千上万只蛙突然出现在山间田野,并且摞在一起,形成一二尺甚至一米多高的“蛙塔”,非常壮观。这种象是娃类的动物其实是中华大蟾蜍,它们集体聚会,就是为了寻找配偶和繁殖后代。
南岳八大怪之八:寿名寿字满山在
游览南岳衡山,常常可以看到有关寿的各种书法雕刻,听到有关祈寿求寿的民风民俗,读到有关寿文化的景点介绍。南岳衡山上应二十八宿南方七宿中之轸星,轸星司衡主寿,故名“寿岳”。从古至今,“寿岳”之民对“水甘土美”的南岳所赐予的“寿山福荫”也怀有深厚的感情,对于“寿”的直用和化用,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据不完全统计,南岳山上与寿有关的石刻达数百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1:44
扬州自隋唐以来,即以经济繁荣而著称,虽经历代兵祸破坏,但由于地处要冲,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乱之后,总是很快又恢复繁荣。进入清代,虽惨遭十日屠城破坏,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展,又呈繁荣景象,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和全国的重要贸易中心。富商大贾,四方云集,尤其以盐业兴盛,富甲东南。
经济的繁荣,也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兴盛。各地文人名流,汇集扬州。在当地*倡导下,经常举办诗文酒会。诗文创作,载誉全国。有些盐商,堪称豪富,本身亦附庸风雅,对四方名士来扬州者,多延揽接待。扬州因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许多名士,其中有不少诗人、作家、艺术家。所以,当时的扬州,不仅是东南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艺术的中心。
富商大贾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对物质和精神上的产品也就大量地需求,如精美的工艺品、珍宝珠玉、鲜衣美食,在书画方面更是着力搜求。流风所及,中产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亦求书画悬之室中,以示风雅,民谚有“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之说。对字画的大量需求,吸引和产生了大量的画家。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本地画家及各地来扬画家稍具名气者就有一百数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当时的名家,“扬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声名显著者。
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的作品,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绘画至明末清初受到保守思想的笼囿,以临摹抄照为主流,画坛缺乏生气。这一萎靡之风激起有识之士和英才画家的不满,在扬州便出现了力主创新的大画家石涛。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无法而法”的口号,宛如空谷足音,震动画坛。石涛的理论和实践“开扬州一派”,稍后,终于孕育出了“扬州八怪”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
一、“扬州八怪”有哪些名家?
“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因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的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
“扬州八怪”知识广博,长于诗文。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最后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道路。他们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已不同于一般画工,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为中国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业。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文人画自唐宋兴盛起来,逐步丰富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留下大量的作品,这是中国绘画的骄傲。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的画派,各具特色,争雄于画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四王”为首的虞山、娄东画派,而在扬州,则形成了以金农、郑燮为首的“扬州八怪”画风。这些画家都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绘画传统,但他们对于继承传统和创作方法有着不同的见解。虞山、娄东等画派,讲求临摹学习古人,以遵守古法为原则,以力振古法为己任,并以“正宗”自命。他们的创作方法,如“正宗”画家王珲所说,作画要“以元人笔直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他们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作品多为仿古代名家之作( 当然在仿古中也有创造),形成一种僵化的局面,束缚了画家的手脚。“扬州八怪”诸家也尊重传统,但他们与“正宗”不同。他们继承了石涛、徐渭、朱耷等人的创作方法,“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不死守临摹古法。如郑板桥推崇石涛,他向石涛学习,也“撇一半,学一半,未尝全学”。
石涛对“扬州八怪”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他提出“师造化”、“用我法”,反对“泥古不化”,要求画家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创作素材,强调作品要有强烈的个性。他认为“古人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肺腑,不能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石涛的绘画思想,为“扬州八怪”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扬州八怪”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扬州八怪”从大自然中去发掘灵感,从生活中去寻找题材,下笔自成一家,不愿与人相同,在当时是使人耳目一新的。人们常常把自己少见的东西,视为怪异,因而对“八怪”那种抒发自己心灵、纵横驰骋的作品,感到新奇,称之为怪。也有一些习惯于传统的画家,认为“八怪”的画超出了法度,就对八怪加以贬抑,说他们是偏师,属于旁门左道,说他们“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于百里”。赞赏者则夸他们的作品用笔奔放,挥洒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缚,打破当时僵化局面,给中国绘画带来新的生机,影响和哺孕了后来像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艺术大师。
二、“扬州八怪”怪在哪里?
“扬州八怪”究竟“怪”在哪里,说法也不一。有人认为他们为人怪,从实际看,并不如此。八怪本身,经历坎坷,他们有着不平之气,有无限激愤,对贫民阶层深表同情。他们凭着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对丑恶的事物和人,加以抨击,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这类事在中国历史上虽不少见,但也不是多见,人们以“怪”来看待,也就很自然的了。但他们的日常行为,都没有超出当时礼教的范围,并没有晋代文人那样放纵--装痴作怪、哭笑无常。他们和*名士交流,参加诗文酒会,表现都是一些正常人的人。所以,从他们生活行为中来认定他们的“怪”是没有道理的。现在只有到他们的作品中,来加以研究。
“八怪”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径。他们要创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来自立门户,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风格独创。他们的作品有违人们欣赏习惯,人们觉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正如郑燮自己所说:“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笑我板桥怪。”当时人们对他们褒贬不一,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偏离了“正宗”,这就说明了它所以被称之为“怪”的主要原由。扬州八怪画家突破了“正宗”的束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在自己创造与发挥,穷其一生,为创造新的画风而努力。
“扬州八怪”知识广博,长于诗文。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最后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道路。他们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已不同于一般画工,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为中国绘画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业。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文人画自唐宋兴盛起来,逐步丰富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留下大量的作品,这是中国绘画的骄傲。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的画派,各具特色,争雄于画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四王”为首的虞山、娄东画派,而在扬州,则形成了以金农、郑燮为首的“扬州八怪”画风。这些画家都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绘画传统,但他们对于继承传统和创作方法有着不同的见解。虞山、娄东等画派,讲求临摹学习古人,以遵守古法为原则,以力振古法为己任,并以“正宗”自命。他们的创作方法,如“正宗”画家王珲所说,作画要“以元人笔直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他们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作品多为仿古代名家之作( 当然在仿古中也有创造),形成一种僵化的局面,束缚了画家的手脚。
“扬州八怪”诸家也尊重传统,但他们与“正宗”不同。他们继承了石涛、徐渭、朱耷等人的创作方法,“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不死守临摹古法。如郑板桥推崇石涛,他向石涛学习,也“撇一半,学一半未尝全学”。 石涛对“扬州八怪”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他提出“师造化”、“用我法”,反对“泥古不化”,要求画家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创作素材,强调作品要有强烈的个性。他认为“古人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肺腑,不能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石涛的绘画思想,为“扬州八怪”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扬州八怪”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扬州八怪”从大自然中去发掘灵感,从生活中去寻找题材,下笔自成一家,不愿与人相同,在当时是使人耳目一新的。人们常常把自己少见的东西,视为怪异,因而对“八怪”那种抒发自己心灵、纵横驰骋的作品,感到新奇,称之为怪。也有一些习惯于传统的画家,认为“八怪”的画超出了法度,就对八怪加以贬抑,说他们是偏师,属于旁门左道,说他们“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于百里”。赞赏者则夸他们的作品用笔奔放,挥洒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缚,打破当时僵化局面,给中国绘画带来新的生机,影响和哺孕了后来像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艺术大师。
1.八怪之首郑燮[郑板桥]
郑板桥和他的《竹石图》
清康熙年间的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秋风昨夜窗前过”,他看见清风在竹叶间穿行,看见竹子摇曳的样子。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他画竹并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无竹”。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实质却相通,同时强调构思与熟练技巧的高度结合,但板桥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 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画得艰瘦挺拔,节节屹立而上,直冲云天,他的叶子,每一张叶子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墨色水灵,浓淡有致,*真地表现竹的质感。在构图上,板桥将竹、石的位置关系和题诗文字处理得十分协调。竹的纤细清飒的美更衬托了石的另一番风情。这种丛生植物成为板桥理想的幻影。板桥的竹子,连“扬州八怪”之首金农都感叹说,相较两人的画品,自己画的竹子终不如板桥有林下风度啊。
2.高其佩
其花鸟扇面是用指头创作的。高其佩的指画扇面,两只鸟的形态落拓潇洒,而牡丹花上的题诗说,“也类胭脂画牡丹,画时日出已三竿。原来花自扶桑国,不许人家花月看”,诗写得颇有情趣。让人惊奇的是,画面突然呈现艳极的牡丹,美到极致,反倒有了良辰美景之后的自暴自弃、以及不忍卒看的凋败气息。开到荼蘼的牡丹,春风里散发着颓废之美。 高其佩(1672-1734),字韦之、韦三,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先辈自山东迁至辽宁铁岭,隶汉军镶黄旗,曾任刑部侍郎。为“扬州八怪”罗聘之师。高其佩善用手指作画,他开创的“指画”成为绘画中一个重要流派。 高其佩晚年,指画声誉远播朝鲜,但他依然绘画“甲残至吮血,日匿频烧烛”。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应诏圆明园如意馆作画3年,创作了《长江万里图》等细绢工笔画。高秉《指头画说》记载,高其佩曾为兵部尚书卢舜徒写真,画一立像,高与真人相齐。画成后,卢舜徒欢喜若狂道:“神乎技矣!进乎道矣!”
3.金农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人称八怪之首。他博学多才,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
4.李鱓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5.黄慎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有《蛟湖诗集》存世。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黄慎的写意人物,创造出将草书入画的独特风格。怀素草书到了黄慎那里,变为“破毫秃颖,化联绵不断为时断时续,”笔意更加跳荡粗狂,风格更加豪宕奇肆。以这样的狂草笔法入画,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气象雄伟,点画如风卷落叶。黄慎的人物画,多取神仙故事,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樵夫渔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绘,给清代人物画带来了新气息。 黄慎的人物册页《赏花仕女图》刻画一美丽女子对花的沉迷。而《西山招鹤图》则取材于苏轼《放鹤亭记》,画面右侧立一白鹤,老叟似在仰望空中飞翔之鹤,童子手挽花篮,却自顾嘻嘻而乐。 “生平梦梦扬州路,来往空空白鹤归”(黄慎《题林逋驯鹤图》),黄慎两次寓居扬州,先后17年,十里扬州,成为他一生的依恋。他的人物画最具特色,有《丝纶图》、《群乞图》、《渔父图》等。
6.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人、抑园、借园主人等,江苏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东兰山(今临沂)知县,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乾隆元年获释,官复原职。后在安徽潜山和合肥任知县,仍以不善逢迎,获罪罢官。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去官后寓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卖画。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7.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 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画梅题记》)但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 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 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腾于示瞽时,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诗,著有《巢林诗集》。
8.罗聘
罗聘,(1733-1799)清代著名画家。字大,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 洲渔父、师莲老人。祖籍安徽歙县,后为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在场州自称住处谓“朱草诗林”。为金农入室弟子,未作官,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藉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 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著有《香叶草堂集》。
扬州八怪画家突破了“正宗”的束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在自己创造与发挥,穷其一生,为创造新的画风而努力。无疑,他们对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的创作思想和众多的作品,都是我们学习继承的宝贵遗产。
继“四僧画家”之后,又崛起一个革新画派——“扬州八怪”。实际上,当时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重要的画家并不止八人,约有十六、七人,“八”并非确数。按最早的记载有:金农、黄慎、郑燮、李(鱼单)、李方膺、汪士慎 、高翔和罗聘。所以称他们为怪,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守墨矩,离经叛道,奇奇怪怪,再加上大都个性很强,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称之为“八怪”。
“扬州八怪”有相近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他们大多出身于知识阶层,有的终生不仕,有的经过科举从政,一度出任小官,却又先后被黜或辞职,终以卖画为生。他们生活比较清苦,深知官场的*,形成了蔑视权贵,行为狂放的性格,借助书画抒发内心的愤懑。
他们的艺术大都取材花鸟,以写意为主要表现方式。他们在创作中重视个性,力求创新,不同程度地突破传统美学规范,带有某些反传统的意义,作品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令人耳目一新。但在当时,他们并不能够被完全理解,甚至被视为左道旁门,而受到“非议”。其实,正是他们开创了画坛上新的局面,为花鸟画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02
陕西“八大怪”
手帕头上戴
房子半边盖
不坐蹲起来
面条像裤带
锅盔赛锅盖(锅盔:在铁锅上烙烤成的一种面饼。)
辣子是主菜
秦腔吼起来
姑娘不对外(俺若年轻未娶,定要降服这一“怪”。)
若是加上“睡觉枕砖块”、“碗盆难分开”和“泡馍大碗卖”,“‘漏鱼(一种粗粮细作的凉面食)’不嚼吃得快”等,就不止八大怪了。
东北“八大怪”
窗户纸糊在外
大姑娘叼烟袋
不吃鲜菜吃酸菜
养活孩子吊起来
吉祥喜庆粘豆包
嘎拉哈姑娘爱(嘎拉哈:猪、羊的膝关节。)
降妖捉怪神仙舞
棉乌拉脚上踹(棉乌拉:冬季北方的一种保暖鞋。)
贵州“八大怪”
石板当瓦盖
树皮当药卖
厕所随身带
米饭来求爱
石头串起来卖
辣椒炒根一盘菜
牛头下雨牛尾晒
老婆婆爬山比车快
新疆“八大怪”
神秘湖里出妖怪
男人爱把花帽戴
骆驼比车跑得快
春夏秋冬一天来
鞭子底下谈恋爱
风吹石头砸脑袋
条条井水连起来
裙子穿在裤子外
重庆美女“八大怪”
现代版旗袍美人爱
肚脐眼整形热起来
野外露营备受青睐
军用服饰翻江倒海
女性反串男性穿戴
破牛仔裤冷漠显风采
美女下午茶俏起来
到香港去把东西买
海南“八大怪”
酒店建在城市外
打的要花50块
除了石头还有海
百吃不腻两道菜(解读:白开水撮活虾和白水煮鸡,百吃不厌,有人以为怪也。)
一个椰子卖五块
美丽珍珠没人爱
出门在外要洁身自爱
满街美女皆老外
衡山“八大怪”
和尚道士住一块
千里歌舞来朝拜
赶个八月吃三载
熟人见面不理睬
冬瓜当作扣肉卖
儿子结婚爹游街
群蛙聚会谈“恋爱”
寿名寿字满山在
北京富人区里“八大怪”
房子卖得比菜快
城市绿肺在窗外
价格越贵越好卖
一根牙刷住进来
国内不*外卖
出出进进全老外
半夜两点娱乐high
追比赶超欧美亚太
老北京天桥“八大怪”
拉洋片---大金牙
数来宝---曹麻子
单口相声---穷不怕
顶碗---程傻子
耍中幡---王小辫
赛活驴---关德俊
胸前开石---沈三
砸石头---常傻子
山西“八大怪”
面食品种吃不尽
罐子拔在脑门上
厕所标牌太写实
古城儿童真豪爽
城墙上去下不来
晋祠小贩叫呱呱
三轮前后都能骑
的士前排坐妇女
云南最厉害,竟有“十八怪”
鸡蛋用草串着买
粑粑叫饵块
三只蚊子炒盘菜
石头长到云天外
草帽当锅盖
四季衣服同穿戴
种田能手多老太
竹筒能做水烟袋
袖珍小马有能耐
蚂蚱能做下酒菜
四季都出好瓜菜
好烟见抽不见卖
茅草畅销海内外
火车没有汽车快
娃娃出门男人带
山洞能跟仙境赛
过桥米线人人爱
鲜花四季开不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4:37
各地“八大怪”
原创:当地人民,搜集整理:旅网学生
怪者,风俗、特色、亮点也。
陕西“八大怪”
手帕头上戴
房子半边盖
不坐蹲起来
面条像裤带
锅盔赛锅盖(锅盔:在铁锅上烙烤成的一种面饼。)
辣子是主菜
秦腔吼起来
姑娘不对外(俺若年轻未娶,定要降服这一“怪”。)
若是加上“睡觉枕砖块”、“碗盆难分开”和“泡馍大碗卖”,“‘漏鱼(一种粗粮细作的凉面食)’不嚼吃得快”等,就不止八大怪了。
东北“八大怪”
窗户纸糊在外
大姑娘叼烟袋
不吃鲜菜吃酸菜
养活孩子吊起来
吉祥喜庆粘豆包
嘎拉哈姑娘爱(嘎拉哈:猪、羊的膝关节。)
降妖捉怪神仙舞
棉乌拉脚上踹(棉乌拉:冬季北方的一种保暖鞋。)
贵州“八大怪”
石板当瓦盖
树皮当药卖
厕所随身带
米饭来求爱
石头串起来卖
辣椒炒根一盘菜
牛头下雨牛尾晒
老婆婆爬山比车快
新疆“八大怪”
神秘湖里出妖怪
男人爱把花帽戴
骆驼比车跑得快
春夏秋冬一天来
鞭子底下谈恋爱
风吹石头砸脑袋
条条井水连起来
裙子穿在裤子外
重庆美女“八大怪”
现代版旗袍美人爱
肚脐眼整形热起来
野外露营备受青睐
军用服饰翻江倒海
女性反串男性穿戴
破牛仔裤冷漠显风采
美女下午茶俏起来
到香港去把东西买
海南“八大怪”
酒店建在城市外
打的要花50块
除了石头还有海
百吃不腻两道菜(解读:白开水撮活虾和白水煮鸡,百吃不厌,有人以为怪也。)
一个椰子卖五块
美丽珍珠没人爱
出门在外要洁身自爱
满街美女皆老外
衡山“八大怪”
和尚道士住一块
千里歌舞来朝拜
赶个八月吃三载
熟人见面不理睬
冬瓜当作扣肉卖
儿子结婚爹游街
群蛙聚会谈“恋爱”
寿名寿字满山在
北京富人区里“八大怪”
房子卖得比菜快
城市绿肺在窗外
价格越贵越好卖
一根牙刷住进来
国内不*外卖
出出进进全老外
半夜两点娱乐high
追比赶超欧美亚太
老北京天桥“八大怪”
拉洋片---大金牙
数来宝---曹麻子
单口相声---穷不怕
顶碗---程傻子
耍中幡---王小辫
赛活驴---关德俊
胸前开石---沈三
砸石头---常傻子
山西“八大怪”
面食品种吃不尽
罐子拔在脑门上
厕所标牌太写实
古城儿童真豪爽
城墙上去下不来
晋祠小贩叫呱呱
三轮前后都能骑
的士前排坐妇女
云南最厉害,竟有“十八怪”
鸡蛋用草串着买
粑粑叫饵块
三只蚊子炒盘菜
石头长到云天外
草帽当锅盖
四季衣服同穿戴
种田能手多老太
竹筒能做水烟袋
袖珍小马有能耐
蚂蚱能做下酒菜
四季都出好瓜菜
好烟见抽不见卖
茅草畅销海内外
火车没有汽车快
娃娃出门男人带
山洞能跟仙境赛
过桥米线人人爱
鲜花四季开不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6:28
“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因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的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形容词,也可看做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