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创始于哪一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0: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1:43
渔船,是海洋渔业的基本生产工具。从近代各地出土文物考证和历代编修的史志记载表明,我国远在新石器时代前早就出现了“舟”(船),不过远古原始时代的“舟”,都是采用比较粗长的树木雕凿而成的“独木舟”。追溯历史可以从很多古书中觅到,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就有利用“舟楫之便”、“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等记载,这说明人类早就开始使用木舟(木船)了。从当时社会背景分析,早期的木舟是作为内陆江河湖泊渔猎、航运和载人所用的一种必需工具。“独木舟”的绵延年代十分久长,据有关资料记载,到春秋战国的晚期才出现用木板拼装船(拼板船),后发明了船上用的风帆(风篷)。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原始狭小的“独木舟”,逐渐向宽敞的“拼板船”模式演变。
海洋捕捞渔船的演变发展历史悠久。传说海洋捕捞渔船是由内陆江河使用的舟筏演变的。沈家门海洋捕捞渔船是在涂滩采捕向沿岸浅海捕捞延伸时出现的,并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早期捕捞渔船小而简陋,无定型规格和名称,一般船身长4.5-5.5米,载重约1-2吨,称“丈八河条”。后随着木板拼装船建造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开始改革捕捞渔船的结构模式,在船身一侧装饰“玉肋”(船肋),称“单搁河”;两侧皆装上玉肋的称“双搁河”。船体狭小,无“门头盖”(无舱盖)。宋始,渔船逐渐增大,一般船长8-10米(约3丈),载重3-4吨。船头两侧没有装饰“船眼睛”的称为“瞎眼龙头”,宋后期至清初,渔船船头两侧均装上“船眼睛”,称之为“亮眼木龙”。并随涂滩捕捉向沿岸浅海作业延移,开始给渔船冠以名称。
清乾隆、嘉庆年间来舟山海岛定居渔民增多,鄞县东钱湖、奉化栖凤、象山东门和镇海等地大对、大捕渔船传入,沈家门渔港出现船身长5.5-11米,载重量5-10吨稍大的渔船。*时期,海洋捕捞渔船数量渐增,生产作业多样,但渔船的结构、规格和形式基本保持清代原样,无多大变化。清至*时期,沈家门港内驻泊居多的有大对船、大捕船、小对船、小捕船、流网船、小钓船、张网船、拖乌贼船和舢舨船等渔船;还有打洋船、小白底船等渔船。当时的海洋捕捞渔船,皆为木质构造,使用风帆(风篷)和人力摇橹作为推进动力。渔船演变史表明,海洋渔民世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