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3: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7:47
谈西汉强盛覆灭,直到复起,让我不由自主想到白居易千古名篇《长恨歌》。
长恨歌篇幅太长,附录之后难免有凑字数之嫌疑,就不复述了只说重点。
白居易的长恨歌其实是用汉皇的由头写当时的唐明皇。
其中爱恨情仇练成串之后,述说唐朝的命运同时,何尝不是说的汉朝。
(长恨歌其实是民心歌)
同样以强大著称王朝,强汉盛唐,换角度看,真是殊途同归仿佛历史轮回。
长恨歌中,白居易用: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玉不早朝。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描述了无数百姓对于唐玄宗的意见和微词,他们责怪皇帝因为美人而不顾朝政,只不过这微词之下,民心依然还在,其实汉朝情况也一样,虽然抱怨良多,可老百姓内心深处还是觉得汉朝好。
随后白居易又用: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
(安史之乱唐朝民心尽失)
表达了百姓被君王抛弃的恨,是啊,被抛弃的百姓不在被庇护,没有了庇护,又如何能生存。然后,话锋一转,最后以“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表达了君王和百姓之间复杂的心情。
心向大汉的百姓,心向大唐的百姓,最后为何恨无绝期,不过是因为君王失德。
失去了德行的君王要复起,当捡回之前的德行。
然后刘秀出现了,捡回了汉朝的德行,这德行是什么?
不过五铢钱而已,五铢钱在那一刻不是钱币,而是无数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原本的汉朝失去了五铢钱的真实价值,最后也丢尽了民心,让王莽捡了便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的瓦解,常常由下至上。
可是单纯将五铢钱和汉朝兴亡联系到一起又显得偏僻而又单薄,五铢钱的作用是很重要,可是其它因素也很重要。
(强大的汉朝)
汉朝的兴起和衰亡有几个根源有关。
第一:太后。
一般而言,在中国朝代中,太后代表的就是外戚的权利,而太后权利最大的时代,当属汉朝,原因很简单,汉朝国策以孝治天下。
就连皇帝的名字,都必须有孝字出现,汉孝文帝,汉孝景帝就是明证。
目的是为了用封建伦理道德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进而在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后形成一套系统成熟的理论,这理论的核心,是争斗所有国民的,为子女则在家孝顺父母,除外必然孝顺君王,为帝王者与朝孝顺父母,必然也善待自己的子女(臣民)。
(汉朝提倡孝道)
这样的论调和德行展示,是汉朝强盛的根源,有时候也是汉朝政局不稳定的根源。
直接结果就是,汉朝政局因为太后的好坏而不断变化,太后好汉朝就好。
比如汉景帝时候的窦太后。
太后不好汉朝政局就不好,比如末年的太后王政君,直接将汉朝大权交给了王莽。
汉朝唯一没有太后干政的两个时代,一个是汉武帝时期窦太后去世之后,一个是汉宣帝时期。
汉武挥鞭和宣帝中兴,都是汉朝最强盛时期,文景之治则是太后英明的时期。
说完太后,在说个笑话!
古今最将孝字挂在嘴边的是一个大家想不到的人,那就是慈禧太后。
她的谥号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乱国最甚者,封号最多,表明功夫最深,由此可见太后好坏之别,对国家的影响。
(西汉和匈奴纠缠一生的对手)
第二:匈奴
汉朝和匈奴可谓一对生死冤家,汉朝兴起时候,匈奴也在冒顿单于带领下崛起。
因为特有的游牧民族属性,让汉朝在初开始苦不堪言,最后历经刘邦吕后文景之治的隐忍,终于在汉武帝时候,开始了全面反击战的序幕,随后就是长期持续百来年的拉锯战。
匈奴被连续打击,进而*,成了南北匈奴,可是他们对汉朝的威胁一直没有消除过,更是在此消彼长之间,决定了替代汉朝的王莽政权的生死,要不是王莽胡乱施为的对外*,弄的匈奴反目,也不会在内忧外患之下,灭亡,让刘秀捡便宜。
汉朝和匈奴的战和关系,决定了无数汉朝的内政外交,进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汉武帝时代所有大事都是为了抗匈奴)
影响之深远由国策变化可见!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消弱诸侯国加强*集权,除了是君权需要之外,更是对抗匈奴战争需要集合国家力量的需要。
桑弘羊弄的经济改革,盐铁专营除了遏制豪强势力之外,其实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财政收入增加,便于对匈奴作战。
汉朝兴亡离不开匈奴,外忧的好处就是让国家时刻警惕,可是外忧没有了,内部必定生乱,这就是所谓的居安思危吧。
(汉朝五铢钱,民心风向标)
第三:也就是最关键点,钱的作用。
汉朝的民心,其实最关键的导向指标是钱。
汉朝初年,无为而治,持续近百年,对内致力于经济建设,对外休兵养息,到文景之治时候,*仓库满溢,串钱的绳子都腐坏断裂,预示着汉朝的财帛之充足!
钱一直都很值钱,最后反应在民生上就是谷价低廉,虽然汉武帝时候大举对匈奴作战,让国库空虚,可是后续的经济改革下,汉朝在汉宣帝时候,迎来了顶点!
“谷石五钱”一枚五铢钱可以买一石粮食,这样的物价水平让百姓满足感达到顶峰。
可惜的是,汉武帝汉宣帝之后的汉朝是一日不如一日,朝局混乱。直接造成贪污*横行,外戚转权牟利,最后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到了汉元帝时候。
“京师谷石二百余,边郡四百,关东五百,四方饥馑”
意思是,京城粮仓不过200余石粮食,每个边郡存量不过400石,关东地区存量也不到500石,这是官方数据,至于平民百姓的惨状,想想就可知了。
人民大众只要不饿死就不会造反也不会有异心,但是面对饿死的境地,难免需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