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3:3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6:55
1、*上他在西安事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促成了国共合作的基础,是对中华民族有功的大功臣。
2、军事上他在父亲张作霖死后,东北易帜,维护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避免了日本趁虚而入。
3、在民族大义上,他在和红军的对抗中,采取明打暗和的态度,是*党的朋友。
扩展资料:
1、在*上,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在军事上,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维持了中国领土完整。
3、在民族大义上,张学良不与红军为敌,积极与红军进行合作,1936年6月末,在*北方局领导下,东北军内的地下党员成立了东北军内工作委员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指引下,东北军内和西北地区的地下党组织互相配合,不断掀起抗日救亡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学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6:55
张的加入增强了共的力量,使共具备了同*谈判的力量,所以才停止内战,按毛在1945年8月16日发表的评蒋介石发言人谈话的说法,“十年内战,不是因为全国一切愿望和平害怕战争人士的呼吁(例如过去的“废止内战大同盟”之类的呼吁)而停止,而是因为中国共新产华党的武装要求和张学良杨虎城所领导的东北军西北军的武装要求而停止的。”在之前七大论联合*的报告中提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在经毛修改的,以林名义发表的人民战争胜利万岁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讲话中也有评价,49年之后一些东西的发表要考虑张的安全,毛在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上,五月十七日下午讲话,“我们过去最不好的那一段是万里长征,前堵后追,军队少了,只剩下一点点,地方小了,党也小了,十个指头剩下了一个,那样的困难都克服了,得到了锻炼。以后机会来了,又发展了,又由一个指头发展到十个指头,一直发展到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全国的胜利。”据红四方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回忆录中说毛到陕北后军队还剩下四千人,这是算上带走的部分红四方面部队,出发时算上机关人员一万多人,毛自己说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还剩下两万五千人,这是三个方面军加起来,毛在59年庐山会议上说三个师只32000人,号称四万八,他上面的对手也说那时军队还剩下三万多一点,58年遥想自己现在有四百万军队,以前那时候,感觉落差高差是很大的。周不止一次说过:不论张学良将军死活,我党都会将他评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6:55
在*的历史上,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可谓是风云人物。前者,从一个“穷棒子”出身,到啸聚山林的土匪,到称霸一方的“东北王”,再入关与直鲁皖诸系军阀合纵连横,逐鹿中原,有问鼎天下之志,其胆识豪气勇悍,非常人所能及!后者,先是宣布东北易帜,后是丢弃东北,继而西安事变,终而软禁半生,以百余岁之长寿,引后人千年之感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6:56
其实张学良就走错一步,便步步错,毁了一生。出兵中原助蒋和东北易帜是正确的,帮助了国家一统,使黎明百姓免于长年战火,9.18就算是蒋的不抵抗*,但作为东北老大,不管是为了什么,于公于私,都不应该轻易放弃东北,就算明知会输,也需一战。西安事变,抛开道义,作为将领实乃不忠不义。其实从放弃东北开始,就已注定此生必败,从名声到地位。发生西安事变也是必然,不过是想洗白自己罢了。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不抵抗是想保存实力,因为作为一个军阀,部队就是生命线,决定了地位和话语权。他知道打不过日本,不想做无谓牺牲,说到底也是想保住自己的地位,老爹死后东北易帜,做了国民陆军副总司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不是因为自己手里握有重兵,突然到了那么高的位置,想下来舍不得了。可不曾想过,离开东北还能剩下什么,根都没了,只有漂泊。在那个年代,谁*多谁说了算,位置越高越想着自己的利益,又有几个是真正为国为民呢?或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历史,是非善恶,自有答案。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6:57
张学良对中国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东北易帜。1928年,在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执掌了东北军政大权。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张学良毅然决定倒向南京,青天白日旗在东北飘起。从此,中国实现了辛亥以来的第一次统一。张学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