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年降雨量和年有效积温分别是多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4:5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7:43
这些资料要具体查一下
北海年降水量:1670毫米 (1971-2000年)
有效积温请自己到气象网站查询一下吧!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7:43
广西天气概括,广西气候特征
www.dreams-travel.com 10年8
第1页 /(共2页)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南濒热带海洋,北为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境内河流纵横,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综合作用下,气候类型有以下特点:
(1)气候类型多样,夏长冬短。从气候区划而论,广西北半部属中*带气候,南半部属南*带气候;从地形状况来看,桂北、桂西具有山地气候一般特征,“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小气候生态环境多样化;而桂南又具有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特色。广西冬短夏长,年均温在16℃~23℃之间,以均温来衡量,北部夏季长达4个月~5个月,冬季仅两个月左右;南部从5月到10月均为夏季,冬季不到两个月,沿海地区几乎没有冬季。
(2)雨、热资源丰富,且两热同季。广西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2,800毫米之间,尤以防港市东兴区最多,达2,822.7毫米,降雨量最少的是田阳县,在1,100毫米左右。太阳年总辐射量达90千卡~10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均温≥10℃积温在5,000℃~8,300℃之间,持续日数为240天~358天,降雨量和热量资源分布大体上是由北向南增多。在4月~9月间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5%,雨季恰好与热季重叠。雨热同季,较有利于农业生产。
(3)气候多变,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广西常因季风进退失常造成降雨和气温变率大,旱、涝灾害和“两寒”(倒春寒和寒露风)及台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率大。桂西地区多春旱,出现频率达60%~90%,桂东地区多秋旱,出现频率为50%~70%;雨季大、暴雨过于集中,年年发生洪涝灾害,尤其以桂南沿海和融江流域出现频率大。而春、秋雨季内受北方校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几乎每年春季出现倒春寒和秋季出现寒露风天气,危害农业生产。每年4月至7月间,出现大风天气,且影响范围和程度均较大。此外,桂西地区年年降雹,不利于冬季农作物和果木生产。(二)气候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热量资源
广西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17℃至22℃之间,最冷月1月的日均温在5.5℃至15.2℃,最热月7月为27℃至29℃。历年来各地出现的极端最高气温多在36℃至42℃,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零下6℃至0℃;年均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都是由北向南递增,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区递减,桂西高于桂东,年均温最低的资源县与最高的北海市相比,相差6.2℃。21℃等温线大致与桂西地区的北纬24度线和桂东南区的北回归线一致。此线以南基本属于南*带气候区,其中南部沿海地区和左、右江河谷年均温大于22℃;21℃等温线以北则多属中*带气候区。 从各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持续天数和积温来看,广西各地差异较大。≥10℃积温南部沿海地区和左、右江河谷等地高达8,000℃以上,最高达8,306℃;桂北山区以资源、乐业、南丹等较低,在6,200℃以下,最低为4,975℃,相差3,300℃;其分布特点与年均温相似,桂南高于桂北,桂西高于桂东,河谷平原高于丘陵山区。≥10℃积温初日分布规律与≥10℃积温分布规律一致,终日则相反,但终日的东西差异不大,桂南沿海地区初日始于2月中旬以前,比桂东北山区早40天左右,桂西的左、右江河谷的初日在1月底,比桂东梧州、玉林地区早20天左右。≥10℃日均温初终日间隔持日数的分布具有相应的特点,即南长北短,西长东短,河谷平原长,丘陵山区短。其中桂南合浦长达340天,比桂北的桂林市多77天,桂西的百色比桂东的梧州长44天,同纬度的柳州盆地比金秀山区长25天。各地无霜期差异也较大,在284天~365天之间,其分布规律与年均温一致。其中钦州、玉林、南宁3地区大部和河池地区西南部、百色地区东南部等地无霜期在340天以上,尤其是钦州、玉林两地区南部,都安东南部和左、右江河谷等地无霜期长达360天左右,基本无冬季。金秀、资源、灌阳、兴安、贺县、乐业等地无霜期较短,但也达284天~298天。其余地区多为300天~340天。
春季低温烂秧天气和秋季寒露风天气是广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在春季2月至4月,北方有较强的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气流交汇,造成较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早稻适时播种,甚至造成大量烂秧。据统计,中等以上烂秧天气10年8遇。在寒露节前后,北方冷空气开始南侵,遇有较强冷空气时,也会造成低温天气(称寒露风),影响晚稻的正常抽穗、开花和灌浆,增加空壳率。对灿稻常规品种而言,受寒露风影响的始现日期,桂北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末,桂中在I0月中旬,桂南一般在10月中、下旬。2.降水资源
广西是全国降水量比较多的地区之一,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毫米至2,000毫米,时空分布差异大。3个多雨中心分别位于东兴、昭平和永福附近。各中心附近的年平均降水量都在1,900毫米以上,其中东兴高达2,822.7毫米。以百色为中心的右江河谷及其上游的隆林、西林和以宁明为中心的明江、左江河谷至邕宁一带,为少雨地带,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毫米以下。其余地区在1,200毫米至1,900毫米之间。除地区分布不均外,同一地点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相差很大。如昭平1973年降水曾达2,923.3毫米,而1984年仅有1,304.8毫米,前者为后者的2倍多。
各地的降水日数(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0.1毫米)也有差异,桂北一般平均180多天,而右江河谷和南部沿海不足140夭。在降水日数中,大雨日数占10%至18%,暴雨日数为2%至8%。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也不均匀。5月至9月是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5%。10月至次年4月是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25%。由于年、季降水变化较大,常有旱涝灾害发生,干旱年平均3年2遇。百色地区和南宁、钦州两地区西部及南宁市,春旱在10年8遇以上,其中百色和田阳春旱为10年10遇。桂东北多秋旱,10年5至7遇。雨季期间,特别是6月至8月,每年又有洪涝发生。桂南沿海,融安、融水、永福和巴马、都安等地,堪称广西3大洪涝中心,平均每年2次至6次。3.光能资源
广西太阳辐射较强,唯日照相对偏少。各地每年太阳总辐射量平均在90千卡/平方厘米至13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右江河谷及其以西地区,梧州、玉林地区东南部,以及十万大山北侧的宁明、上思、南宁等地,年总辐射量在110千卡/平方厘米以上,为全区最多的地区。桂北山区最少,年总发射量在100千卡/平方厘米以下,资源、融安、南丹不足90干卡/平方厘米。
辐射资源丰富只是有利的一面,日照偏少,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广西各地年平均日照时大多在1.300小时~2,250小时之间。左、右江河谷,桂东南和南部沿海较多,有1,800小时至1,940小时,涠洲岛最多,为2,253小时。桂北的资源、龙胜、三江、南丹、天峨和桂中的金秀,由于冬春两季阴雨日数较多,年日照时数仅有1,300小时,是全区最少的地方。4.风能资源
据有关分析结果,在大苗山、大明山、十万大山一线以东,与大瑶山至大容山一线以西的湘桂至黎湛铁路沿线两侧地带,地势较平坦开阔,是冬季风南下和夏季风北上的主要通道,是广西风能资源的高值地带,其中以钦州沿海和湘桂走廊较为丰富,具有利用风能发电、农副产品加工和提水等价值。大苗山、大明山、十万大山一线以西地区,处在云贵高原的东南部,地形较闭塞,风力资源较贫乏,一般无开发利用价值。只有在右江河谷的田阳、田东和都安、那坡等地,由于地形的狭管效应作用,风能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此外,在一些山区的山隘或山顶等局部有利地形,风速较大,也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综上所述,广西气候有优越的条件,也有不利的因素。因此,在发展大农业生产过程中,应从当地的气候条件出发,因地因气候制宜,趋利避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是实施经济建设,特别是发展“三高”农业必须重视的重要环节。广西气候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在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宜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重点发展当地的名、优、特产品,发展创汇农业,建立经济作物基地,以创造更高的大农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