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3:0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0:44
按照老子的思想,道高于德,德高于仁,仁高于义。。。。
在缺失了,违反了,没有了道的情况下,才会有德产生,老子的本义是不想这种德产生的,产生了是由于道的没有被达到,是*的。。。。
现在来回答你的问题,下德的人,是有心作为,现实点的话说,就是做好事儿,图报。出发的高度就下降了。
你“上仁”那里的理解,我觉得可以按照这个方式来理解,“上仁的人,想要去作为,但却没有去做任何实际的工作,顺应大道的想法只是停留在思想的阶段,而非进入实质”。
如此,我觉得应该可以理解这章的意思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0:45
www.chinalaozi.cn www.laozi.net老子文化网 中国老子网上
你参考一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0:45
第三十八章
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2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3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4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5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6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 取此。
译文
1 道德高尚的人,不必以道德诫命来自律,因为他内心自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 需要恪守道德诫命,因为他内心没有道德。
2 道德高尚的人是无为的,其道德不是刻意为了实现什么。道德低下的人是在追求道德,其 道德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3 有大仁爱的人,是在追求仁爱,却不是刻意实现某种目的。有大正义的人,是在追求正 义,而且其正义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
4 有大礼法的人,是在追求礼法,却没有人响应,就抡起胳膊去强迫人了。
5 所以,丧失了大道,这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这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这才强调
正义;丧失了正义,这才强调礼法。所谓礼法,不过表明了忠信的浅薄缺乏,其实是祸乱 的端倪了。
6 所谓人的先见之明,不过采摘了大道的一点虚华,是愚昧的开始。所以,大丈夫立身于丰
满的大道中,而不站在浅薄的礼法上;立身于大道的朴实中,而不站在智慧的虚华上。据 此而取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0:46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的意思是指“下德”的人有心故意做出“德”的话样子。庄子认为德是心朴实,不居于虚华的,所以“失德”后才有“仁”。庄子尚德而非仁,他认为仁有造作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