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6:1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6:47
共轭效应又称离域效应,是指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而使体系内的π电子 (或p电子)分布发生变化的一种电子效应称为共轭效应。共轭体系能降低体系π电子云密度的基团有吸电子的共轭效应,能增高共轭体系π电子云密度的基团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
单双建交替出现的体系或双键碳的相邻原子上有p轨道的体系均为共轭体系。在共轭体系中,π电子(或p电子)的运动范围已经扩展到整个共轭体系,这种现象称为电子离域。π电子的离域会降低体系的能量,降低的能量称为离域能。共轭体系越大,离域能越大。
共轭效应方向判断,取代基的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方向有的一致,有的不一致。氨基的共轭效应是给电子的,其诱导效应是吸电子的,其共轭效应大于诱导效应,总的电子效应是给电子的,而氯原子的共轭效应是给电子的。
其诱导效应是吸电子的,其共轭效应小于诱导效应,总的电子效应是吸电子的。共轭效应的特点,只能在共轭体系中传递,无论共轭体系有多大,共轭效应能贯穿于整个共轭体系中。
扩展资料;
共轭效应中的超共轭效应,当C-H的σ轨道与C=C的π轨道(或其旁边的p轨道)接*行时的体系称为超共轭体系。在超共轭体系中,C-H的σ键与π键(或p轨道)也会产生电子的离域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超共轭效应。
产生超共轭效应的原因,烷基的碳原子与极小的氢原子相结合,对电子云的屏蔽效应很小,烷基上C-H键的一对电子受核的作用互相吸引,到一定距离时,烷基上几个C-H键电子之间又互相排斥。
超共轭效应的特点,在超共轭效应中,C-Hσ键是给电子的,超共轭效应比共轭效应小得多,超共轭效应的大小与p轨道或π轨道相邻碳上的C-H键多少有关,C-H键越多,超共轭效应越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共轭效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6:47
共轭效应:在单键和双键相互交替的共轭体系或其他共轭体系中,由于π电子的离域作用使分子更稳定、内能降低、键长趋于平均化,这种效应叫做共轭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都能使体系的电荷分散、能量降低、稳定性增加。但是两者的区别是诱导效应主要通过σ键传递,而且传递二三个原子后就迅速减弱到可以忽略不计。共轭效应主要通过π键传递,能从共轭体系的一端传递到较远的一端。共轭效应分静态共轭效应和动态共轭效应。静态共轭效应是在没有外界的影响下表现的一种内在性质。例如,苯分子中各碳原子共平面,相邻π键交叠而成共轭,使6个碳碳键的键长平均化,使体系趋于稳定。动态共轭效应是在外界条件(如试剂)影响下使分子中的电子云密度重新分配,分子的极性增大。例如,1,3-丁二烯跟卤化氢反应时,由于动态共轭效应使加成反应主要发生1,4-加成。如果共轭体系中的取代基能降低体系的电子云密度,则这些基团有吸电子共轭效应,如—NO2、—CN、—COOH、—CHO、—COR等。如果取代基能增加共轭体系的电子云密度,则这些基团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这类取代基如—NH2、—Cl、—OH等。 共轭效应:分子中,当用经典的价键结构表示时,在出现单双键交替排列结构的部分,一般会出现共轭效应。共轭效应使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表现在: 单双键交替部分的键长均匀化,即单键键长缩短,双键键长增加;原子趋于共平面;体系的能量降低,趋于稳定化;出现特定的化学反应性能,如丁二烯易进行1,4加成,苯分子易进行置换反应,而不易进行加成反应。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6:48
共轭效应 (conjugated effect) ,又称离域效应,是指由于共轭π键的形成而引起分子性质的改变的效应。 H2C=CH2,π键的两个π电子的运动范围局限在两个碳原子之间,这叫做定域运动. CH2=CH-CH=CH2中,可以看作两个孤立的双键重合在一起,π电子的运动范围不再局限在两个碳原子之间,而是扩充到四个碳原子之间,这叫做离域现象。 这种分子叫共轭分子。共轭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受到外界试剂的作用,其它部分可以马上受到影响。 这种电子通过共轭体系的传递方式,叫做共轭效应。 特点:沿共轭体系传递不受距离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6:49
共轭效应 (conjugated effect) ,又称离域效应,是指在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而使体系内的π电子 (或p电子)分布发生变化的一种电子效应。凡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能降低体系的π电子云密度,则这些基团有吸电子共轭效应,用-C表示,如-COOH,-CHO,-COR;凡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能增高共轭体系的π电子云密度,则这些基团有给电子共轭效应,用+C表示,如-NH2,-OH,-R。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6:49
共轭效应 (conjugated effect) ,又称离域效应,是指由于共轭π键的形成而引起分子性质的改变的效应。